留學思考:貧困大學生有必要“舉債”出國嗎?

字號:

1988年出生的小玲,廣州市某高校某學院生物化學專業(yè)的三年級學生,來自重慶萬州地區(qū)一個貧困農(nóng)村家庭,父母務農(nóng),她是老大,有一個弟弟,高中畢業(yè),現(xiàn)在浙江打工。在我們管理的2300多名本科生中,小玲是那種能給老師和同學留下深刻印象的學生。這位來自農(nóng)村家庭的貧困學生,不自卑,心氣高,很要強,在她領取貧困生補貼時,曾對老師甩下一句狠話:“我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個有錢人!”小玲學習成績中上水平,喜歡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大三時在學院學生“雙代會”上,被高票當選為學院學生分會主席。近,這位頗有些重慶“辣妹子”風味的女學生,又做出了一個讓常人難以理解的舉動:她到處找老師、學長和親戚借錢,目的就是要爭取獲得一個到美國參加暑期實習活動的機會。
    這個所謂暑期大學生實習活動,說白了就是美國人引進大學生短期廉價勞動力的一種方式。這個項目想必很多大學生都聽說過,其正式名稱為“中外服·美邦國際赴美帶薪實習項目”。這個項目近年才開始在中國大陸推廣,是一個所謂的“美國政府文化交流項目”。據(jù)稱在中國大陸推廣之前,已經(jīng)在歐洲、美洲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運作了40余年,每年都有數(shù)萬學生利用他們的暑假,持J-1簽證進入美國企業(yè)進行為期8-16周的短期實習。參加這些項目的大學生,在參加一個簡單的英語(論壇)筆試和電話聽力面試以后,再預交2000多美元的什么培訓費、簽證費、手續(xù)費之類的,對方就會給入圍的大學生安排一個為期3個月的、在美國的打工崗位,這些崗位主要是在酒店、餐廳以及公園做服務生和清潔工,一個小時的報酬大約7-8美元。這當然不是一項“扶貧”事業(yè),因為你要獲得所謂崗位安排并獲得這個“交流訪問學者簽證”(即J-1簽證),必須陸續(xù)繳納各種相關費用,就算在美國打工掙錢解決生活費用,但加上去美國來回的機票、人身保險以及在美國的其他費用,至少先期要準備人民幣3萬多元。
    3萬多元,對于一個貧困的農(nóng)村家庭,無疑等于一個天文數(shù)字,僅僅是為了小玲的學費,父母已經(jīng)不堪重負,學校的老師也耐心勸說小玲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可是,小玲卻不顧父母反對,不聽老師的勸說,非常固執(zhí)地執(zhí)意想?yún)⒓舆@個項目。她之所以看中這個在“美國企業(yè)實習3個月”的機會,就是認為,只要能借到三萬多元錢到美國去,在美國打工三個月,就能把這個“實習”的錢掙回來,這樣,既獲得了一個踏上美國國土、體驗美國生活文化、提高英語能力、進入美國企業(yè),與美國同事以及來自其他國家的國際學生并肩工作的機會,又不用給父母增加什么負擔,為什么不努力爭取呢?
    可是,小玲舉債出國的路途并不平坦。她找過自己的同學、舅舅、大學任課教師、學生輔導員甚至學院領導和剛參加工作的學兄,提出借錢給她參加這個項目,但大多都遭到了婉言拒絕。她找到老師時,第一句話就問:“請問老師,一個貧困家庭的大學生有沒有權力追求自己的夢想?”她陳述自己借錢的理由時說:“我是一個來自農(nóng)村的孩子,我太需要拓寬我的視野,增長我的見識。我要在我的生命中抓住任何一個機會,哪怕這個機會對于改變我自己的命運只有那么一點點,我都要努力,我都不會放棄。我相信這次出國機會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機會?!彼倪@番話并不能打動那些不想借錢給她的人。很多老師這樣說,對于一個自強上進的貧困孩子,如果是交不起學費,患了重病,我們可以借錢甚至無償資助,至于出國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提高英語能力這種“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家庭條件許可,當然可以爭取,如果家庭和自身都沒有這個能力,就不能勉強。我們不借錢給她,是因為我們不鼓勵這樣的行為。這種出國對她真的就那么重要嗎?短期出國難道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她真的能靠打工還清這些債務嗎?一個年青人,既要有理想,有追求,但也不能不切實際,給父母給老師出這樣的難題,是一種強人所難、不懂事的行為,不應當支持。
    各位朋友,你們怎么看待小玲的這種行為?如果小玲找你借錢,你愿意借給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