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行為人在實施不純正不作為犯罪時,其罪過: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過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 D.只能是間接故意
答案:C
考察知識點:不純正不作為犯罪的主觀形態(tài) 解析:可以由作為實現(xiàn),也可以由不作為實現(xiàn)的犯罪,如果行為人是以不作為的形式實現(xiàn)的,這種情形就稱為不純正的不作為犯罪。注意不能把作為和不作為的劃分與故意和過失的劃分相混淆。 作為和不作為是危害行為在客觀上的兩種基本形式,而故意和過失是行為人實施危害行為時主觀心理態(tài)度的兩種基本形式。決不能認為作為都是故意,不作為都是過失。實際上,作為和不作為都是既有故意,也有過失。例如,故意殺人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都可以由作為方式實現(xiàn),也都可以由不作為方式實現(xiàn)。
45.下列哪種情形不得假釋:( )
A.甲某在1990年因犯搶劫罪被判13年有期徒刑,1997年10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
B.甲某于1997年11月2日因犯搶劫罪和強*罪分別被判處8年有期徒刑和9年有期徒刑,合并決定執(zhí)行15年有期徒刑
C.甲某在1992年3月18日因犯非法行醫(yī)罪被判2年有期徒刑,1994年3月17日刑滿釋放,1999年2月2日犯搶劫罪被從重判處3年有期徒刑
D.甲某在1992年1月15日因犯盜伐林木罪被判1年有期徒刑,1993年1月14日刑滿釋放以后,在1998年2月8日又犯搶劫罪
答案:C
考察知識點:假釋的適用和撤銷問題 [解析]: 假釋的適用和撤銷問題,要注意其中特別是不得假釋的對象包括累犯、殺人犯、搶劫、綁架、強*等暴力犯罪一罪的,被判處10年以上的人。 A涉及到刑法的溯及力問題,本案屬于暴力搶劫判了13年有期徒刑,按照新刑法的規(guī)定是不能假釋的,但是行為人是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的并且是正在服刑的罪犯,新刑法因為是重法對此投有溯及力,因而本案的行為人按照舊法是能夠假釋的。 B是可以假釋的,因為行為人雖然是暴力犯罪但是沒有一個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不屬于禁止適用假釋的對象。 C是不得假釋的,因為行為人在因非法行醫(yī)罪(故意罪)1994年3月17日刑滿釋放,在5年以內又犯了故意罪的,構成累犯,而累犯是不得假釋的。另外,在前罪發(fā)生在刑法生效前、后罪發(fā)生在刑法生效后的情況下判斷累犯的標準適用新刑法。 D中的行為人由于已經過了5年所以不構成累犯。如果行為人因犯搶劫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在服刑期間是不能假釋的。如果行為人的判刑不夠10年的,行為人是可以適用假釋的。
46.下列哪種情形屬于自首:( )
A.甲某犯破壞選舉罪后,自動投案,但在投案以后又逃跑。后來被公安機關抓獲,如實承認自己的罪行
B.甲某在犯敲詐勒索罪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后來又翻供,拒不認罪。直到被檢察機關起訴至法院,在庭審期間才又恢復原先如實的供述
C.某飯店老板甲某為了敗壞丙某飯店的聲譽,擠垮丙某的生意。便指使本店的伙計乙某往丙某的湯鍋中投放老鼠藥。結果造成多人中毒死亡。乙某見罪責難逃自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說此次投毒是自己一人所為,與甲某無關,一人承擔了案件的全部罪責
D.甲某因為盜竊銀行時被當場抓獲。在審問中,甲某又主動交待曾經盜竊作案5起犯罪事實
答案:B
考察知識點:自首 [解析]: A不是自首,行為人逃跑以后不是自己跑回來的而是被抓回來的,根本談不上自首,只是交待坦白問題,司法解釋有明確規(guī)定。如果行為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不是被公安機關抓回來的而是行為人本身思想的轉變或在家人的勸說下自己跑回來的,又如實交待的,可以成立自首。 B是自首,司法解釋規(guī)定不允許反復。但是,投案的第一次交待是屬實的,中間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反復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到了法院如實交待就行了。 C不是自首,因為行為人必須自動投案并且如實交待的才能成立自首,本案的行為人雖然是自動投案了但是行為人掩飾了主犯甲某,沒有如實交待,所以,不能成立自首。如果行為人不僅自動投案了而且把甲某揭發(fā)出來了,只能成立自首,不能成立立功,因為在共犯的情況下如實交待的內容包括同案共犯,立功只在協(xié)助抓獲同案犯和揭發(fā)同案犯和自己不同案的罪行的情況下才成立。 D不是自首,而是坦白。本案屬于特殊自首與坦白的區(qū)別,也就是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的自首問題與坦白的區(qū)別,其要點在于交待的罪名與嫌疑罪名或已判決的罪名是否不同種。本案的行為人因為盜竊罪被抓住了,而行為人交待的也是盜竊罪,因此成立的是坦白。如果行為人交待的是盜竊罪以外的搶劫、強*、放火、詐騙等罪行,應該認定為自首。普通自首和坦白的區(qū)別在于是否自動投案,特殊自首與坦白的區(qū)別在于交待的內容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過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 D.只能是間接故意
答案:C
考察知識點:不純正不作為犯罪的主觀形態(tài) 解析:可以由作為實現(xiàn),也可以由不作為實現(xiàn)的犯罪,如果行為人是以不作為的形式實現(xiàn)的,這種情形就稱為不純正的不作為犯罪。注意不能把作為和不作為的劃分與故意和過失的劃分相混淆。 作為和不作為是危害行為在客觀上的兩種基本形式,而故意和過失是行為人實施危害行為時主觀心理態(tài)度的兩種基本形式。決不能認為作為都是故意,不作為都是過失。實際上,作為和不作為都是既有故意,也有過失。例如,故意殺人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都可以由作為方式實現(xiàn),也都可以由不作為方式實現(xiàn)。
45.下列哪種情形不得假釋:( )
A.甲某在1990年因犯搶劫罪被判13年有期徒刑,1997年10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
B.甲某于1997年11月2日因犯搶劫罪和強*罪分別被判處8年有期徒刑和9年有期徒刑,合并決定執(zhí)行15年有期徒刑
C.甲某在1992年3月18日因犯非法行醫(yī)罪被判2年有期徒刑,1994年3月17日刑滿釋放,1999年2月2日犯搶劫罪被從重判處3年有期徒刑
D.甲某在1992年1月15日因犯盜伐林木罪被判1年有期徒刑,1993年1月14日刑滿釋放以后,在1998年2月8日又犯搶劫罪
答案:C
考察知識點:假釋的適用和撤銷問題 [解析]: 假釋的適用和撤銷問題,要注意其中特別是不得假釋的對象包括累犯、殺人犯、搶劫、綁架、強*等暴力犯罪一罪的,被判處10年以上的人。 A涉及到刑法的溯及力問題,本案屬于暴力搶劫判了13年有期徒刑,按照新刑法的規(guī)定是不能假釋的,但是行為人是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的并且是正在服刑的罪犯,新刑法因為是重法對此投有溯及力,因而本案的行為人按照舊法是能夠假釋的。 B是可以假釋的,因為行為人雖然是暴力犯罪但是沒有一個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不屬于禁止適用假釋的對象。 C是不得假釋的,因為行為人在因非法行醫(yī)罪(故意罪)1994年3月17日刑滿釋放,在5年以內又犯了故意罪的,構成累犯,而累犯是不得假釋的。另外,在前罪發(fā)生在刑法生效前、后罪發(fā)生在刑法生效后的情況下判斷累犯的標準適用新刑法。 D中的行為人由于已經過了5年所以不構成累犯。如果行為人因犯搶劫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在服刑期間是不能假釋的。如果行為人的判刑不夠10年的,行為人是可以適用假釋的。
46.下列哪種情形屬于自首:( )
A.甲某犯破壞選舉罪后,自動投案,但在投案以后又逃跑。后來被公安機關抓獲,如實承認自己的罪行
B.甲某在犯敲詐勒索罪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后來又翻供,拒不認罪。直到被檢察機關起訴至法院,在庭審期間才又恢復原先如實的供述
C.某飯店老板甲某為了敗壞丙某飯店的聲譽,擠垮丙某的生意。便指使本店的伙計乙某往丙某的湯鍋中投放老鼠藥。結果造成多人中毒死亡。乙某見罪責難逃自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說此次投毒是自己一人所為,與甲某無關,一人承擔了案件的全部罪責
D.甲某因為盜竊銀行時被當場抓獲。在審問中,甲某又主動交待曾經盜竊作案5起犯罪事實
答案:B
考察知識點:自首 [解析]: A不是自首,行為人逃跑以后不是自己跑回來的而是被抓回來的,根本談不上自首,只是交待坦白問題,司法解釋有明確規(guī)定。如果行為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不是被公安機關抓回來的而是行為人本身思想的轉變或在家人的勸說下自己跑回來的,又如實交待的,可以成立自首。 B是自首,司法解釋規(guī)定不允許反復。但是,投案的第一次交待是屬實的,中間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反復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到了法院如實交待就行了。 C不是自首,因為行為人必須自動投案并且如實交待的才能成立自首,本案的行為人雖然是自動投案了但是行為人掩飾了主犯甲某,沒有如實交待,所以,不能成立自首。如果行為人不僅自動投案了而且把甲某揭發(fā)出來了,只能成立自首,不能成立立功,因為在共犯的情況下如實交待的內容包括同案共犯,立功只在協(xié)助抓獲同案犯和揭發(fā)同案犯和自己不同案的罪行的情況下才成立。 D不是自首,而是坦白。本案屬于特殊自首與坦白的區(qū)別,也就是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的自首問題與坦白的區(qū)別,其要點在于交待的罪名與嫌疑罪名或已判決的罪名是否不同種。本案的行為人因為盜竊罪被抓住了,而行為人交待的也是盜竊罪,因此成立的是坦白。如果行為人交待的是盜竊罪以外的搶劫、強*、放火、詐騙等罪行,應該認定為自首。普通自首和坦白的區(qū)別在于是否自動投案,特殊自首與坦白的區(qū)別在于交待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