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跨越學科,體現(xiàn)綜合
2009年上海秋季高考綜合能力測試卷凸顯“跨越學科,體現(xiàn)綜合”的特點。試卷第Ⅱ卷6道大題分別以上?!皟蓚€中心”建設、文明的社會整體性、“長江論壇”、自行車、環(huán)境中的鉛污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為主題組織試題,做到了相關學科的自然融合。比如政治學科提到的“航運中心”與地理學科相關、地理學科提到的“長江口自然保護區(qū)”與生命科學學科相關、物理學科提到的“碳足跡”與化學學科相關、化學學科提到的“植物的鉛含量”與生命科學學科相關,以考查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2、抓住熱點,關注社會
在試題題干材料的選擇方面,繼續(xù)保持“抓住熱點,關心社會”的傳統(tǒng)。比如文理科卷的第1題取材于抗震救災,文科卷第2題取材于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第3題取材于上海居民使用自來水的兩種調價方案、第13題取材于上海世博會場館、第14題取材于世界自然基金會發(fā)起的“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理科卷第14題取材于生活中的災難逃生自救、第Ⅱ卷第28題取材于“南匯區(qū)并入浦東新區(qū)”等,都是當前的熱點問題,這些試題對學生“關心社會”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3、依據(jù)教材,緊扣課改
在試題的設計方面,進一步落實“依據(jù)教材,緊扣課改”的思想。比如理科卷第4題的考點宇宙學、第5題的考點簡單邏輯電路、第8題的考點DIS實驗都是“二期”課改的新內容;第Ⅱ卷第29題“中國秦俑頭像”、第45題“自行車圖”等均直接取材于教材;第Ⅱ卷第45題“快速測量自行車的騎行速度”,整個第五大題“環(huán)境中的鉛污染”等,均考查了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這也是“二期”課改所倡導的。以上這些對于引導教師和學生重視“二期”課改的教材,加強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對減輕學生負擔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4、體現(xiàn)上海特色
試題秉承上海高考要體現(xiàn)上海特色的傳統(tǒng)。比如第Ⅱ卷第一大題的主題上?!皟蓚€中心”建設、第二大題的主題“長江論壇”均與上海有著密切關系。第Ⅱ卷第23題提到的上海建設金融中心特有的有利條件、第27題提到的改革開放30年上海產(chǎn)業(yè)結構變化的統(tǒng)計圖、第42題提到的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等,向考生傳達了“活力上?!?、“騰飛上?!钡男畔?,很好地實現(xiàn)了考試中的教育功能。
5、整體難度中等偏易
今年的試題,在知識點的分布上力求各學科間以及學科內的均衡;在具體能力目標方面,適當增加對“假設和論證的能力”以及“評價和決策的能力”的考查,但力求四大能力的考核基本均衡;注意發(fā)揮多學科的優(yōu)勢,在整合過程中,進一步調節(jié)難度,從而達到整卷難度“中等偏易”的目標。
2009年上海秋季高考綜合能力測試卷凸顯“跨越學科,體現(xiàn)綜合”的特點。試卷第Ⅱ卷6道大題分別以上?!皟蓚€中心”建設、文明的社會整體性、“長江論壇”、自行車、環(huán)境中的鉛污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為主題組織試題,做到了相關學科的自然融合。比如政治學科提到的“航運中心”與地理學科相關、地理學科提到的“長江口自然保護區(qū)”與生命科學學科相關、物理學科提到的“碳足跡”與化學學科相關、化學學科提到的“植物的鉛含量”與生命科學學科相關,以考查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2、抓住熱點,關注社會
在試題題干材料的選擇方面,繼續(xù)保持“抓住熱點,關心社會”的傳統(tǒng)。比如文理科卷的第1題取材于抗震救災,文科卷第2題取材于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第3題取材于上海居民使用自來水的兩種調價方案、第13題取材于上海世博會場館、第14題取材于世界自然基金會發(fā)起的“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理科卷第14題取材于生活中的災難逃生自救、第Ⅱ卷第28題取材于“南匯區(qū)并入浦東新區(qū)”等,都是當前的熱點問題,這些試題對學生“關心社會”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3、依據(jù)教材,緊扣課改
在試題的設計方面,進一步落實“依據(jù)教材,緊扣課改”的思想。比如理科卷第4題的考點宇宙學、第5題的考點簡單邏輯電路、第8題的考點DIS實驗都是“二期”課改的新內容;第Ⅱ卷第29題“中國秦俑頭像”、第45題“自行車圖”等均直接取材于教材;第Ⅱ卷第45題“快速測量自行車的騎行速度”,整個第五大題“環(huán)境中的鉛污染”等,均考查了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這也是“二期”課改所倡導的。以上這些對于引導教師和學生重視“二期”課改的教材,加強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對減輕學生負擔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4、體現(xiàn)上海特色
試題秉承上海高考要體現(xiàn)上海特色的傳統(tǒng)。比如第Ⅱ卷第一大題的主題上?!皟蓚€中心”建設、第二大題的主題“長江論壇”均與上海有著密切關系。第Ⅱ卷第23題提到的上海建設金融中心特有的有利條件、第27題提到的改革開放30年上海產(chǎn)業(yè)結構變化的統(tǒng)計圖、第42題提到的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等,向考生傳達了“活力上?!?、“騰飛上?!钡男畔?,很好地實現(xiàn)了考試中的教育功能。
5、整體難度中等偏易
今年的試題,在知識點的分布上力求各學科間以及學科內的均衡;在具體能力目標方面,適當增加對“假設和論證的能力”以及“評價和決策的能力”的考查,但力求四大能力的考核基本均衡;注意發(fā)揮多學科的優(yōu)勢,在整合過程中,進一步調節(jié)難度,從而達到整卷難度“中等偏易”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