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秋季高考化學試卷評析:落實課改“三維”目標 配合“二期”課改推進

字號: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描述了課程的目標。2009年上海秋季高考化學卷體現(xiàn)了這一目標。
    一、重視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
    化學試題的取材大部分是教材中基本的概念和理論,試題的知識點不超出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范圍,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及理解熟練程度,計算題也是基于對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理解。
    1、學科的主干知識依然是重點考查的內容。如:第7題,以三種含氮化合物的反應為背景材料,考查對氧化還原知識的理解;第8題,對物質的熔點、水溶性、沸點和熱穩(wěn)定性這些物質常見的物理、化學性質進行綜合考查;第23題,以海洋中蘊藏著的化學元素為背景,考查了化學用語、原子的半徑、周期表的結構、鹵素單質的活潑性、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和鹵族單質的鍵能與鍵長的關系。
    2、試題的選材回歸教材,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扭轉僅僅依靠單一的反復做習題來應付考試的怪圈,同時也為了保證考試的公平性,如第11、26題。
    3、考查考生應掌握但比較薄弱的知識點,以引導高中學校加強對這些基本知識和內容的教學。
    二、加強對科學思維方法的考查
    通過對考生科學思維方法的考查,體現(xiàn)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所經歷的過程和采用方法的能力,要求考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化學現(xiàn)象、事實進行加工處理,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
    1、能將知識綜合整理,使之網(wǎng)絡化。考生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對知識積累和獨立思考,將表面看似無直接聯(lián)系的知識進行整理,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使知識有機的結合,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第28題,考生須將兩條生產流程的共同點與差異點進行分析對比,與所學的有機化學知識結合起來,才能準確無誤地解題。
    2、能將實際問題分解,找出應答的關鍵。如:第13、15題,都需要分解問題,多角度考慮,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3、考查考生通過分析和綜合、比較和論證,選擇解決問題佳方案的評價能力。如第21題,必須通過對相關信息的分析處理,對每個問題進行比較,后作出相應的評價。第26題后一問,解題時首先需計算出硫化氫氣體與氧氣的體積比,然后將計算結果進行分析,結合硫化氫與氧氣在不同比值條件下反應產物的差異,得出結論。
    三、充分考慮試題設計人性化
    1、以學科的主干知識與學生熟悉的事物為載體,力求揭示科學的人文性,將科學和人文有機地融合起來,以考生熟悉的生活經歷為背景來命制試題,使大部分考生易上手解題。如第1題,采用當前社會熱點“節(jié)能減排”為背景來編制試題;第5題分析對化學反應特點的認識;第25題對化學反應速度和化學平衡的理解等。
    2、注意整卷試題類型的合理分配,既要滿足常模參照考試的基本要求,又必須考慮到中學化學教學的實際,考慮基礎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各種類型試題的分配,力求達到一種平衡。傳統(tǒng)改進型的有:第9、12、17、18、20題等;屬于創(chuàng)新型的有:第4、6、13、26、29題等。
    四、重視實驗能力的考查
    1、觀察與識記。如第6題,通過對四幅實驗裝置圖的觀察,將得到的信息與記憶的內容相結合,就能正確解題。
    2、操作與運用??疾榭忌莆諏嶒瀮x器的構造、原理,正確選擇、使用儀器裝置和藥品,正確運用實驗操作完成實驗的能力。如:第26題第1、2問。
    3、分析與表述。考查考生綜合運用化學知識與基本操作,通過分析、推理、判斷對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和記錄的數(shù)據(jù)以及實驗操作過程進行解釋說明,如第26題第3、4問,第27題第6問,第11題等。
    4、設計與評價。要求考生將所學各部分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實驗知識、設計、評價實驗方案。如第16題,,第27題第1問,第27題第5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