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腐敗變質(zhì)的預(yù)防措施——高溫保藏方法

字號:

高溫滅菌法:
    110~121℃,20min;繁殖型和芽胞型細(xì)菌被殺滅,可長期保藏,如罐頭;對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有較大的破壞。
    巴氏消毒法:
    低溫長時間消毒法(LTLT),62.8℃,30min,多用于鮮奶、pH4以下蔬菜、果汁罐頭和啤酒、葡萄酒等;高溫短時消毒法(HTST),71.7℃,l5s;不完全滅菌法,只能殺死繁殖型(生長型)細(xì)菌。
    超高溫消毒法(UHT):
    l37.8℃,2s;可殺死耐熱菌及其芽孢,多用于消毒牛奶,可保存數(shù)月。
    一般煮沸法:
    100℃,5~10min,不能殺死芽孢,可用于各種食品。
    D值:
    是指在某一溫度和條件下,活菌數(shù)減少一個對數(shù)周期所需時間,也即細(xì)菌死亡90%所需的時間;如鼠傷寒沙門菌D55℃=10,即表示在55℃10分鐘可殺死食品中90%的鼠傷寒沙門菌;在同樣溫度下D值越大,耐熱性越強(qiáng)。
    對食品質(zhì)量的影響:
    蛋白質(zhì):100~150℃褐變,>150℃熱解生成雜環(huán)胺;
    脂肪:過氧化;
    碳水化合物:糊化、老化、褐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