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草功能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臨床一般用于解下列何毒()。
A.癰腫瘡毒
B.水火燙傷毒
C.農(nóng)藥中毒
D.食物中毒
E.藥物中毒
ACDE
2.下列主治心火亢盛之心煩,驚悸,失眠的藥是()。
A.磁石
B.朱砂
C.珍珠母
D.牡蠣
E.龍骨
AB
3.主治虛寒帶下的常用藥是()。
A.鹿茸
B.制首烏
C.沙苑子
D.苦參
E.蒼術(shù)
ABC
4.功專行氣調(diào)中止痛,治胃腸氣滯的藥是( )。
A.陳上
B.香櫞
C.木香
D.青木香
E.厚樸
C
5.下列具有養(yǎng)心安神,通絡(luò)祛風(fēng)功效的藥是( )。
A.琥珀
B.柏子仁
C.遠志
D.夜交藤
E.朱砂
D
6.下列何藥善治血熱胎動不安( )。
A.紫蘇
B.桑寄生
C.紫草
D.牡丹皮
E.苧麻根
E
7.黃柏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長于治( )。
A.上焦熱證
B.中焦熱證
C.下焦熱證
D.肌表熱證
E.以上皆非
C
8.某女,年三十,冷氣橫于腹中,大便艱澀難行,伴有粘凍樣物,腹部發(fā)涼,食欲不振,經(jīng)水遲來,畏寒肢冷,脈遲,選用何藥為主治療( )。
A.大黃
B.當(dāng)歸
C.巴豆霜
D.牽牛子
E.火麻仁
C
9.下列何藥治風(fēng)濕痹痛,無論寒熱新久皆宜( )。
A.獨活
B.威靈仙
C.秦艽
D.防已
E.稀薟草
C
10.功可清泄肝火,治肝火犯肺證,內(nèi)服不宜入湯劑的藥是( )。
A.夏枯草
B.龍膽草
C.赤芍
D.青黛
E.梔子
D
11.相使是指( )。
A.兩種以上功用相同的藥物合用、相互促進
B.兩藥同用,一藥為主,一藥為輔 醫(yī)學(xué)教 育網(wǎng)搜集整理
C.一種藥物抑制另一種藥物的毒性、烈性
D.一種藥物消除或減輕另一藥物的毒性反應(yīng)
E.一種藥物破壞另一種藥物的功效
B
12.下列哪一項不是肉桂的主治病證( )。
A.寒飲郁肺證
B.腎陽不足證
C.脾腎陽虛證
D.寒凝血瘀之痛證
E.陰疽
A
13.玄參的功效是( )。
A.涼血滋陰,瀉火解毒
B.除濕解毒,通利關(guān)節(jié)
C.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D.清熱解毒消癰
E.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
A
14.下列( )不是主治熱結(jié)便秘的。
A.大黃
B.芒硝
C.當(dāng)歸
D.蘆薈
E.番瀉葉
C
15.下列屬于辛涼解表藥的是( )。
A.蒼術(shù)
B.桑寄生
C.金錢草
D.桑葉
E.知母
D
16.功能瀉水逐飲,消腫散結(jié),其有效成分不溶于水的藥是( )。
A.大戟
B.甘遂
C.芫花
D.商陸
E.千金子
B
17.青蒿的功效為( )。
A.清退虛熱,涼血解暑,益陰
B.清退虛熱,涼血解暑,發(fā)青
C.清退虛熱,祛暑利濕,截瘧
D.清退虛熱,和中化濕,利水
E.清退虛熱,涼血解暑,截瘧
E
18.味甘淡性寒,涼血止血可退有汗骨蒸的藥是( )。
A.地骨皮
B.青蒿
C.大青葉
D.丹皮
E.銀柴胡
E
19.一婦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心悸失眠,健忘,納食一般,舌苔白膩,脈浮滑,治宜道選( )。
A.白芥子
B.皂莢
C.遠志
D.柏子仁
E.百合
C
20.海金沙配金錢草、雞內(nèi)金主治( )。
A.濕熱黃疸
B.惡瘡腫毒
C.肝膽結(jié)石及泌尿系結(jié)石
D.熱淋
E.毒蛇咬傷
C
21.藿香與佩蘭共有的功效為( )。
A.芳香化濕,解暑
B.芳香化濕,理氣
C.芳香化濕,止嘔
D.芳香化濕,除陳腐
E.芳香化濕,補脾
A
22.屬于涌吐藥的是( )。
A.酸棗仁
B.延胡索
C.常山
D.益智仁
E.五味子
C
23.下列具有清泄肝火,涼血解毒消癰功效的藥是( )。
A.龍膽草
B.蘆薈
C.赤芍
D.夏枯草
E.紫草
E
24.玄參配貝母,牡蠣主治下列( )證。
A.溫毒發(fā)斑
B.咽喉腫痛
C.熱毒癰腫
D.津枯便秘
E.瘰疬痰核
E
25.確定藥物歸經(jīng)。理論的依據(jù)是( )。
A.藥物的作用趨勢
B.臟腑學(xué)說、經(jīng)絡(luò)學(xué)說及藥物的療效
C.藥物的作用性質(zhì)
D.藥物的配伍
E.以上都不是
B
26.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作用的藥是( )。
A.香櫞
B.佛手
C.乳香
D.沒藥
E.香附
C
27.善于治痰多咳喘氣急,兼能潤腸通便的是( )。
A.杏仁
B.蘇子
C.白芥子
D.半夏 醫(yī) 學(xué)教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E.當(dāng)歸
B
28.下列具有解表散寒,去風(fēng)止痛功效的藥是( )。
A.金銀花與連翹
B.黃連與黃柏
C.恙活與獨活
D.石膏與知母
E.桑白皮與葶藶子
C
29.利水滲濕藥( )。
A.蒼術(shù)
B.桑寄生
C.金錢草
D.桑葉
E.知母
C
30.藥物對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稱為( )。
A.五味
B.四氣
C.藥物功效
D.藥物歸經(jīng)
E.升降浮沉
D
31.大黃的功效是( )。
A.峻下寒積、逐水退腫
B.瀉下逐水、去疾殺蟲
C.潤腸通便
D.瀉熱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
E.瀉熱通便、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
E
32.理氣調(diào)經(jīng)要藥為( )。
A.雞血藤
B.益母草
C.當(dāng)歸
D.香附
E.艾葉
D
33.功似三七而散瘀止血,消腫止痛,兼有養(yǎng)心安神的藥是( )。
A.三七
B.景天三七
C.菊葉三七
D.茜草
E.蒲黃
B
34.陳皮以廣東新會產(chǎn)者佳,功效為( )。
A.行氣寬中,燥濕,化痰,發(fā)表散寒
B.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
C.通絡(luò)化痰,順氣活血
D.行氣寬中,燥濕化痰,發(fā)表散寒,消食
E.疏肝行氣,散結(jié)消腫
B
35.表證初起,熱邪留擾胸膈,見心煩燠惱,難以入眠,甚則胸中如窒,治療宜用( )。
A.瓜蔞配薤白
B.蘇梗配桔梗
C.酸棗仁配遠志
D.梔子配淡豆豉
E.川楝子配延胡索
D
36.下列除哪一味藥外,均能既祛外風(fēng),又息內(nèi)風(fēng)( )。
A.防風(fēng)
B.薄荷
C.蟬蛻
D.天麻
E.僵蠶
B
37.小兒疳積日久不消,腹大肝瘦,發(fā)黃結(jié)穗,不思飲食,神情萎靡,伴有遺尿,指紋淡滯,宜用何藥為主治療( )。
A.使君子
B.烏藥
C.雞內(nèi)金
D.山楂
E.胡黃連
C
36.下列何藥內(nèi)服的用法不合適( )。
A.牛黃:每日0.2-0.5g,入丸散服
B.馬勃:每日2-6g,包煎
C.熊膽:每日1-2.5g,入丸散服
D.青黛:每日1.5-3g,宜沖服或入丸散服
E.鴉膽子:治痢疾每次10-30粒,水煎服
E
37.功善化瘀止血,為止人體各種出血之要藥,又可消腫定痛,治跌打傷痛的藥是( )。
A.白及
B.血余炭
C.三七
D.蒲黃
E.五靈脂
C
38.薏苡仁除濕不如二術(shù)助燥,清熱不如芩連損陰,益氣不似參術(shù)助濕熱,其功效為( )。
A.利水滲濕,健脾,除痹,養(yǎng)陰益血
B.利水滲濕,健脾,除痹,解暑化濕
C.利水滲濕,健脾,祛風(fēng)除濕散寒
D.利水滲濕,健脾,消癰排膿
E.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E
39.酸味的功效是( )。
A.能不能軟
B.能泄能燥能堅
C.能散能行
D.能收能澀
E.能補能和能緩
D
40.下列性味苦寒的藥是( )。
A.生地黃
B.蒲公英
C.黃芩
D.地骨皮
E.青蒿
C
41.甘味( )。
A.能不能軟
B.能泄能燥能堅
C.能散能行
D.能收能澀
E.能補能和能緩
E
42.百部能潤肺止咳,臨床用于治療( )。
A.寒嗽
B.熱咳
C.新咳
D.久嗽
E.新久寒熱咳嗽皆可
E
43.天花粉的功效是( )。
A.清火明目,消腫解毒
B.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C.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
D.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E.清熱生津,消腫排膿
E
44.懸飲結(jié)于脅下,胸脅脹滿疼痛,咳嗽,轉(zhuǎn)側(cè)則加重,氣短,小便不利,干嘔,脈沉弦,宜首選何藥治療( )。
A.防已、黃芪
B.防已、茯苓
C.大戟、甘遂、芫花、大棗
D.防已、椒目、葶藶子、大黃
E.黃連、瓜蔞、半夏
D
45.下列具有清熱解毒,疏風(fēng)散熱功效的藥是( )。
A.金銀花與連翹
B.黃連與黃柏
C.羌活與獨活
D.石膏與知母
E.桑白皮與葶藶子
A
46.味芳香性寒,善退虛熱及下焦?jié)駸岬氖牵?)。
A.地骨皮
B.青蒿
C.大青葉
D.丹皮
E.銀柴胡
A
47.大黃的功效為( )。
A.瀉下攻積,瀉火涼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B.瀉下攻積,瀉火涼血,清熱燥濕,活血止血
C.瀉下攻積,瀉火涼血,清熱止痢,堅陰
D.瀉下攻積,瀉火涼血,利水通淋,消腫散結(jié)
E.瀉下攻積,瀉火涼血,利濕退黃,化瘀殺蟲
A
48.阿膠的功效是( )。
A.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B.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
C.補氣生陽,生血行滯,利尿托瘡
D.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
E.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
A
49.一男童,春感溫毒,咽喉紅腫疼痛,吞咽困難,口干欲飲,發(fā)熱面赤,脈滑數(shù),治療宜首選何藥( )。
A.蒲公英
B.桔梗
C.桑葉
D.板藍根
E.馬勃
D
50.我為現(xiàn)存的第一部本草專著是( )。
A.《五十二病方》
B.《本草經(jīng)集注》
C.《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D.《本草綱目》
E.《黃帝內(nèi)經(jīng)》
A.癰腫瘡毒
B.水火燙傷毒
C.農(nóng)藥中毒
D.食物中毒
E.藥物中毒
ACDE
2.下列主治心火亢盛之心煩,驚悸,失眠的藥是()。
A.磁石
B.朱砂
C.珍珠母
D.牡蠣
E.龍骨
AB
3.主治虛寒帶下的常用藥是()。
A.鹿茸
B.制首烏
C.沙苑子
D.苦參
E.蒼術(shù)
ABC
4.功專行氣調(diào)中止痛,治胃腸氣滯的藥是( )。
A.陳上
B.香櫞
C.木香
D.青木香
E.厚樸
C
5.下列具有養(yǎng)心安神,通絡(luò)祛風(fēng)功效的藥是( )。
A.琥珀
B.柏子仁
C.遠志
D.夜交藤
E.朱砂
D
6.下列何藥善治血熱胎動不安( )。
A.紫蘇
B.桑寄生
C.紫草
D.牡丹皮
E.苧麻根
E
7.黃柏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長于治( )。
A.上焦熱證
B.中焦熱證
C.下焦熱證
D.肌表熱證
E.以上皆非
C
8.某女,年三十,冷氣橫于腹中,大便艱澀難行,伴有粘凍樣物,腹部發(fā)涼,食欲不振,經(jīng)水遲來,畏寒肢冷,脈遲,選用何藥為主治療( )。
A.大黃
B.當(dāng)歸
C.巴豆霜
D.牽牛子
E.火麻仁
C
9.下列何藥治風(fēng)濕痹痛,無論寒熱新久皆宜( )。
A.獨活
B.威靈仙
C.秦艽
D.防已
E.稀薟草
C
10.功可清泄肝火,治肝火犯肺證,內(nèi)服不宜入湯劑的藥是( )。
A.夏枯草
B.龍膽草
C.赤芍
D.青黛
E.梔子
D
11.相使是指( )。
A.兩種以上功用相同的藥物合用、相互促進
B.兩藥同用,一藥為主,一藥為輔 醫(yī)學(xué)教 育網(wǎng)搜集整理
C.一種藥物抑制另一種藥物的毒性、烈性
D.一種藥物消除或減輕另一藥物的毒性反應(yīng)
E.一種藥物破壞另一種藥物的功效
B
12.下列哪一項不是肉桂的主治病證( )。
A.寒飲郁肺證
B.腎陽不足證
C.脾腎陽虛證
D.寒凝血瘀之痛證
E.陰疽
A
13.玄參的功效是( )。
A.涼血滋陰,瀉火解毒
B.除濕解毒,通利關(guān)節(jié)
C.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D.清熱解毒消癰
E.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
A
14.下列( )不是主治熱結(jié)便秘的。
A.大黃
B.芒硝
C.當(dāng)歸
D.蘆薈
E.番瀉葉
C
15.下列屬于辛涼解表藥的是( )。
A.蒼術(shù)
B.桑寄生
C.金錢草
D.桑葉
E.知母
D
16.功能瀉水逐飲,消腫散結(jié),其有效成分不溶于水的藥是( )。
A.大戟
B.甘遂
C.芫花
D.商陸
E.千金子
B
17.青蒿的功效為( )。
A.清退虛熱,涼血解暑,益陰
B.清退虛熱,涼血解暑,發(fā)青
C.清退虛熱,祛暑利濕,截瘧
D.清退虛熱,和中化濕,利水
E.清退虛熱,涼血解暑,截瘧
E
18.味甘淡性寒,涼血止血可退有汗骨蒸的藥是( )。
A.地骨皮
B.青蒿
C.大青葉
D.丹皮
E.銀柴胡
E
19.一婦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心悸失眠,健忘,納食一般,舌苔白膩,脈浮滑,治宜道選( )。
A.白芥子
B.皂莢
C.遠志
D.柏子仁
E.百合
C
20.海金沙配金錢草、雞內(nèi)金主治( )。
A.濕熱黃疸
B.惡瘡腫毒
C.肝膽結(jié)石及泌尿系結(jié)石
D.熱淋
E.毒蛇咬傷
C
21.藿香與佩蘭共有的功效為( )。
A.芳香化濕,解暑
B.芳香化濕,理氣
C.芳香化濕,止嘔
D.芳香化濕,除陳腐
E.芳香化濕,補脾
A
22.屬于涌吐藥的是( )。
A.酸棗仁
B.延胡索
C.常山
D.益智仁
E.五味子
C
23.下列具有清泄肝火,涼血解毒消癰功效的藥是( )。
A.龍膽草
B.蘆薈
C.赤芍
D.夏枯草
E.紫草
E
24.玄參配貝母,牡蠣主治下列( )證。
A.溫毒發(fā)斑
B.咽喉腫痛
C.熱毒癰腫
D.津枯便秘
E.瘰疬痰核
E
25.確定藥物歸經(jīng)。理論的依據(jù)是( )。
A.藥物的作用趨勢
B.臟腑學(xué)說、經(jīng)絡(luò)學(xué)說及藥物的療效
C.藥物的作用性質(zhì)
D.藥物的配伍
E.以上都不是
B
26.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作用的藥是( )。
A.香櫞
B.佛手
C.乳香
D.沒藥
E.香附
C
27.善于治痰多咳喘氣急,兼能潤腸通便的是( )。
A.杏仁
B.蘇子
C.白芥子
D.半夏 醫(yī) 學(xué)教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E.當(dāng)歸
B
28.下列具有解表散寒,去風(fēng)止痛功效的藥是( )。
A.金銀花與連翹
B.黃連與黃柏
C.恙活與獨活
D.石膏與知母
E.桑白皮與葶藶子
C
29.利水滲濕藥( )。
A.蒼術(shù)
B.桑寄生
C.金錢草
D.桑葉
E.知母
C
30.藥物對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稱為( )。
A.五味
B.四氣
C.藥物功效
D.藥物歸經(jīng)
E.升降浮沉
D
31.大黃的功效是( )。
A.峻下寒積、逐水退腫
B.瀉下逐水、去疾殺蟲
C.潤腸通便
D.瀉熱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
E.瀉熱通便、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
E
32.理氣調(diào)經(jīng)要藥為( )。
A.雞血藤
B.益母草
C.當(dāng)歸
D.香附
E.艾葉
D
33.功似三七而散瘀止血,消腫止痛,兼有養(yǎng)心安神的藥是( )。
A.三七
B.景天三七
C.菊葉三七
D.茜草
E.蒲黃
B
34.陳皮以廣東新會產(chǎn)者佳,功效為( )。
A.行氣寬中,燥濕,化痰,發(fā)表散寒
B.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
C.通絡(luò)化痰,順氣活血
D.行氣寬中,燥濕化痰,發(fā)表散寒,消食
E.疏肝行氣,散結(jié)消腫
B
35.表證初起,熱邪留擾胸膈,見心煩燠惱,難以入眠,甚則胸中如窒,治療宜用( )。
A.瓜蔞配薤白
B.蘇梗配桔梗
C.酸棗仁配遠志
D.梔子配淡豆豉
E.川楝子配延胡索
D
36.下列除哪一味藥外,均能既祛外風(fēng),又息內(nèi)風(fēng)( )。
A.防風(fēng)
B.薄荷
C.蟬蛻
D.天麻
E.僵蠶
B
37.小兒疳積日久不消,腹大肝瘦,發(fā)黃結(jié)穗,不思飲食,神情萎靡,伴有遺尿,指紋淡滯,宜用何藥為主治療( )。
A.使君子
B.烏藥
C.雞內(nèi)金
D.山楂
E.胡黃連
C
36.下列何藥內(nèi)服的用法不合適( )。
A.牛黃:每日0.2-0.5g,入丸散服
B.馬勃:每日2-6g,包煎
C.熊膽:每日1-2.5g,入丸散服
D.青黛:每日1.5-3g,宜沖服或入丸散服
E.鴉膽子:治痢疾每次10-30粒,水煎服
E
37.功善化瘀止血,為止人體各種出血之要藥,又可消腫定痛,治跌打傷痛的藥是( )。
A.白及
B.血余炭
C.三七
D.蒲黃
E.五靈脂
C
38.薏苡仁除濕不如二術(shù)助燥,清熱不如芩連損陰,益氣不似參術(shù)助濕熱,其功效為( )。
A.利水滲濕,健脾,除痹,養(yǎng)陰益血
B.利水滲濕,健脾,除痹,解暑化濕
C.利水滲濕,健脾,祛風(fēng)除濕散寒
D.利水滲濕,健脾,消癰排膿
E.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E
39.酸味的功效是( )。
A.能不能軟
B.能泄能燥能堅
C.能散能行
D.能收能澀
E.能補能和能緩
D
40.下列性味苦寒的藥是( )。
A.生地黃
B.蒲公英
C.黃芩
D.地骨皮
E.青蒿
C
41.甘味( )。
A.能不能軟
B.能泄能燥能堅
C.能散能行
D.能收能澀
E.能補能和能緩
E
42.百部能潤肺止咳,臨床用于治療( )。
A.寒嗽
B.熱咳
C.新咳
D.久嗽
E.新久寒熱咳嗽皆可
E
43.天花粉的功效是( )。
A.清火明目,消腫解毒
B.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C.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
D.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E.清熱生津,消腫排膿
E
44.懸飲結(jié)于脅下,胸脅脹滿疼痛,咳嗽,轉(zhuǎn)側(cè)則加重,氣短,小便不利,干嘔,脈沉弦,宜首選何藥治療( )。
A.防已、黃芪
B.防已、茯苓
C.大戟、甘遂、芫花、大棗
D.防已、椒目、葶藶子、大黃
E.黃連、瓜蔞、半夏
D
45.下列具有清熱解毒,疏風(fēng)散熱功效的藥是( )。
A.金銀花與連翹
B.黃連與黃柏
C.羌活與獨活
D.石膏與知母
E.桑白皮與葶藶子
A
46.味芳香性寒,善退虛熱及下焦?jié)駸岬氖牵?)。
A.地骨皮
B.青蒿
C.大青葉
D.丹皮
E.銀柴胡
A
47.大黃的功效為( )。
A.瀉下攻積,瀉火涼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B.瀉下攻積,瀉火涼血,清熱燥濕,活血止血
C.瀉下攻積,瀉火涼血,清熱止痢,堅陰
D.瀉下攻積,瀉火涼血,利水通淋,消腫散結(jié)
E.瀉下攻積,瀉火涼血,利濕退黃,化瘀殺蟲
A
48.阿膠的功效是( )。
A.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B.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
C.補氣生陽,生血行滯,利尿托瘡
D.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
E.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
A
49.一男童,春感溫毒,咽喉紅腫疼痛,吞咽困難,口干欲飲,發(fā)熱面赤,脈滑數(shù),治療宜首選何藥( )。
A.蒲公英
B.桔梗
C.桑葉
D.板藍根
E.馬勃
D
50.我為現(xiàn)存的第一部本草專著是( )。
A.《五十二病方》
B.《本草經(jīng)集注》
C.《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D.《本草綱目》
E.《黃帝內(nèi)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