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考行政組織理論筆記(5)

字號:

第十章
    1.行政組織建立的原則,應遵循哪些指導思想
    (1)主觀性與客觀性的對立統(tǒng)一
    (2)科學性與階級性的對立統(tǒng)一
    (3)穩(wěn)定性和變動性的對立統(tǒng)一
    2.行政組織建立原則的作用
    (1)有助于設計與建立科學、合理的行政組織結構
    (2)有助于指導與規(guī)范行政組織的日常管理
    (3)有助于改革與完善行政組織
    3.西方傳統(tǒng)理論時期行政組織建立原則
    (1)組織目標原則
    (2)指揮統(tǒng)一原則
    (3)層級節(jié)制與幅度適中原則
    (4)權責相稱原則
    (5)授權原則
    (6)專業(yè)分工原則
    (7)精簡節(jié)約原則
    4.西方行為科學時期行政組織建立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
    (2)人與組織平衡原則
    (3)參與、溝通、激勵原則
    (4)正式與非正式組織互動原則
    5.確立行政組織自身管理方法的依據
    (1)經濟上的依據,主要指經濟發(fā)展的性質與水平
    (2)政治上的依據,主要指政體的影響
    (3)理論上的依據,集中于一點,抓喲指如何看待組織中的人。
    6.行政組織內部管理市場化的特點
    (1)權責明確
    (2)結果導向
    (3)合同約束
    (4)用戶至上
    7.行政組織內部人事制度市場化的內容
    (1)實行合同雇傭制
    (2)淡化職位分類
    (3)簡化管理規(guī)則
    (4)改革工資制
    8.我國行政組織自身管理的主要方法
    (1)民主集中制
    (2)重視人與重視制度相結合
    (3)目標管理
    9.我國行政組織自身管理民主的方法
    (1)保證組織成員的民主權利
    (2)組織管理依照民主程序
    (3)營造民主、積極的組織氣候
    10.我國行政組織自身管理中的高度集中的內容
    (1)全國行政組織要服從國務院
    (2)有嚴格的組織紀律
    (3)實行明確的個人負責制
    11.目標管理法的環(huán)節(jié)
    (1)制定目標
    (2)執(zhí)行目標
    (3)檢查成果
    (4)信息反饋
    (5)應注意的問題
    12.目標管理的意義
    (1)它規(guī)定行政組織前進的方向
    (2)它激勵行政組織成員的工作熱情
    (3)它提供組織與個人工作考核的依據
    (4)它增進組織內各部門、各層次、各成員間地協(xié)調
    (5)它影響行政組織結構的設計與調整,制約組織中人、財、物的具體配備
    (6)它識行政領導對行政組織及其成員進行計劃、協(xié)調、指揮與控制的前提和基礎
    13.目標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
    (1)形成整體、單位、個人三位一體的合適的目標網絡
    (2)目標制定過程中真正貫徹雙向溝通、民主協(xié)商原則
    (3)目標的制定與執(zhí)行過程中應注意權、責、利結合。
    第十一章
    1.行政編制機構管理的內容
    (1)根據各級政府的職能總量及類別,確定每級政府機構的總量規(guī)模
    (2)劃分機構的屬性
    (3)對機構級別的管理
    (4)對機構名稱的管理
    (5)對機構規(guī)模的管理
    2.行政編制人員管理的內容
    (1)制定各級政府編制比例和編制標準
    (2)核定各部門人員編制總額
    (3)確定人員編制結構
    3.行政組織編制管理的性質
    (1)政治性
    (2)服務性
    (3)系統(tǒng)性
    4.行政組織編制設計的基本原則
    (1)職能決定原則
    (2)職位設置原則
    (3)協(xié)調平衡原則
    (4)動態(tài)調整原則
    (5)精簡節(jié)約原則
    (6)依法管理原則
    5.行政編制單元設計的依據
    (1)要依據各地實際業(yè)務需要設置機構
    (2)要將業(yè)務種類和工作量大小相結合
    (3)上下級業(yè)務對口,但機構不一定對口
    (4)根據機關不同性質核定編制
    6.行政編制內部編制設計的依據
    (1)以最少的職位完成的工作兩
    (2)盡量將業(yè)務相同的任務叫給一個具體單位或個人完成
    (3)員額的結構要合理
    7.行政編制設計程序的階段
    (1)發(fā)現(xiàn)問題,確定目標
    (2)擬制方案,分析選優(yōu)
    (3)試行實施,反饋調整
    (4)依法呈報,核定實施
    8.做到編制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的要求
    (1)標準化
    (2)程序化
    (3)制度化
    9.編制管理手段
    (1)法律手段
    (2)經濟手段
    (3)行政手段
    10.編制法規(guī)的內容
    (1)編制管理的原則、方法、各類編制標準
    (2)編制管理的程序及權限劃分
    (3)編制管理的紀律
    11.行政組織編制管理的意義
    (1)科學的編制管理,有利于勤政、廉政和提高行政效率
    (2)科學的編制管理,有利于節(jié)省財政開支
    (3)科學的編制管理,有利于整個行政組織管理的法治化
    12.行政組織編制審批的法制化趨勢與要求
    (1)審批編制應根據國家有關編制的一系列法律規(guī)定以及輔助這些法規(guī)執(zhí)行的方針政策,決定報審的內容是否合理、合法
    (2)審批編制工作要由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具有相當權威的編制管理機構進行 .
    (3)審批工作應根據編制程序法嚴格執(zhí)行。
    (4)應嚴格執(zhí)行編制程序法中有關編制管理的紀律。
    13.當代各國行政組織編制管理的特點
    (1)行政編制管理的范圍和對象僅限于各級政府行政機構
    (2)在國家三大權力系統(tǒng)的政治結構中,編制管理由政府行使,但同時受到立法、司法機關的制約,重要編制法規(guī)主要由立法機關制定。
    (3)政府編制管理機構的規(guī)格級別高,直接對行政首腦負責。
    (4)重視、強調職位設置和職位分類的工作,將編制管理建立在科學的職位結構體系的基礎之上。
    (5)努力修正和完善編制法規(guī),保證編制的權威性、法制性和有效性
    (6)重視新方法、新手段的研究和運用
    (7)對中央政府機關的編制員額和領導職數控制很嚴,均有法定文件規(guī)定,不得擅自突破
    (8)用經濟手段約束編制的膨脹
    14.行政組織編制管理的內容
    (1)職能管理
    (2)機構管理
    (3)人員管理
    第十二章
    1.行政組織變革外部原因
    (1)社會形態(tài)的變遷引發(fā)行政組織的變革
    (2)經濟類型的轉換、經濟體制的轉軌導致行政組織的變革
    (3)政治制度的更迭導致行政組織的變革
    (4)社會發(fā)展程度促進或制約行政組織的變革
    (5)國際環(huán)境的重大變化影響行政組織的變革
    2.政治制度的變化對行政組織變革的影響
    (1)政治制度的質變引起行政組織的質變
    (2)政治制度的量變引起行政組織具體職能和機構的變革
    (3)政黨制度的變革影響行政組織的職能及獨立程度的變化
    3.社會發(fā)展對行政組織變革的影響
    (1)社會企事業(yè)組織的獨立自主程度及其運行機制
    (2)社會群團的興起和獨立
    (3)大眾傳播媒介的廣度和深度
    (4)公民內文化素質高低及政治參與意識的強弱等。
    4.行政組織變革的征兆
    (1)行政組織的只能膨脹引起了與其它社會組織只能沖突
    (2)行政組織與國家政治系統(tǒng)中其它組織的職責關系不順
    (3)行政組織部門林立、機構臃腫、職責不清、協(xié)調困難
    (4)行政組織上下級間信息溝通不暢、指揮不靈
    (5)行政組織內開拓進取的動力不大、缺乏生機活力
    (6)行政組織與其特定的環(huán)境不相適應,不能很好的履行其行政職能
    5.習慣內政組織與其它組織職能沖突的表現(xiàn)
    (1)黨政關系不順
    (2)行政組織與立法組織關系不順
    (3)行政組織侵占了社會中介組織的職權
    (4)行政組織侵占了企、事業(yè)單位的職權
    (5)行政組織侵占了社會群團的職權
    6.行政組織部門林立、機構臃腫、職責不清、協(xié)調困難的表現(xiàn)
    (1)各部門的工作既有重復,又有遺漏
    (2)人浮于事,事浮于人
    (3)政出多門,秩序混亂
    7.目標在行政組織變革中的作用
    (1)定位作用
    (2)定向作用
    8.行政組織變革的基本目標
    (1)提高行政組織對于外在環(huán)境的適應力、改造力
    (2)加強行政組織自身的穩(wěn)定性、協(xié)調性
    9.行政組織職能變革包括的方面
    (1)行政組織職能作用領域的變革:由政治職能位重心轉向經濟、科技文化、社會事務管理職能
    (2)行政組織職能作用性質的變革:由保衛(wèi)性、統(tǒng)治性職能為主轉向管理性、服務性職能為主
    (3)行政組織職能分化程度的變革:由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的職能轉變
    (4)行政組織職能行使方式的變革:由人治轉向法治,由行政手段轉向法律、經濟手段為主
    (5)行政組織職能作用深度和廣度的變革:呈現(xiàn)出“守夜警察”-“萬能政府”-“有限政府”的規(guī)律
    10.行政組織權力關系的變革的表現(xiàn)
    (1)行政組織向社會組織還權
    (2)一定程度的橫向分權
    (3)縱向權利分配,有集權到分權及分權到集權兩種趨勢
    11.行政組織變革的動力
    (1)統(tǒng)治階級為完成國家行政管理的職能,需要行政組織變革
    (2)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與生產方式的更替是行政變革的經濟動力
    (3)行政組織成員為自身的全面發(fā)展,要求行政組織變革
    (4)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要求,推動行政組織變革
    (5)新的科學、民主、效率觀念的出現(xiàn),為行政組織變革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12.行政組織變革的阻力
    (1)行政組織變革的阻力來自行政組織自身“經濟人”的特征
    (2)自立較高者、年長者的阻力
    (3)人際關系的阻力
    (4)對變革后科學、高效的新秩序和廉政、勤政的新作風不適應而產生的阻力
    (5)因害怕被精簡而反對或害怕變革
    (6)對陌生事物的疑慮,對變革后果不解而產生的阻力
    13.行政組織克服變革阻力的方法
    (1)克服利益本位思想,以高度的 政治責任感和大無畏精神積極推進變革
    (2)廣泛宣傳和深入動員,造成有利于變革的強大輿論聲勢
    (3)發(fā)動群眾,民主參與變革
    (4)盡量減少損失和代價,從而減少阻力,變消極為積極因素
    (5)建立專門研究行政組織變革的高層次議事機構
    第十三章
    1.我國行政組織應該理順與其它哪些組織的職能關系
    (1)理順政府與其它國家系統(tǒng)組織的職能關系
    (2)理順政府與企業(yè)組織的職能關系
    (3)理順政府與事業(yè)單位的職能關系
    (4)理順政府與社會團體組織的職能關系
    2.理順政府與社會團體組織的職能關系應注意
    (1)在農村和城市基層組織中,健全村民委員會和居委會等自治性的制度
    (2)大力發(fā)揮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群眾組織的作用
    (3)改變政府對其管理方式,主要依靠法制手段,引導群眾自主管理
    3.理順行政組織內部職能關系
    (1)理順縱向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職能關系
    (2)理順橫向的專業(yè)的微觀管理部門與綜合的宏觀管理部門關系
    (3)理順橫向的決策、執(zhí)行部門與監(jiān)督、信息咨詢部門之間的關系
    4.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主要內容
    (1)精簡人員編制50%左右
    (2)強化宏觀調控部門
    (3)精簡專業(yè)經濟管理部門
    (4)強化這會保障和資源保護部門
    (5)簡化了某些問題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