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國家公務員面試題回顧:1月18日真題1

字號:

1.大學生入學的時候很多家長護送,導致學校及其周邊旅館爆滿,還有家長露宿操場。問你怎么看待這個事情?
    分析:對于這道面試題,認為關鍵點在于這種現(xiàn)象是否是一個合理的現(xiàn)象,這里要建議廣大考生在辨別或評論一個社會現(xiàn)象的時候,還是應該辨證地去看待、去分析。對于題目中所敘述的家長護送大學生入學的這個現(xiàn)象,我們應該要細致地區(qū)分這個現(xiàn)象是完全合理、完全不合理還是部分合理部分不合理,千萬不能一概而論。那么,以下讓我們首先看這道題目中的虛擬場景——“大學生入學的時候”,這里或許要解析一下的是,正常來說,題中的“大學生入學的時候”,明確地指,應該是指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剛開學的時候。那么在這里,請大家思考一下,回憶一下自己的大學剛開始的那段時光,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時候,對于廣大的大學新生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轉(zhuǎn)折,從在父母身邊長大的高中生,變成要離開家(甚至是遠離家)來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來到一個要讓自己從“不獨立”變成“獨立”的地方。
    這里,請大家要留意的是,這道題目要答得比較好,比較“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關鍵是要看到“家長護送大學生入學”這個現(xiàn)象的合理性。說到這里,或許有些考生就會覺得納悶:“這也有合理性?”請考生們不要被題目中的“學校及其周邊旅館爆滿,還有家長露宿操場?!边@個題干描述所“迷惑”了。誠然這種描述很容易就會被“潛意識”地接受,同時“自動”地把這個現(xiàn)象“貶義化”。其實我們看他的合理與否,不僅僅是看“結果”(比如題中“學校及其周邊旅館爆滿,還有家長露宿操場?!本褪且粋€“結果”),也要關注“原因”。
    那么“家長護送大學生入學”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大學新生正處于一個身份和生活環(huán)境的轉(zhuǎn)變過程,任何轉(zhuǎn)變過程都不可能瞬間完成,很多大學新生在入學之前是一個“不獨立的學生”,在剛?cè)雽W的時候,面對突然的轉(zhuǎn)變,一開始肯定是“不適應”的,也會遇到許多困難。那么這時候,也確實需要外界的一定幫助,來使其較為順利地完成這種轉(zhuǎn)變過程。那么在“外界幫助”的來源中,首先肯定是來自父母的幫助,那么說到這里,或許大家應該能“理解”“天下父母的苦心”。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認為,我們不能說家長護送大學生入學是完全不對的。
    二、“學校及其周邊旅館爆滿,還有家長露宿操場”這個現(xiàn)象并不一定說明“家長”們都失去了“理智”,為什么?因為近幾年來,大學擴招得很厲害,大學新生的數(shù)量劇增,而城市中的旅館(尤其是學校及其周邊旅館)是遠遠跟不上“需求”的,所以出現(xiàn)“學校及其周邊旅館爆滿,還有家長露宿操場”這個現(xiàn)象,未必就是“家長對子女的溺愛”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學生太多,旅館太少”所造成的現(xiàn)象,所以“學校及其周邊旅館爆滿,還有家長露宿操場”的現(xiàn)象未必是人為的“不正?,F(xiàn)象”。
    三、部分父母對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的溺愛,是導致“家長護送大學生入學”這個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只有這個原因才是需要我們?nèi)ァ案纳啤钡?。誠然,對父母對子女的溺愛,一定程度上會制約了子女的成長。在這里,認為,我們在回答的過程中,對于這個點的回答關鍵在于要把這個原因的“背景”描述出來,而不是僅僅給出一個“否定式”的判斷就可以了。而這個“背景”是什么呢?一是獨生子女的國家政策,使得家長對自己“獨生子女”寄予了過多的期望和保護。二是經(jīng)濟條件的改善,使得現(xiàn)在許多父母有較多的資源能投入到子女身上。三是傳統(tǒng)的思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維在許多家長腦中根深蒂固。
    參考答案:
    現(xiàn)在大學生入學的時候,很多家長都護送其上大學,導致學校及其周邊旅館爆滿,甚至還有家長露宿操場。對此,我的看法是:我們需要辨證地看待這一社會現(xiàn)象:
    首先,大學新生在剛?cè)雽W時正處于一個身份和生活環(huán)境的轉(zhuǎn)變過程,是從“不獨立”走向“獨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會出現(xiàn)“不適應”的,甚至還會遇到許多的困難,這時候確實需要外界的一定幫助(尤其是父母的幫助),所以我認為家長護送大學生入學并不完全是錯誤的。
    其次,客觀原因也是導致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因為近幾年來,大學擴招,大學新生的數(shù)量劇增,而城市中的旅館(尤其是學校及其周邊旅館)是遠遠跟不上“需求”的,所以才出現(xiàn)題中所述的社會現(xiàn)象,未必就是“家長對子女的溺愛”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學生家長太多,旅館太少”所造成的現(xiàn)象,所以“學校及其周邊旅館爆滿,還有家長露宿操場”的現(xiàn)象未必是人為的“不正常現(xiàn)象”。
    再次,從負面的角度看,我們也必須看到部分父母對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的溺愛,是導致“家長護送大學生入學”這個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因為在目前獨生子女的國家政策下,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傳統(tǒng)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的影響下,出現(xiàn)對子女的溺愛,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子女的成長。
    2.你新到一個單位做負責人,到了新單位以后發(fā)現(xiàn)單位內(nèi)部分成兩派,問你如何處理這個事情?
    分析:首先請大家先關注題目中的的虛擬身份“新到一個單位做負責人”,這里有兩個點我們需要分析:一是“新到一個單位”,這里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新到一個單位,必定要經(jīng)歷一個由“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在這里,請先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新到單位”的人,發(fā)現(xiàn)了“單位內(nèi)部分成兩派”這樣一個新的情況,請問是在“不熟悉”情況的前提下“馬上”處理,還是等熟悉了情況之后再去處理呢?答案明顯應該是后者。所以我們分析的第一個點可以給我們的其實是一個處理時機的把握問題。
    第二個點是“負責人”這個身份,我們大家都知道“權力”和“責任”是相對應的,“權力”大,責任也就大。作為“負責人”,“權力”是很大的,那么解決“單位內(nèi)部分成兩派”這個問題,就應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關鍵的一點就是“要一碗水端平”,處理矛盾時不可以偏向任何一邊,遇到任何的“阻撓”都不可以“退”,這就是作為“負責人”與作為“普通工作人員”的不同,這是回答該題目的態(tài)度問題。同時,作為“負責人”來說,解決問題應該是“主動的”,同時也應該主要側(cè)重于“統(tǒng)籌規(guī)劃”。
    至于如何具體解決“單位內(nèi)部分成兩派”的這個問題。在這里,認為關鍵在于找到其原因。對于“單位內(nèi)部分成兩派”的原因,從邏輯上看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是地域因素。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地域因素而產(chǎn)生“小團體”的例子比比皆是,這里頭有很深的文化和習俗的差異。比如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區(qū)往往生活習慣、意識形態(tài)上都有所不同,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小團體”?!皢挝粌?nèi)部分成兩派”實際上就是存在兩個“小團體”。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的解決方式主要就是要消除這種地域因素。第一方面就是要從“工作語言”的統(tǒng)一著手?!凹亦l(xiāng)話”是堅決不允許在工作場合“說”的,工作期間要統(tǒng)一使用普通話。第二是從“工作安排”著手,同一科室或是同一處室的工作人員要盡量安排不同籍貫的工作人員,切不可出現(xiàn)某一部門全部同事都來自同一個地區(qū)的情況。第三是從“日常溝通交流”著手,要盡可能安排更多的“全單位的集體活動”,加強全單位同事間的私下交流。
    二是利益因素。這是導致內(nèi)部分幫結派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這個方面的根源來源于兩方面:一是舊的“官場思維”,認為必須要有“后臺”,要有人“撐腰”,才能在單位立足。這方面的因素需要通過多種宣傳教育的手段,逐步地扭轉(zhuǎn)這種舊思維。二是傳統(tǒng)人事制度存在著一定缺陷,如果一個單位出現(xiàn)“內(nèi)部分成兩派”這樣一個現(xiàn)象,很可能就是在人事制度出現(xiàn)了問題,“加入了哪一派”,“哪派的人”就要維護其“派內(nèi)人士”,就可能會出現(xiàn)“出現(xiàn)提拔自己人”的現(xiàn)象,久而久之,這種現(xiàn)象的不斷出現(xiàn),就會堅定某些人參與“分幫結派”的信心,問題就會難以解決。對于這個方面的解決,從實際的操作來看,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完善相關的人事制度,把干部提拔“公開化”“民主化”,從而減少“人為操作”,從而扼殺“分幫結派”所賴以生存的“利益土壤”。
    參考答案:如果我新到一個單位做負責人,到了新單位以后發(fā)現(xiàn)單位內(nèi)部分成兩派,我會這樣處理這個事情:
    由于我是新到一個單位做負責人,由于對新單位的情況的了解存在著一個由“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因此,我不會急于馬上開展工作,我會先不動聲色地了解更多的情況,了解清楚后再開展工作。
    對于解決單位分幫結派的問題,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因素需要考慮:
    一是地域因素。那么對于這方面的因素我認為:
    首先要從“工作語言”的統(tǒng)一著手。“家鄉(xiāng)話”是堅決不允許在工作場合“說”的,工作期間要統(tǒng)一使用普通話,盡量避免使用“家鄉(xiāng)話”,以此防止在語言文化上的分歧導致的“內(nèi)部不協(xié)調(diào)”。
    其次是從“工作安排”著手,同一科室或是同一處室的工作人員要盡量安排不同籍貫的工作人員,切不可出現(xiàn)某一部門全部同事都來自同一個地區(qū)的情況,因為一個部門往往很容易形成一個“地域性”的“小團體”,安排不同地區(qū)的同事可以避免這方面的問題。
    再次是從“日常溝通交流”著手,要盡可能安排更多的“全單位的集體活動”,加強全單位同事間的私下交流。此舉可以使同事間形成“大團體”的意識。
    二是利益因素。那么對于這方面的因素我認為:
    首先要打破某些同志腦海中的舊的“官場思維”。樹立正確的“行政工作思維”。這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培訓教育等多種宣傳教育的手段來樹立正確的“人際關系及交往”,逐步地扭轉(zhuǎn)這種舊思維。
    其次是改革部分地區(qū)和單位中存在的舊的傳統(tǒng)的人事制度。要建立和完善更加“公開化”、“民主化”的人事制度,使得干部的提拔和調(diào)動都處在廣大干部群眾的有力監(jiān)督下,從而減少“人為操作”,扼殺“分幫結派”所賴以生存的“利益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