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對病毒的影響如下:
1)溫度
大多數(shù)病毒耐冷不耐熱,在0℃以下溫度能良好生存,特別是在干冰溫度(-70℃)和液氮溫度(-196℃)下更可長期保持其感染性;相反,大多數(shù)病毒于55-60℃下,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即被滅活,100℃時在幾秒鐘內即可滅活病毒。即使是哺乳動物的體溫(37-38.5℃)也可能使某些病毒滅活,因此病毒必須低溫保存。有蛋白質或Ca2+、Mg2+存在,常可提高某些病毒對熱的抵抗力。如脊髓灰質炎和呼腸孤病毒在1mol/L的MgCl2中具有明顯的穩(wěn)定作用,1mol/L的 MgSO4對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和風疹病毒也具有穩(wěn)定作用。凍融,特別是反復凍融可使許多病毒滅活。因此,病毒標本的保存應盡快低溫冷凍,并且避免不必要的凍融。
2)pH
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病毒在pH 6-8的范圍內比較穩(wěn)定,而在pH5.0以下或者pH9.0以上容易滅活。但各種病毒對pH的耐受能力有很大不同,如腸道病毒在pH2.2環(huán)境中其感染性可保持24h,而鼻病毒等在pH5.3時迅速滅活,披膜病毒則在pH8.0以上的堿性環(huán)境中仍能保持穩(wěn)定。因此,病毒體對pH 的穩(wěn)定性常被用于病毒體鑒定的指標之一。
3)輻射
電離輻射中的Υ射線和X射線以及非電離輻射中的紫外線都能使病毒滅活。有些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等經(jīng)紫外線滅活后,若再用可見光照射,因激活酶的原因,可使滅活的病毒復活,故不宜用紫外線來制備滅活病毒疫苗。
1)溫度
大多數(shù)病毒耐冷不耐熱,在0℃以下溫度能良好生存,特別是在干冰溫度(-70℃)和液氮溫度(-196℃)下更可長期保持其感染性;相反,大多數(shù)病毒于55-60℃下,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即被滅活,100℃時在幾秒鐘內即可滅活病毒。即使是哺乳動物的體溫(37-38.5℃)也可能使某些病毒滅活,因此病毒必須低溫保存。有蛋白質或Ca2+、Mg2+存在,常可提高某些病毒對熱的抵抗力。如脊髓灰質炎和呼腸孤病毒在1mol/L的MgCl2中具有明顯的穩(wěn)定作用,1mol/L的 MgSO4對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和風疹病毒也具有穩(wěn)定作用。凍融,特別是反復凍融可使許多病毒滅活。因此,病毒標本的保存應盡快低溫冷凍,并且避免不必要的凍融。
2)pH
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病毒在pH 6-8的范圍內比較穩(wěn)定,而在pH5.0以下或者pH9.0以上容易滅活。但各種病毒對pH的耐受能力有很大不同,如腸道病毒在pH2.2環(huán)境中其感染性可保持24h,而鼻病毒等在pH5.3時迅速滅活,披膜病毒則在pH8.0以上的堿性環(huán)境中仍能保持穩(wěn)定。因此,病毒體對pH 的穩(wěn)定性常被用于病毒體鑒定的指標之一。
3)輻射
電離輻射中的Υ射線和X射線以及非電離輻射中的紫外線都能使病毒滅活。有些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等經(jīng)紫外線滅活后,若再用可見光照射,因激活酶的原因,可使滅活的病毒復活,故不宜用紫外線來制備滅活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