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會計職稱考點及對應習題解析二

字號:

2009年會計職稱考試《初級經(jīng)濟法基礎》考點及對應習題解析
    第一章 概論經(jīng)濟法 第二節(jié) 經(jīng)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一、仲裁
    1.仲裁的適用范圍
    (1)屬于《仲裁法》調(diào)整的爭議:“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chǎn)糾紛”
    (2)“不屬于”《仲裁法》調(diào)整的爭議:
    ①與人身有關的婚姻、收養(yǎng)、監(jiān)護、撫養(yǎng)、繼承糾紛
    ②行政爭議
    ③勞動爭議
    ④農(nóng)業(yè)承包合同糾紛
    【解釋】考生熟練掌握哪些爭議“不屬于”《仲裁法》的調(diào)整范圍,注意單選題。
    【例題】根據(jù)《仲裁法》的規(guī)定,下列各項中,可以申請仲裁的是( )。
    A.甲某與村民委員會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糾紛
    B.甲、乙兩企業(yè)間的貨物買賣合同糾紛
    C.甲、乙兩人的繼承遺產(chǎn)糾紛
    D.甲、乙兩對夫婦間的收養(yǎng)合同糾紛
    【答案】B
    2.仲裁的基本原則
    (1)協(xié)議仲裁
    當事人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xié)議,不能達成仲裁協(xié)議的,不能適用仲裁方式。
    (2)一裁終局制度
    仲裁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3.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
    仲裁協(xié)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
    【例題】甲公司與乙公司解除合同關系,則合同中的仲裁條款也隨之失效。( )(2004年)
    【答案】×
    4.當事人對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有異議的,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注意判斷題)。
    5.仲裁裁決
    (1)仲裁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由當事人協(xié)議選定仲裁委員會。
    (2)仲裁庭可以由3名或1名仲裁員組成。
    (3)仲裁應當開庭進行,但不公開進行。
    (4)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shù)意見時,裁決應當按照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
    (5)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fā)生法律效力。
    【相關鏈接】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jīng)“送達”,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6)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按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當事人申請執(zhí)行仲裁裁決案件,由被執(zhí)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zhí)行的財產(chǎn)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例題】下列各項中,符合《仲裁法》規(guī)定的有( )。(2000年)
    A.仲裁實行自愿原則
    B.仲裁一律公開進行
    C.仲裁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D.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答案】AC
    二、行政復議
    1.行政復議范圍
    (1)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的事項
    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2)行政復議的排除事項
    ① 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決定”時,不能提起行政復議。
    ② 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的調(diào)解或者其他處理的,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不能提起行政復議。
    【例題】根據(jù)《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下列情形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的有( )。(2006年)
    A.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沒收違法所得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B.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財產(chǎn)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
    C.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合法的經(jīng)營自主權的
    D.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diào)解的
    【答案】ABC
    2.行政復議申請
    (1)當事人自“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nèi)(注意單選題)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2)行政復議申請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注意判斷題)。
    (3)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
    3.行政復議機關(P25)
    (1)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申請人既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2)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3)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4)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例題】李某對甲市A區(qū)國家稅務局的某一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根據(jù)《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受理李某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是( )。(2005年)
    A.A區(qū)人民政府
    B.甲市國家稅務局
    C.A區(qū)國家稅務局
    D.甲市人民政府
    【答案】B
    4.行政復議決定
    (1)行政復議的舉證責任,由被申請人承擔。
    (2)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nèi)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3)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jīng)送達,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4)當事人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終裁決的行政復議決定的,按照下列規(guī)定進行處理:
    ① 對于“維持原判”的行政復議決定,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原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zhí)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② 對于“變更原判”的行政復議決定,由“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強制執(zhí)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例題1】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jīng)送達,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2006年)
    【答案】√
    【例題2】下列有關行政復議的表述中,不符合規(guī)定的是( )。
    A.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diào)解,不能申請行政復議
    B.申請行政復議必須采用書面形式
    C.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不能申請行政復議
    D.行政復議決定書自作出之日起發(fā)生法律效力
    【答案】BD
    【解析】(1)選項B: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2)選項D:行政復議決定書自“送達”之日起發(fā)生法律效力。
    三、訴訟
    1.訴訟的適用范圍
    (1)適用于《民事訴訟法》的5類案件
    (2)適用于《行政訴訟法》的8類案件
    (3)人民法院不受理當事人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①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②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fā)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③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④法律規(guī)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例題】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下列各項中,不應當提起行政訴訟的有( )。(2005年)
    A.XX直轄市部分市民認為市政府新頒布的《道路交通管理辦法》侵犯了他們的合法權益
    B.某稅務局工作人員吳某認為稅務局對其作出的記過處分違法
    C.李某認為某公安局對其罰款的處罰決定違法
    D.某商場認為某教育局應當償還所欠的購貨款
    【答案】ABD
    【解析】(1)選項C可以提起行政訴訟;(2)選項D屬于民事訴訟。
    2.地域管轄
    (1)一般地域管轄:原告就被告原則(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jīng)行政復議的案件,行政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作為的,也可以由行政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特殊地域管轄原則
    ①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② 因票據(jù)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jù)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③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④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fā)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3)專屬管轄
    ①因不動產(chǎn)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chǎn)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②因繼承遺產(chǎn)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chǎn)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解釋】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例題1】某企業(yè)因與銀行發(fā)生票據(jù)支付糾紛而提起訴訟,該企業(yè)在起訴銀行時可以選擇的人民法院有( )。(2001年)
    A.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B.票據(jù)支付地人民法院
    C.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D.票據(jù)出票地人民法院
    【答案】BC
    【例題2】甲、乙在X地簽訂合同,將甲在Y地的一棟房產(chǎn)出租給乙。后因乙未按期支付租金,雙方發(fā)生爭議。甲到乙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后,又到Y地人民法院起訴。Y地人民法院于3月5日予以立案,乙住所地人民法院于3月8日予以立案。根據(jù)民事訴訟法律制度的規(guī)定,該案件的管轄法院應當是( )。(2006年)
    A.甲住所地人民法院
    B.乙住所地人民法院
    C.X地人民法院
    D.Y地人民法院
    【答案】D
    【解析】(1)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乙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Y地)的人民法院管轄;(2)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Y地)管轄。
    3.訴訟時效
    (1)訴訟時效期間(2007年新增)
    訴訟時效期間是指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定期間,包括普通訴訟時效期間(2年)和特別訴訟時效期間(1年)。
    適用于1年的特別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注意多選題):
    ①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
    ②出售質(zhì)量不合格產(chǎn)品未聲明的;
    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④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例題】根據(jù)《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下列選項中,適用于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的情形有( )。
    A.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BR>    B.拒付租金的
    C.拒不履行買賣合同的
    D.寄存財物被丟失的
    【答案】ABD
    (2)訴訟時效的中止(2007年新增)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nèi),因不可抗力致使當事人不能行使訴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暫停,不可抗力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繼續(xù)計算。
    【案例】A公司對B公司的權利侵害(拒付租金)發(fā)生在2006年1月1日,B公司于當日知道,則其訴訟時效期間為2006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適用1年的特別訴訟時效期間)??忌⒁鈨煞N情況:(1)如果2006年9月1日發(fā)生地震(不可抗力),10月1日地震停止。由于不可抗力發(fā)生在最后6個月內(nèi),從9月1日暫停計時,10月1日恢復計時。由于暫停了1個月,因此,訴訟時效期間順延至2007年2月1日。(2)如果2006年3月1日發(fā)生地震(不可抗力),4月1日地震停止。盡管發(fā)生了不可抗力,但由于4月1日不可抗力已經(jīng)結束,當事人至少有6個月的時間提起訴訟,并沒有對當事人造成影響,因此,談不上中止,還是原來的訴訟時效期間。
    (3)訴訟時效的中斷(2007年新增)
    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發(fā)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jīng)經(jīng)過的訴訟時效期間統(tǒng)歸無效,待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
    ①權利人提起訴訟;
    ②當事人一方提出請求履行義務的要求;
    ③當事人一方同意履行義務。
    【例題1】甲公司與乙銀行訂立一份借款合同,甲公司到期未還本付息。乙銀行于還本付息期限屆滿后1年零6個月時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對甲公司提起訴訟,要求甲公司償還本金、支付利息并承擔違約責任。乙銀行的行為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
    【答案】√
    【例題2】下列有關訴訟時效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訴訟時效期間從權利人的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B.權利人提起訴訟是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C.只有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nèi)發(fā)生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時效的進行
    D.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發(fā)生之后,已經(jīng)經(jīng)過的時效期間統(tǒng)歸無效
    【答案】C
    【解析】(1)訴訟時效期間自當事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因此選項A錯誤;(2)權利人提起訴訟是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之一,因此選項B錯誤;(3)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發(fā)生之后,以前經(jīng)過的時效期間仍然有效,待法定事由消失后,時效繼續(xù)進行,因此選項D錯誤。
    5.判決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nèi)(注意單選題)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區(qū)別事項 仲裁 訴訟
    是否采取級別管轄 否 是
    是否采取地域管轄 否 是
    是否公開進行 否 是
    是否采取兩審終審制度 一裁終局 兩審終審制度
    四、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
    1.沒有先后順序
    舉例:縣工商局對甲企業(yè)罰款100萬元,甲企業(yè)對此不服時,可以向縣人民政府和市工商局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縣工商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如甲企業(yè)向市工商局申請行政復議,市工商局作出了改變罰款為50萬元行政復議決定,如甲對此還是不服,則向縣工商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或市工商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如果市工商局作出了維持原判的行政復議決定。但甲企業(yè)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由縣工商局依法強制執(zhí)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如果市工商局作出改變罰款數(shù)量的行政復議決定,但甲企業(yè)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由市工商局強制執(zhí)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首先提起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1)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jīng)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2)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已經(jīng)依法受理的,不得提起行政訴訟。
    舉例:省級政府對甲企業(yè)罰款100萬元,甲企業(yè)對此罰款的行政行為不服,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在省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如果甲對省級人民政府的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時,提起行政訴訟或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對國務院的最終裁決不服時,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特殊規(guī)定】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但國務院按照《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作出最終裁決(不能再提起訴訟)。
    舉例: 某縣土地局收回甲公司的土地使用權,甲企業(yè)不服時,只能向縣人民政或市土地局先申請復議,對行政復議的決定不服時,才能提起行政訴訟。
    2.有先后順序
    當事人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已經(jīng)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使用權的,應當“首先”申請行政復議;只有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特殊規(guī)定】根據(jù)國務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對行政區(qū)劃的勘定、調(diào)整或者征用土地的決定,省級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不能再提起訴訟)。
    【相關鏈接】考生應注意稅務行政復議和稅務行政訴訟的關系(見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