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面富貴嚇人房價上漲讓千萬富翁沒感覺

字號:

印象中,千萬富翁是那么地遙不可及??墒?,根據(jù)胡潤的財富報告,“富裕人士”門檻為:擁有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資產(chǎn)的個人,資產(chǎn)包括自己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價值和自住房產(chǎn)。
    這幾年杭州的房價漲得飛快,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動輒上百萬,更別說那些住在別墅里的人。算上自住房產(chǎn)的價格,千萬富翁也不那么稀奇了。
    近日,記者遇見一位中年朋友,按胡潤算法,他接近了"千萬富翁",可他自己沒感覺。
    賬面富貴嚇人
    我是一名普通的浙江大學老師,今年四十七歲,1987年研究生畢業(yè)后留校當老師。我個人資產(chǎn)的快速膨脹源于兩套房子。
    1990年,我分得一套求是新村2室一廳的房子,面積約75平方米。如今由于環(huán)境好,地段佳,又是學區(qū)房,目前的房價維持在25000~30000元/每平方米,所以這套房子市值約有200萬元。
    單位分的房子雖然離學校很近,但我是外地人,父母已退休在家,如果把老人接到杭州一起生活,三代人顯得太擁擠。幾年后,再買一套房子的念頭便萌發(fā)了。
    十年前,城西的樓盤還沒有火起來,一個朋友推薦去湖畔花園看房,正合我心意。認真地考察后,便訂了一套排屋,面積約180平方米。每平方米3000多元,總價在50多萬元。
    當時按揭不太流行,我和妻子拿出了所有積蓄,并向親戚朋友借了15萬元,一次性付清。正是當時這個膽大的決定,使得我的資產(chǎn)倍增,如今這套房子市值大約有400萬元。
    妻子是余杭三墩戶口,2008年的時候,老家的房子拆遷,按照政策,可以分到兩套拆遷房,一套120平方米,一套60平方米,這兩套房子雖然不能交易,參照周圍的商品房價格,約有180萬元。
    2000年,一次機會,我以技術(shù)入股了一家軟件公司,三年前,這家公司成功在香港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我擁有公司7%的股份,市值曾經(jīng)高達350萬元,但現(xiàn)在創(chuàng)業(yè)板的形勢不容樂觀,縮水了一大半,還有百把萬。
    算了算房子,我的資產(chǎn)便有將近800萬元,加上那些股市里的錢,還有我的書畫收藏,一千萬元的數(shù)字真的有點接近。
    有錢人感覺
    千萬富翁意味著錦衣玉食,但在我看來,這個“富翁”當?shù)靡稽c沒有感覺。其實是目前飛漲的房價讓我這買房人資產(chǎn)迅速增值。但都是紙上富貴。說到底,對于只是自住目的的人來說,房價漲得再高也是虛熱鬧,又不能賣。
    兒子在浙大附近上高中,我們一家三口平時住在求是新村的房子。父母住在湖畔花園,那邊的房子是兩層樓,方便老人居住,我們周末兩天過去陪他們。
    三墩的兩套房子是拆遷房,只能租不能賣,由于地段偏遠,兩套房子的租金每月兩千多元。
    股市里的錢不能套現(xiàn),因為我們簽訂了合同,十年內(nèi)股票不能賣。
    我常和妻子說,幸虧我們的房子買得早,要不然,這差價我這幾年豈不是白干了。我們非常節(jié)儉,我平時由于出差多,交通費貴了點,其他都控制得很好。比如,上班的五天都在食堂吃飯,周末到父母那邊開火,很少下館子。
    我們盡量控制開支,不該花的錢不花。有一回,家里的親戚到杭州來玩,我向部門的同事借了五張公園卡(注,這是違規(guī)的)。父母把湖畔花園的三個房間打掃了一下,整理成了臨時的客房。游玩和住宿的錢全都省了下來。
    妻子也很少買奢侈品。衣服和化妝品很少買貴的。而且這些年來,父母幫忙帶小孩,我們節(jié)省了一大筆費用。我們平時生活很有規(guī)律,循規(guī)蹈矩的。幾乎沒有娛樂活動。
    我身邊也有一些朋友,房產(chǎn)和股市增值以后,賬面的總資產(chǎn)數(shù)目可觀??少Y產(chǎn)價格的膨脹并不能改變生活,因此這些富翁并不像表面看來的那么高高在上。依舊孜孜不倦、一如既往地努力謀生。
    房價上漲未改善生活
    我的年收入約二十萬元,包括了工資和股票分紅。妻子在一家單位任人事部門經(jīng)理,年收入八萬元。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在杭州算是中上水平。
    兒子現(xiàn)在讀高一,兩年后要考慮出國留學,孩子讀書的費用要提前準備好。我們現(xiàn)在的收入主要用來儲備兒子的教育金。
    我們計劃今年買一輛車,首選15萬-20萬元的經(jīng)濟型。雖然我們目前的收入不算太低,但是家庭的負擔并不輕。兒子上大學后,開銷可能會增加,我和妻子雙方的父母年齡大了,也要準備一筆備用金給他們。特別是妻子,她家在農(nóng)村,兄弟姐妹多,用錢的地方也多。她最小一個弟弟,喜歡做生意但又經(jīng)常賠錢,去年就已經(jīng)拿走了五萬元。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雖然比如早期在外企工作而買了品牌房的工程師、單位上市時擁有一定股票的職工、因為離婚結(jié)婚名下多了些房產(chǎn)的女人等等,都因為這樣那樣的機遇,成了資產(chǎn)泡沫期的受益者。但是,幾乎所有人仍然擁有一份讓他們?nèi)σ愿暗墓ぷ?,這不僅是因為工作給了他們成就感和滿足感,更因為他們認為,辛勤地工作比數(shù)字富貴遠遠來得讓人放心。
    真的能接近"千萬"這個數(shù)量級的還是極少數(shù)。更多的城市中等收入者,則背負著"百萬富翁"的名頭。一位同學幾年前在杭州買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現(xiàn)在合計下來怎么著也該身家百萬了。同學苦笑,他說他的貸款兩個月前剛剛還完,之前過得緊巴巴的日子都不足為外人道。他說他這個"百萬富翁"完全是被高昂的房價給"吹"起來的,如果房價能夠合理一點兒,雖然做不成"百萬富翁",他的生活水準要遠遠高于現(xiàn)在。
    在高房價的推動下,成了“名義”上的富人。雖然這也是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一種體現(xiàn),但是無論百萬千萬,大家還是別太當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