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企業(yè)法律顧問案例分析輔導----串通投標行為的法律責任

字號:

案例:J公司拍賣房屋一幢,底價為人民幣6萬元。拍賣公告后,O先生串通本街區(qū)20人故意壓低標價。拍賣時O先生僅以高于低價200元的價格報價中標,在場20余人均不競標。拍賣結束后,O先生與在場19人離開拍賣現(xiàn)場,暗自協(xié)商再抬高標價拍賣。拍賣人即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保護自己的權利。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O先生等人的行為,判決:拍賣無效,由公司重新組織投標;O先生賠償500元;并決定對O先生予以民事制裁罰款1000元。后該幢房屋在經(jīng)拍賣以9萬2千元成交。
    串通投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在拍賣交易中,多個投標者互相串通,聯(lián)合行動,迫使發(fā)標方在串通共同行動的預謀范圍中決標,從而獲取非法利益的行為。與投標有關的還有勾結投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勾結投標,是指發(fā)標人同某一個或者某幾個投標人相互勾結,透露標底,使其獲得價格,以排擠其他競爭對手公平競爭的行為?!斗床徽敻偁幏ā返谑鍡l規(guī)定:“投標者不得串通投標,抬高標價或者壓低標價??荚嚧?!投標者和招標者不得相護勾結,以排擠競爭對手的公平競爭?!痹撘?guī)定是認定串通投標和勾結投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依據(jù)。前述案例中,O先生等人為了牟取非法利益相互串通壓低標價,已屬民事欺詐行為,法院判決首次投標無效正是根據(jù)其行為的性質作出的認定。而第二次拍賣,同一幢房屋以九萬2千元拍賣成交,價格明顯高于第一次拍賣,證明O先生等人的行為確實侵害了拍賣人的合法權益。
    根據(jù)《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定,串通投標和勾結投標的行為應承擔行政和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主要體現(xiàn)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行為人的行政處罰。《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投標者串通投標,抬高標價或者壓低標價;投標者和招標者相互勾結,考試大收集,以排擠競爭對手公平競爭的,其中標無效。監(jiān)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睂嵤┐ㄍ稑嘶蛘吖唇Y投標給其他經(jīng)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根據(jù)《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定,不法行為人除應當賠償受害人實際造成的損失外,還應當承擔受害人因調查侵權行為所支出的費用。在有些案件中還可以承擔消除侵權影響的費用與合理的律師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