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功能衰竭應該如何治療

字號:

治療的目的在于緩解癥狀、延緩CRF病程的進展。具體措施如下:
    一、原發(fā)病治療:
    堅持長期對原發(fā)或繼發(fā)性腎小球腎炎、高血壓病、糖尿病腎病等合理的治療;避免或消除使CRF惡化的因素,如血容量不足、嚴重感染、泌尿道梗阻、腎毒性藥物的使用等。
    二、飲食治療:
    熱量30~35kcal/kg.d,腎功能不全代償期可予優(yōu)質(zhì)低蛋白(0.6~0.8g/kg.d)、低磷(<750mg/d)飲食,必要時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晚期非透析的病人應予優(yōu)質(zhì)低蛋白飲食(<0.6g/kg.d)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三、控制高血壓:
    首選ACEI 和鈣離子拮抗劑,但要防止功能性GFR下降,當血肌酐大于350μmol/L 而未透析的病人慎用或不用ACEI;酌情合用利尿劑、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及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等藥;對于早期腎功能急驟惡化者,可試用多巴胺、前列腺素E1等;頑固性高血壓可口服長壓定、靜滴酚妥拉明或硝普鈉等;對容量性高血壓并有心力衰竭時,應及時透析。注意不能降壓過快或使血壓過低,應控制在16.0/11.3kPa(120/85mmHg)左右。
    四、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及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早期有脫水者應適當補液,但不能過多過快;少尿、浮腫及高血壓者,應限制水、鹽攝入,間斷靜注速尿,若劑量大于400mg/d仍無反應者不必再用;嚴重水腫或心力衰竭者應盡早透析脫水。高血鉀者應限制鉀的攝入,按“鉀代謝紊亂”處理,若無效或無尿伴有心肌損害者應急診血透;少數(shù)病人可有缺鉀,應謹慎口服補鉀。輕度代謝性酸中毒口服碳酸氫鈉;嚴重酸中毒時,尤其是伴有深大呼吸或昏迷者,應靜脈補堿或急診透析,迅速糾正酸中毒,同時靜注葡萄糖酸鈣,以免發(fā)生手足抽搐。
    五、清除毒素治療:
    輕癥口服包醛氧淀粉、口服透析鹽、尿毒清或腎衰寧等藥;部分病人利用甘露醇鹽水制劑或中藥灌腸;終末期腎衰需要替代治療(透析或腎移植),可參見有關章節(jié)。
    六、并發(fā)癥的治療
    (一)心功能不全者應積極去處病因,限制水、鹽攝入,靜注速尿,酌情用洋地黃、血管擴張劑等,若無效應盡早透析。
    (二)心肌病應除去致病因素,糾正貧血和電解質(zhì)紊亂、控制高血壓及抗感染。
    (三)心包積液根據(jù)原因決定治療方案。不超過100ml的心包積液無需特殊治療,常規(guī)血液透析可消除;容量負荷引起的心包積液,應嚴格限制水、鹽和進行強化透析以超濾脫水治療;因透析不充分,致使長期代謝產(chǎn)物潴留引起的心包炎,除強化透析外,要用高效能透析器以除去中分子量物質(zhì)或甲狀旁腺素,多可獲效。如出現(xiàn)心包填塞應緊急穿刺或心包切開引流。
    (四)重組人類紅細胞生成素(r-HuEPO)是治療腎性貧血的特效藥,一般用量50u/kg,3次/w,皮下注射或靜注,用4周后紅細胞壓積上升幅度小于0.03,或血紅蛋白增加少于10g/L,則增至5u/kg,使血紅蛋白在100-120g/L和紅細胞壓積達到33-38%,然后改為維持量50-100u/kg,3次/w,同時應給予補鐵和葉酸;若有嚴重貧血(血紅蛋白< 60g / L)、癥狀明顯者可小量間斷輸紅細胞;腎移植是治療腎性貧血的措施。
    (五)腎性骨病首先應低磷飲食、口服磷酸鹽結合劑,血透等可迅速降低血磷的濃度,血磷濃度應控制在1.4 ~2.4mmol/L;酌情口服鈣劑,維持正常的血鈣濃度;早期應用1,25(OH)2D3 0.25~1.0μg/d或1α(OH)D30.5~2.0μg/d治療。
    (六)對癥治療:惡心嘔吐者,可口服嗎叮啉、普瑞博斯或肌注胃復安等;頭痛、失眠、煩躁,可用安定等藥,出現(xiàn)抽搐者可試補鈣;皮膚瘙癢,除了治療鈣磷代謝紊亂外,可外用爐甘石洗劑、口服撲爾敏等;伴有高尿酸血癥者,應給予低嘌呤飲食,必要時口服別嘌呤醇。其它還應注意抗感染、止血等。
    七、中醫(yī)中藥辨證施治:
    有助于緩解癥狀和延緩CRF的進展,部分病人有用中藥導瀉、洗劑能減少透析的次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