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氯丙嗪治療精神分裂癥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yīng)是 A 體位性低血壓
B 過敏反應(yīng)
C 內(nèi)分泌障礙
D 錐體外系反應(yīng)
E 消化系統(tǒng)癥狀 D
2.關(guān)于氯丙嗪的應(yīng)用,哪項是錯誤的 A 人工冬眠療法
B 精神分裂癥
C 藥物引起的嘔吐
D 暈動病引起的嘔吐
E 躁狂癥 D
3.長期應(yīng)用氯丙嗪的病人停藥后易出現(xiàn) A 帕金森綜合征
B 靜坐不能
C 遲發(fā)性運動障礙
D 急性肌張力障礙
E 體位性低血壓 C
4.氯丙嗪引起的血壓下降不能用哪種藥糾正 A 甲氧明
B 腎上腺素
C 去氧腎上腺素
D 去甲腎上腺素
E 間羥胺 B
5.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機制是阻斷 A 中樞αˉ腎上腺素能受體
B 中樞βˉ腎上腺素能受體
C 中腦ˉ邊緣系和中腦ˉ皮質(zhì)通路D 2 受體
D 黑質(zhì)ˉ紋狀體通路中的5ˉHT 1 受體
E 結(jié)節(jié)ˉ漏斗通路的D 2 受體 C
6.氯丙嗪引起錐體外系反應(yīng)是由于阻斷 A 結(jié)節(jié)ˉ漏斗通路中的D 2 受體
B 黑質(zhì)ˉ紋狀體通路中的D 2 受體
C 中腦ˉ邊緣系中的D 2 受體
D 中腦ˉ皮質(zhì)通路中的D 2 受體
E 中樞Mˉ膽堿受體 B
7.米帕明(丙米嗪)抗抑郁癥的機制 是 A 促進腦內(nèi)NA和5ˉHT釋放
B 抑制腦內(nèi)NA和5ˉHT釋放
C 促進腦內(nèi)NA和5ˉHT再攝取
D 抑制腦內(nèi)NA和5ˉHT再攝取
E 激活腦內(nèi)D 2 受體 D
8.氟奮乃靜的特點是 A 抗精神病,鎮(zhèn)靜作用都較強
B 抗精神病,錐體外系反應(yīng)都較弱
C 抗精神病,錐體外系反應(yīng)都強
D 抗精神病,降壓作用都較強
E 抗精神病作用較強,錐體外系反應(yīng)較弱 C
9.躁狂癥首選 A 碳酸鋰
B 米帕明
C 氯丙嗪
D 奮乃靜
E 五氟利多 A
10.抑郁癥首選 A 碳酸鋰
B 米帕明
C 氯丙嗪
D 奮乃靜
E 五氟利多 B
B 過敏反應(yīng)
C 內(nèi)分泌障礙
D 錐體外系反應(yīng)
E 消化系統(tǒng)癥狀 D
2.關(guān)于氯丙嗪的應(yīng)用,哪項是錯誤的 A 人工冬眠療法
B 精神分裂癥
C 藥物引起的嘔吐
D 暈動病引起的嘔吐
E 躁狂癥 D
3.長期應(yīng)用氯丙嗪的病人停藥后易出現(xiàn) A 帕金森綜合征
B 靜坐不能
C 遲發(fā)性運動障礙
D 急性肌張力障礙
E 體位性低血壓 C
4.氯丙嗪引起的血壓下降不能用哪種藥糾正 A 甲氧明
B 腎上腺素
C 去氧腎上腺素
D 去甲腎上腺素
E 間羥胺 B
5.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機制是阻斷 A 中樞αˉ腎上腺素能受體
B 中樞βˉ腎上腺素能受體
C 中腦ˉ邊緣系和中腦ˉ皮質(zhì)通路D 2 受體
D 黑質(zhì)ˉ紋狀體通路中的5ˉHT 1 受體
E 結(jié)節(jié)ˉ漏斗通路的D 2 受體 C
6.氯丙嗪引起錐體外系反應(yīng)是由于阻斷 A 結(jié)節(jié)ˉ漏斗通路中的D 2 受體
B 黑質(zhì)ˉ紋狀體通路中的D 2 受體
C 中腦ˉ邊緣系中的D 2 受體
D 中腦ˉ皮質(zhì)通路中的D 2 受體
E 中樞Mˉ膽堿受體 B
7.米帕明(丙米嗪)抗抑郁癥的機制 是 A 促進腦內(nèi)NA和5ˉHT釋放
B 抑制腦內(nèi)NA和5ˉHT釋放
C 促進腦內(nèi)NA和5ˉHT再攝取
D 抑制腦內(nèi)NA和5ˉHT再攝取
E 激活腦內(nèi)D 2 受體 D
8.氟奮乃靜的特點是 A 抗精神病,鎮(zhèn)靜作用都較強
B 抗精神病,錐體外系反應(yīng)都較弱
C 抗精神病,錐體外系反應(yīng)都強
D 抗精神病,降壓作用都較強
E 抗精神病作用較強,錐體外系反應(yīng)較弱 C
9.躁狂癥首選 A 碳酸鋰
B 米帕明
C 氯丙嗪
D 奮乃靜
E 五氟利多 A
10.抑郁癥首選 A 碳酸鋰
B 米帕明
C 氯丙嗪
D 奮乃靜
E 五氟利多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