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chǎn)技術輔導:建筑施工防火安全

字號:

十一、建筑施工防火安全
    (一)建筑材料燃燒性能基礎知識
    建筑構件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是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和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的綜合表述。
    “建筑構件”,是指用于組成建筑物的梁、板、柱、墻、樓梯、屋頂承重構件、吊頂?shù)?。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是由構成建筑構件的材料的燃燒性能來決定的。我國將建筑構件按其燃燒性能劃分為3類:不燃燒體、難燃燒體、燃燒體。建筑物的耐火能力取決于建筑構件的耐火性能,它是以耐火極限來衡量的。在建筑施工中這部分內(nèi)容是應由監(jiān)理工程師和工程質量監(jiān)督人員掌握的。
    “建筑材料”,按其使用功能,有建筑裝修裝飾材料、保溫隔聲材料、管道材料以及施工材料等。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一般用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來表述?!敖ㄖ牧系娜紵阅堋保侵钙淙紵蛴龌饡r所發(fā)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學變化。我國國家標準《建筑材料燃燒性能分級方法》(GB 8624—1997)將建筑材料按其燃燒性能劃分為四級:A級表示是不燃性建筑材料;B1級表示是難燃性建筑材料;B2級表示是可燃性建筑材料;B3級表示是易燃性建筑材料。
    (二)建筑施工引起火災和爆炸的原因
    建筑施工中發(fā)生火災和爆炸事故,主要發(fā)生在儲存、運輸及施工(加工)過程中。有間接原因也有直接原因。
    1.間接原因
    間接原因可認為是由基礎原因誘發(fā)出來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技術的原因。儲存材料的倉庫等的設計及布置不符合防火規(guī)范要求;在制定施工方案時對易燃材料、易燃化學晶認識不足,編制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不夠全面。
    (2)管理的原因。安全生產(chǎn)責任制不落實,施工管理人員疏于管理;消防安全制度執(zhí)行不力,動火作業(yè)督促檢查不到位,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或消除火災隱患;施工人員缺乏防火安全思想和技術教育,對消防安全知識欠缺;未編制防火防爆應急救援預案或急救援預案未進行演練。
    2.直接原因
    建筑施工中引發(fā)火災和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導致事故即釀成火災和爆炸的前提條件,是在間接原因的基礎上,發(fā)生事故或擴大成災的直接誘發(fā)原因。
    直接原因可歸納為如下4個方面:
    (1)現(xiàn)場的設施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如倉庫防火性能低,庫內(nèi)照明不足,通風不良,易燃易爆材料?昆放;現(xiàn)場內(nèi)在高壓線下設置臨時設施和堆放易燃材料;在易燃易爆材料堆放處實施動火作業(yè)。
    (2)缺少防火、防爆安全裝置和設施,如消防、疏散、急救設施不全,或設置不當?shù)取?BR>    (3)在高處實施電焊、氣割作業(yè)時,對作業(yè)的周圍和下方缺少防護遮擋。
    (4)雷擊、地震、大風、洪水等天災;雷暴區(qū)季節(jié)性施工避雷設施失效。
    3.災害擴大的原因
    基礎原因、間接原因和直接原因引起的初期火災和爆炸事故,如果控制不及時,撲救不得力,便會發(fā)展擴大成為災害。災害擴大的主要原因是:
    (1)作業(yè)人員對異常情況不能正確判斷、及時報告處理;
    (2)現(xiàn)場消防制度不落實,措施不落實無滅火器材或滅火劑失效;
    (3)延誤報火警,消防人員未能及時到達火場滅火;
    (4)因防火間距不足,可燃物質數(shù)量多,大風天氣等而無法短時間滅火。
    在生產(chǎn)加工和儲存運輸過程中,應全面地系統(tǒng)地分析造成火災爆炸事故的各種原因,有效地采取相應的防火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達到預防事故的目的。
    (三)防火防爆措施
    為了預防火災和爆炸,重要的是對危險物質和點火源進行嚴格管理。
    1.引起火災爆炸的點火源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引起火災爆炸的點火源主要有:
    (1)明火。如噴燈、火爐、火柴、鍋爐房或食堂煙筒或煙道噴出火星。
    (2)電火花。如高電壓的火花放電、短路和開閉電閘時的弧光放電、接點上的微弱火花等。
    (3)電焊、氣焊和氣割的焊渣。
    2.預防火災的措施
    施工現(xiàn)場合理的平面布置是達到安全防火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工程技術人員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時,必須綜合考慮防火要求、建筑物的性質、施工現(xiàn)場的周圍環(huán)境等因素。進行施工現(xiàn)場的平面布置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明確劃分出禁火作業(yè)區(qū)(易燃、可燃材料的堆放場地)、倉庫區(qū)(易燃廢料的堆放區(qū))和現(xiàn)場的生活區(qū)。各區(qū)域之間要按規(guī)定保持防火安全距離:
    ①禁火作業(yè)區(qū)距離生活區(qū)不小于15m,距離其他區(qū)域不小于25m。
    ②易燃、可燃材料堆料場及倉庫與在建工程和其他區(qū)域的距離應不小于20m。
    ⑧易燃的廢品集中場地與在建工程和其他區(qū)域的距離應不小于30m。
    ④防火間距內(nèi),不應堆放易燃和可燃材料。
    (2)在一、二級動火區(qū)域施工,施工單位必須認真遵守消防法律法規(guī),建立防火安全規(guī)章制度。在生產(chǎn)或者貯存易燃易爆品的場區(qū)施工,施工單位應當與相關單位建立動火信息通報制度,自覺遵守相關單位消防管理制度,共同防范火災。在施工現(xiàn)場禁火區(qū)域內(nèi)施工,動火作業(yè)前必須申請辦理動火證,動火證必須注明動火地點、動火時間、動火人、現(xiàn)場監(jiān)護人、批準人和防火措施。動火證由安全生產(chǎn)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施工現(xiàn)場動火證的審批工作由工程項目負責人組織辦理。動火作業(yè)沒經(jīng)過審批的,一律不得實施動火作業(yè)。
    對易引起火災的倉庫,應將庫房內(nèi)、外按500㎡的區(qū)域分段設立防火墻,把建筑平面劃分為若干個防火單元。貯量大的易燃倉庫,倉庫應設兩個以上的大門,大門應向處開啟。固體易燃物品應當與易燃易爆的液體分間存放,不得在一個倉庫內(nèi)混合貯存不同性質的物品。倉庫應設在下風方向,保證消防水源充足和消防車輛通道的暢通。
    (3)電氣防火防爆措施。嚴格按照建設部行業(yè)標準JGJ 46—1988《建筑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編制臨時用電專項施工方案和設置臨時用電系統(tǒng),以避免引起電氣火災。
    (4)焊接、切割中防火防爆措施。對焊、割構件和焊、割場所,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轉移。在易燃、易爆場所和禁火區(qū)域內(nèi),應把需要焊、割的構件拆下來,轉移到安全地帶實施焊、割。
    ②隔離。對確實無法拆卸的焊、割構件,可把焊、割的部位或設備與其他易燃易爆物質進行隔離。高處實施電焊、氣割作業(yè)部位要采取圍擋措施,防止焊渣大面積散落地面。
    ③置換。對可燃氣體的容器、管道進行焊、割時,可將惰性氣體(如氮氣、二氧化碳)、蒸氣或水注入焊、割的容器、管道內(nèi),把殘存在里面的可燃氣體置換出來。
    ④清洗。對儲存過易燃液體的設備和管道進行焊、割前,應先用熱水、蒸氣或酸液、堿液把殘存在里面的易燃液體清洗掉。對無法溶解的污染物,應先鏟除干凈,然后再進行清洗。
    ⑤移去危險品。把作業(yè)現(xiàn)場的危險物品搬走。
    ⑥加強通風。在易燃、易爆、有毒氣體的室內(nèi)作業(yè)時,應進行通風,待室內(nèi)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氣體排至室外后,才能進行焊、割。
    ⑦提高濕度,進行冷卻。作業(yè)點附近的可燃物無法搬移時,可采用噴水的辦法,把可燃物澆濕,進行冷卻,增加它們的耐火能力。
    ⑧備好滅火器材。針對不同的作業(yè)現(xiàn)場和焊、割對象,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滅火器材,對大型工程項目禁火區(qū)域的動火施工,以及當作業(yè)現(xiàn)場環(huán)境比較復雜時,可以將消防車開至現(xiàn)場,鋪設好水帶,隨時做好滅火準備。
    焊、割作業(yè)中的火災事故,有些往往是工程的結尾階段,或在焊、割作業(yè)結束后。因焊、割結束后、留下的火種沒有熄滅造成。因此,焊、割作業(yè)結束后,必須及時徹底清理現(xiàn)場,清除遺留下來的火種。關閉電源、氣源,把焊、割炬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5)其他的防火防爆措施:
    ①對于儲存易燃物品的倉庫,應有醒目的“禁止煙火”等安全標志,嚴禁吸煙、入庫人員嚴禁帶入火柴、打火機等火種。
    ②烘烤、熬煉使用明火或加熱爐時,應用磚砌實體墻完全隔開。煙道、煙囪等部位與可燃建筑結構應用耐火材料隔離,操作人員應隨時監(jiān)督。
    ③辦公室、食堂、宿舍等臨時設施不得亂拉亂扯電線,不得使用電爐子,取暖爐具應當符合防火要求,要由專人管理。
    ④施工現(xiàn)場內(nèi)嚴禁焚燒建筑垃圾和用明火取暖。
    ⑤未經(jīng)批準,嚴禁動火;沒有消防措施、無人監(jiān)護,嚴禁動火。
    (四)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識
    1.火災和爆炸的特點
    生產(chǎn)加工和儲存運輸過程中發(fā)生的火災和爆炸災害是多種多樣的,為了便于探討防火和滅火的有效對策,需要對火災和爆炸災害進行分類。火災是指那些火焰?zhèn)鞑ニ俣?或燃燒速度)較慢的燃燒型火災,爆炸則包括火焰?zhèn)鞑ニ俣群芸斓幕瘜W性爆炸和某些物理性爆炸。在火場上,火災有時會引起爆炸,爆炸有時會引起火災。火災和爆炸可大致分成由點火源直接點燃而引起的和不需要點火源直接點燃而引起的兩種情況。
    建筑施工現(xiàn)場是在敞開式或半敞開式空間中作業(yè),一般的可燃物質燃燒后產(chǎn)生的氣體和壓力能夠向大氣中釋放,所以不會發(fā)生爆炸,而只發(fā)生火災。在密閉容器中,當可燃物質被點火源點燃后發(fā)生燃燒或分解等反應,會使容器破裂發(fā)生爆炸。在較為密閉的建筑物內(nèi),如充滿可燃氣體、蒸氣或懸浮著可燃粉塵,若達到爆炸濃度極限范圍,遇點火源也會發(fā)生這種燃燒類化學性爆炸。但這已經(jīng)是工程交工后,由住戶自行組織精裝修時易發(fā)生的事故,那已經(jīng)不屬于建筑施工過程了。
    2.滅火的基本原理
    由燃燒所必須具備的幾個基本條件可以得知,滅火就是破壞燃燒條件使燃燒反應終止的過程。其基本原理歸納為以下4個方面:冷卻、窒息、隔離和化學抑制。
    (1)冷卻滅火。對一般可燃物來說,能夠持續(xù)燃燒的條件之一就是它們在火焰或熱的作用下達到了各自的著火溫度。因此,對一般可燃物火災,將可燃物冷卻到其燃點或閃點以下,燃燒反應就會中止。水的滅火機理主要是冷卻作用。
    (2)窒息滅火。各種可燃物的燃燒都必須在其最低氧氣濃度以上進行,否則燃燒不能持續(xù)進行。因此,通過降低燃燒物周圍的氧氣濃度可以起到滅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氣、水蒸氣等的滅火機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3)隔離滅火。把可燃物與引火源或氧氣隔離開來,燃燒反應就會自動中止。火災中,關閉有關閥門,切斷流向著火區(qū)的可燃氣體和液體的通道;打開有關閥門,使已經(jīng)發(fā)生燃燒的容器或受到火勢威脅的容器中的液體可燃物通過管道導至安全區(qū)域,都是隔離滅火的措施。
    (4)化學抑制滅火。就是使用滅火劑與鏈式反應的中間體自由基反應,從而使燃燒的鏈式反應中斷使燃燒不能持續(xù)進行。常用的干粉滅火劑、鹵代烷滅火劑的主要滅火機理就是化學抑制作用。
    3.幾種常用滅火器簡介
    滅火器是由筒體、器頭、噴嘴等部件組成,借助驅動壓力將所充裝的滅火劑噴出,達到滅火的目的。滅火器是撲救初起火災的重要消防器材,按所充裝的滅火劑可分為泡沫、二氧化碳、鹵代烷、干粉等幾類。
    (1)泡沫滅火器指滅火器內(nèi)充裝的為泡沫滅火劑,可分為化學泡沫滅火器和空氣泡沫滅火器。
    泡沫滅火器的適用范圍是B類、A類火災;不適用帶電火災和C、D類火災??谷芘菽瓬缁鹌鬟€可以撲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體火災。
    (2)二氧化碳滅火器利用其內(nèi)部充裝的液態(tài)二氧化碳的蒸氣壓將二氧化碳噴出滅火。由于二氧化碳滅火劑具有滅火不留痕跡,并有一定的電絕緣性能等特點,因此更適宜于撲救600V以下的帶電電器、貴重設備、圖書資料、儀器儀表等場所的初起火災,以及一般可燃液體的火災。即其適用范圍是A、B類火災和低壓帶電火災。
    (3)凡內(nèi)部充裝鹵代烷滅火劑的滅火器統(tǒng)稱為鹵代烷滅火器。常用的有1211和1301滅火器??蛇m用于除金屬火災外的所有火災,尤其適用于撲救精密儀器、計算機、珍貴文物及貴重物資倉庫等的初起火災。
    (4)干粉滅火器以液態(tài)二氧化碳或氮氣作動力,將滅火器內(nèi)干粉滅火劑噴出進行滅火。它適用于撲救石油及其制品、可燃液體、可燃氣體、可燃固體物質的初起火災等。由于干粉有5萬V以上的電絕緣性能,因此也能撲救帶電設備火災。這種滅火器廣泛應用于工廠、礦山、油庫及交通等場所。
    (五)火災事故調查、處理和現(xiàn)場救護方法
    火災事故調查、處理是消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通過事故的調查處理,找出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以及規(guī)律,吸取教訓,改進工作,有利于提高防御火災事故的能力。
    1.事故的調查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規(guī)定,火災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由公安消防機構負責?;馂氖鹿收{查的主要任務是調查、認定火災原因,核定火災損失,查明火災事故責任。
    火災原因的調查、認定(包括:火災事故調查人員的條件、調查程序、調查組的成立等);都必須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規(guī)定執(zhí)行。
    公安消防機構查明火災事故責任后,對引發(fā)火災事故的單位和個人做出下列處理:
    ①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由公安消防機構提出處理意見,交有關部門處理;
    ②違反消防法律、法規(guī)有關規(guī)定的,由公安消防機構依法予以處罰;
    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火災事故現(xiàn)場救護方法
    火災事故現(xiàn)場救護方法主要有自救和互救兩種。在火場上,致人死地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據(jù)測算,一氧化碳濃度只需1.3%,幾分鐘之內(nèi)就可致人于死地。現(xiàn)場火災救護要注意以下事項:
    (1)發(fā)生火災后,處于火災現(xiàn)場的人員,要沉著冷靜,初起火災在尚未蔓延失控時,可根據(jù)燃燒物的性質采用滅火器或水緊急撲滅火源。如火勢已大,應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安全撤離方向和采取的相應辦法,逃生脫險。
    (2)在煙火中逃生要盡量放低身體,是沿著墻角匍匐前進,并用濕毛巾或濕手帕等捂住口鼻。
    (3)如果身上著火,不要奔跑,將衣服撕裂脫下,浸入水中或用腳踩滅,或用水、滅火器撲滅。來不及撕脫衣服,可就地打滾,把火壓滅。
    (4)在地下建筑物中的逃生辦法:
    ①要有逃生的意識,熟記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采取自救或互救手段疏散到地面,迅速撤離險區(qū)。
    ②地下建筑物發(fā)生火災,要立即開啟通風門窗等設施,迅速排出地下室內(nèi)煙霧,以降低火場溫度和提高火場能見度。
    ③逃生時,盡量低姿勢前進,不要做深呼吸,可能的情況下用濕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子,防止煙霧進入呼吸道。
    ④在火災初起時,地下建筑內(nèi)有關人員應及時引導疏散,并在轉彎及出口處安排人員指示方向,疏散過程中要注意檢查,防止有人未撤出。逃生人員要堅決服從工作人員的疏導,決不能盲目亂竄,已逃離地下建筑的人員不得再返回地下。
    ⑤疏散通道被大火阻斷,應盡量想辦法延長生存時間,等待消防隊員前來救援。
    【例題】在潮濕場所或金屬架上嚴禁使用()類手持式電動工具。
    A. 0
    B. I
    C. Ⅱ
    D. Ⅲ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