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31.簡述“井”和“請”聲母發(fā)音的異同。
32.簡要說明“初春”和“初一”構詞方式的不同。
33.舉例說明古代漢語中“之”字的助詞用法。
34.舉例說明什么是偏義復合詞。
三、分析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35.辨析同義詞“公開——公然”。
36.辨析同義詞“擁護——附和”。
37.用框式圖解法分析短語。
一 本 很 有 意 思 的 武 打 小 說
38.用框式圖解法分析短語。
請 朋 友 玩 兒
39.用加線法分析句子成分。
這 個 問 題 很 重 要。
40.用加線法分析多重復句
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41.分析句中加點詞語的修辭方式及其表達效果。
是個星期一吧,伙計們都出去踩煙土,進了個傻大黑粗的家伙,大搖大擺的。
(老舍《上任》)
42.分析下面語言片斷中使用的修辭格及其表達效果。
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出最甜的生活。
(楊朔《荔枝蜜》)
四、修改病句并說明理由(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
43.可憐的民工已經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滿臉傷痕,無力呼救了。
44.我又做錯了五道題,因為老師批評了我。
五、古文翻譯題(本大題共3小題,45題必答,46、47題任選1題,每小題12分,共
24分。)
45.將下列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錢塘有聞人紹者,常寶一劍。以十大釘陷柱中,揮劍一削,十釘皆截,隱如秤衡,而劍镴無纖跡。用力屈之如鉤,縱之鏗然有聲,復直如弦。關中種諤亦畜一劍,可以屈置盒中,縱之復直。張景陽《七命》論劍曰:“若其靈寶,則舒屈無方?!鄙w自古有此一類,非常鐵能為也。
(沈括《夢溪筆談》)
46.閱讀下面的古文,翻譯畫橫線的句子。(12分,每句3分。)
及曹,(1)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浴,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曰:(2)“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3)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得志于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飧,寘璧焉。(4)公子受飧反璧。
(《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
47.閱讀下面的古文,翻譯畫橫線的句子。(12分,每句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1)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2)居則曰:‘不吾知也?!缁蛑獱枺瑒t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3)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孔子曰:)“點,爾何如?”(4)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BR> (《論語·侍坐》)
31.簡述“井”和“請”聲母發(fā)音的異同。
32.簡要說明“初春”和“初一”構詞方式的不同。
33.舉例說明古代漢語中“之”字的助詞用法。
34.舉例說明什么是偏義復合詞。
三、分析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35.辨析同義詞“公開——公然”。
36.辨析同義詞“擁護——附和”。
37.用框式圖解法分析短語。
一 本 很 有 意 思 的 武 打 小 說
38.用框式圖解法分析短語。
請 朋 友 玩 兒
39.用加線法分析句子成分。
這 個 問 題 很 重 要。
40.用加線法分析多重復句
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41.分析句中加點詞語的修辭方式及其表達效果。
是個星期一吧,伙計們都出去踩煙土,進了個傻大黑粗的家伙,大搖大擺的。
(老舍《上任》)
42.分析下面語言片斷中使用的修辭格及其表達效果。
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出最甜的生活。
(楊朔《荔枝蜜》)
四、修改病句并說明理由(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
43.可憐的民工已經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滿臉傷痕,無力呼救了。
44.我又做錯了五道題,因為老師批評了我。
五、古文翻譯題(本大題共3小題,45題必答,46、47題任選1題,每小題12分,共
24分。)
45.將下列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錢塘有聞人紹者,常寶一劍。以十大釘陷柱中,揮劍一削,十釘皆截,隱如秤衡,而劍镴無纖跡。用力屈之如鉤,縱之鏗然有聲,復直如弦。關中種諤亦畜一劍,可以屈置盒中,縱之復直。張景陽《七命》論劍曰:“若其靈寶,則舒屈無方?!鄙w自古有此一類,非常鐵能為也。
(沈括《夢溪筆談》)
46.閱讀下面的古文,翻譯畫橫線的句子。(12分,每句3分。)
及曹,(1)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浴,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曰:(2)“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3)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得志于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飧,寘璧焉。(4)公子受飧反璧。
(《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
47.閱讀下面的古文,翻譯畫橫線的句子。(12分,每句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1)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2)居則曰:‘不吾知也?!缁蛑獱枺瑒t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3)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孔子曰:)“點,爾何如?”(4)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BR> (《論語·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