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三詞語運用精選精練專版(3)

字號:

1. C(“寧可”指權(quán)衡兩方面利害得失后選取的一面,往往與上文“與其”或下文“也不”“不可”呼應(yīng),所以句①選“寧可”;“變幻”意謂不規(guī)則地改變,符合語境;卷土重來,比喻失敗之后重新恢復(fù)勢力,多含貶義,符合語境;不符合句③的語境,故而選C項。)
    2. C(A. “不足為訓(xùn)”指不能作為典范或法則,原句誤解為“不值得作為教訓(xùn)”;B. “連篇累牘”有貶義,不符合語境;D. “安土重遷”指在一地住慣了,不肯輕易搬遷,與句意不符。)
    3. ①林 屋 春 ②深 高 ③敵人 朋友 ④好處 恩情
    4. B(拮據(jù):缺少錢,境況窘迫,多指經(jīng)濟方面。)
    5. ①刪去“不但”;②把“而且”改為“而”;③刪去“也”。
    6. A(黑馬:比喻在比賽或選舉等活動中出人意料的獲勝者。)
    7. (1)第①句中的“而且”改為“而”。(2)①“充分”“足夠”刪掉其中的一個。(3)第③句中的“歇斯底里”“爭先恐后”
    8. 示例:①索取 ②寬容 ③鼓勵 ④挖苦
    9. 示例:隨波逐流 反躬自省 狼狽為*
    10. 示例:善/惡 美/丑 真/偽 俗/雅
    11. C
    12. A(“終身”和“終生”都指一生、一輩子,但“終身”多就關(guān)系切身的事來說的,后面要跟名詞:“終生”主要用于事業(yè)方面,前面用動詞,后面不能用別的詞語:“辨別”指根據(jù)事物特點在認識上加以區(qū)分,“辨認”則指根據(jù)特點辨別、判斷,以便找出或認定某一對象:“品評”包含品味和評點兩層含義,對于茶葉的味道用“品嘗”就足夠了。)
    13. B(本題要根據(jù)句子中的邏輯關(guān)系來選擇?!澳晖ㄟ^能力”與“直達重慶”是并列的關(guān)系,共同構(gòu)成“經(jīng)濟的發(fā)展”的條件。此題憑“語感”就可選出正確選項B.)
    14. D(受到批評,又認識到錯誤后,用“旁若無人”,不符合語境,應(yīng)改“蹣跚地”為“低著頭、紅著臉”。)
    15. C(A. “年事漸高”用于指老年人;B. “義正詞嚴”感情色彩過于強烈,不合語境;D. “廣漠”是廣大空曠之意。
    16. A(“望文生義”的意思是只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不求確切了解詞句的內(nèi)容。)
    17. D(“別有用心”是貶義詞,指言論或行動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用在本句中顯然與原意不符。)
    18. A(本題既有成語也有慣用語。B. “賠了夫人又折兵”指做事弄巧成拙,遭受雙重損失;C. “巧奪天工”用于形容人的技巧高超,不能用于形容自然的神力;D. “不情之請”是謙詞,用在此處與語境不符。)
    19. C(“老牛拉破車”形容一個人做事拖沓,效率低。)
    20. (1)指“我”和母親之間不能平等地進行溝通、交流。(2)指“我”和母親之間發(fā)生的沖突。
    21. D(A. 粗茶淡飯:多用來形容生活簡樸,應(yīng)改為“殘羹冷炙”;B. 楚楚動人:穿著打扮整潔、漂亮,能打動人心,應(yīng)改為“感人至深”;C. 充耳不聞:存心不聽別人的意見,應(yīng)改為“若無其事”。)
    22. D(A. 從容不迫:非常鎮(zhèn)定,不慌張,含褒義,此處不符合語境,應(yīng)改為“假裝鎮(zhèn)定”;B. 差強人意:勉強能振奮人的意志,能使人滿意,應(yīng)改為“勉為其難”;C. 曾幾何時:指剛剛過去不久的一段時間,應(yīng)改為“不久的將來”。)
    23. D(A. 豐富多彩:形容數(shù)量大、種類多,色彩斑斕,或作品內(nèi)容充實,鮮明生動,一般說生活豐富多彩,此處應(yīng)改為“五彩繽紛”;B. 風(fēng)起云涌:用于形容大的形勢和運動,此句犯了大詞小用的毛病;C. 俯拾即是:形容數(shù)量多,極容易得到,此處應(yīng)改為“比比皆是”。)
    24. C(A. 悍然不顧:蠻橫不顧一切,貶義詞,應(yīng)改為“全然不顧”;B. 歡欣鼓舞:歡喜而快樂,常用于大的場面,應(yīng)改為“歡天喜地”;D. 邯鄲學(xué)步: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喪失了原有的技能,應(yīng)改為“舉步維艱”。)
    25. A(B. 浩如煙海:比喻浩繁眾多,形容書籍、資料多得無法統(tǒng)計,不能用在形容一部書上;C. 汗牛充棟:指書籍極多,不能用于特指某一套書;D. 后起之秀:后出現(xiàn)或新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人物,此處應(yīng)改“成為后起之秀”為“后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