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撥:中考中有關中國共產黨的知識是熱點

字號:

近幾年,有關中國共產黨的知識一直是中考文綜的熱點,同時也是同學們中考復習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更好地復習備考,保定市十七中的李杰老師,對這部分知識進行了梳理與整合,提出以下復習建議,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fā)、裨益。
     -創(chuàng)建過程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重要會議
     一、黨的創(chuàng)建時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國共產黨成立。
     2、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
     3、中共“三大”(1923年):確立建立革命統一戰(zhàn)線的方針。
     二、土地革命時期
     1、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漢口):是由*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
     2、遵義會議(1935年):是黨的歷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瓦窯堡會議(1935年):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方針。
     三、抗日戰(zhàn)爭時期
     1、洛川會議(1937年):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實行全面抗戰(zhàn)路線(即人民戰(zhàn)爭路線),決定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
     2、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四、解放戰(zhàn)爭時期
     1、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北平)
     五、新中國成立后
     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2、中共“八大”(1956年):為我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3、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4、中共“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中共“十三大”(1987年):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制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6、中共“十四大”(1992年):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7、中共“十五大”(1997年):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年):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探索歷程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會議:中共認清了中國革命的基本方向,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
     3、毛澤東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實踐上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問題。
     二、中國共產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
     1、中共“八大”正確地指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制定了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
     2、1958年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又輕率地發(fā)動了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尤其是“文化*”使探索誤入歧途。
     3、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偉大轉折,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和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中共“十三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制定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6、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三、中共在領導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過程中的挫折及糾正
     1、1923年,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失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過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產國際指導下,中共倡導建立革命統一路線,掀起了國民*。
     2、1927年*失敗。中共認識到必須要掌握革命的領導權,掌握革命的武裝,開始發(fā)動武裝起義。
     3、1927年以奪取中心城市為目標的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4、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中共開始走向成熟。
     5、1958年黨中央發(fā)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場運動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損害了農民生產積極性。1960年黨中央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6、1966年—1976年的“文化*”。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
     -黨的建設
     一、思想建設
     1、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
     (1)1927年八七會議糾正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給思想混亂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
     (2)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3)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傾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4)1945年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做了重要準備。
     (5)1945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提出“兩個務必”的重要論斷。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
     (1)1951年開展三反運動,純潔了干部隊伍,抵制了腐朽思想的侵蝕
     (2)1957年開展整風運動,把反官僚主義放在第一位。
     (3)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4)1992年十四大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提出用這一理論武裝全黨。
     (5)1997年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6)2002年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二、作風建設
     1、1942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開展整風運動。通過整風,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傾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爭取抗戰(zhàn)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2、1949年在西柏坡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務必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他還告誡共產黨人,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3、1951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國家機關和企業(yè)中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國家高級干部劉青山、張子善墮落成大貪污犯被處決。三反運動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數,挽救了一批犯錯誤的同志,純潔了干部隊伍,抵制了資產階級的腐蝕,從而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4、1957年中共在全黨重新進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義、反宗派主義、反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通過整風使全黨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以利于社會主義建設。
     三、理論建設
     中國共產黨先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