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記是記憶的第一步,是記憶的基礎。要提高記憶效果,首先必須有良好的識記。因此,弄清哪些因素影響識記極為重要。
一、識記的目的和任務對識記效果的影響
有無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直接影響識記的效果。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有利于調動一個人的識記積極性和針對性。由于有了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那么,全部的識記活動就會集中在所識記的對象上,且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識記,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有意識記比無意識記的效果要好得多。
彼得遜(L.R.Peterson,1959)曾對兩組被試進行在有或無目的要求的情況下學習詞語的對比實驗。結果:有目的的識記,即時回憶14個詞語,兩天后回憶9個;無目的的識記,即時回憶10個,兩天后回憶6個。在另一項實驗中,要求兩組被試聽同樣的故事,甲組有復述的任務,乙組則沒有,結果甲組記憶效果要優(yōu)于乙組。
在識記中提出更具體的、局部的、特殊的任務,對識記的進程、效果都有不同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逐字逐句識記與要求識記課文大意相比,其效果和重視的情形就有顯著的不同。例如,有這樣一個研究,研究者讓四年級學生識記一篇課文,對甲組學生提出盡可能精確的識記課文的任務;而對乙組學生則要求識記課文的故事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結果,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甲組學生平均能記起該課文31個字,而乙組學生則只能回憶起23個字。同時,兩組學生重現(xiàn)課文時所增加的詞的數(shù)量方面也有很大差別,甲組學生平均增加14個詞,而乙組學生平均增加了24個詞。
由此可見,我們在記憶時漫不經(jīng)心地閱讀十遍,不如有意識地去記兩三遍。明確識記目的和任務,有利于提高記憶效果。
二、活動任務的性質對識記的影響
人對事物的識記是在活動中進行的,因此,無論是無意識記還是有意識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活動任務的性質。當識記的材料成為人的活動的直接對象時,識記的效果就好。例如,有人做過編寫提綱和無編寫提綱的對比實驗。識記一段文章,九天后檢查,無編寫提綱組遺忘43.2%,編寫提綱組只遺忘24.8%。學生利用現(xiàn)存的地圖往往很難記住山脈、河流、島嶼等名稱,若能讓他們獨立地繪制地圖,就能較容易地、牢固地記住這些名稱??梢姡寣W生直接操作識記對象,可以提高識記效果。
三、識記材料的數(shù)量和性質對識記效果的影響
識記材料的數(shù)量的多少對識記的效果是有影響的。一般來說,要達到同樣的識記水平,材料越多,識記所用的平均時間和次數(shù)就越多,呈現(xiàn)出材料數(shù)量與識記效率成負相關的趨勢。實驗表明,識記12個無意義音節(jié)達到背誦,平均一個音節(jié)需要14秒;識記24個無意義音節(jié)達到背誦,平均一個音節(jié)需要29秒;識記36個無意義音節(jié)達到背誦,平均一個音節(jié)需要42秒。對有意義材料進行意義識記的實驗也會得到相同的結果。有人在實驗中,讓被試背誦不同字數(shù)但難度相同的課文,結果平均每100字的識記時間隨課文字數(shù)的增加而增多,同樣呈現(xiàn)出識記數(shù)量與識記效率負相關的趨勢。
識記不僅受材料數(shù)量的影響,而且也受材料性質的制約。一般來說,直觀形象的材料的識記效果比抽象材料的識記效果要好;識記視覺材料比識記聽覺材料的效果要好;識記一篇有聯(lián)系的故事性課文比識記一系列單獨的句子,記住的內容要多得多,但在逐字逐句地重現(xiàn)程度和精確性上,識記單獨的句子卻比識記故事要好些。
四、識記方法對識記效果的影響
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和途徑去識記材料,其效果是不同的。以理解為基礎的意義識記比機械識記的效果好得多。意義識記在全面性、精確性和鞏固性等方面,都要比機械識記優(yōu)越得多。這是因為,理解了的東西是與過去鞏固了的知識經(jīng)驗發(fā)生內在聯(lián)系,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被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系統(tǒng)中去,成為其中的一部分。相反,不理解的東西總是作為孤立的、在內容上與過去經(jīng)驗沒有聯(lián)系的東西出現(xiàn)在頭腦中,不理解的東西即使暫時能背,遲早也會遺忘的。所以,我們在識記時要盡量地去理解,把所學的東西與已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
五、識記時的情緒狀態(tài)對識記的影響
識記時的情緒狀態(tài)對人的識記效果會產(chǎn)生影響。一般來說,在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下,人的識記效果好;在消極情緒狀態(tài)下,則識記效率低。有人曾做過實驗,讓被試在不同的心境下識記6個句子的內容,結果發(fā)現(xiàn),識記效率有隨心境水平上升而提高的趨勢;
通常,人們對帶有愉快色彩的經(jīng)歷記憶牢固。但是,如果情緒波動非常強烈、興奮性高、很激動,無論其情緒色彩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記憶同樣深刻。
一、識記的目的和任務對識記效果的影響
有無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直接影響識記的效果。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有利于調動一個人的識記積極性和針對性。由于有了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那么,全部的識記活動就會集中在所識記的對象上,且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識記,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有意識記比無意識記的效果要好得多。
彼得遜(L.R.Peterson,1959)曾對兩組被試進行在有或無目的要求的情況下學習詞語的對比實驗。結果:有目的的識記,即時回憶14個詞語,兩天后回憶9個;無目的的識記,即時回憶10個,兩天后回憶6個。在另一項實驗中,要求兩組被試聽同樣的故事,甲組有復述的任務,乙組則沒有,結果甲組記憶效果要優(yōu)于乙組。
在識記中提出更具體的、局部的、特殊的任務,對識記的進程、效果都有不同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逐字逐句識記與要求識記課文大意相比,其效果和重視的情形就有顯著的不同。例如,有這樣一個研究,研究者讓四年級學生識記一篇課文,對甲組學生提出盡可能精確的識記課文的任務;而對乙組學生則要求識記課文的故事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結果,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甲組學生平均能記起該課文31個字,而乙組學生則只能回憶起23個字。同時,兩組學生重現(xiàn)課文時所增加的詞的數(shù)量方面也有很大差別,甲組學生平均增加14個詞,而乙組學生平均增加了24個詞。
由此可見,我們在記憶時漫不經(jīng)心地閱讀十遍,不如有意識地去記兩三遍。明確識記目的和任務,有利于提高記憶效果。
二、活動任務的性質對識記的影響
人對事物的識記是在活動中進行的,因此,無論是無意識記還是有意識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活動任務的性質。當識記的材料成為人的活動的直接對象時,識記的效果就好。例如,有人做過編寫提綱和無編寫提綱的對比實驗。識記一段文章,九天后檢查,無編寫提綱組遺忘43.2%,編寫提綱組只遺忘24.8%。學生利用現(xiàn)存的地圖往往很難記住山脈、河流、島嶼等名稱,若能讓他們獨立地繪制地圖,就能較容易地、牢固地記住這些名稱??梢姡寣W生直接操作識記對象,可以提高識記效果。
三、識記材料的數(shù)量和性質對識記效果的影響
識記材料的數(shù)量的多少對識記的效果是有影響的。一般來說,要達到同樣的識記水平,材料越多,識記所用的平均時間和次數(shù)就越多,呈現(xiàn)出材料數(shù)量與識記效率成負相關的趨勢。實驗表明,識記12個無意義音節(jié)達到背誦,平均一個音節(jié)需要14秒;識記24個無意義音節(jié)達到背誦,平均一個音節(jié)需要29秒;識記36個無意義音節(jié)達到背誦,平均一個音節(jié)需要42秒。對有意義材料進行意義識記的實驗也會得到相同的結果。有人在實驗中,讓被試背誦不同字數(shù)但難度相同的課文,結果平均每100字的識記時間隨課文字數(shù)的增加而增多,同樣呈現(xiàn)出識記數(shù)量與識記效率負相關的趨勢。
識記不僅受材料數(shù)量的影響,而且也受材料性質的制約。一般來說,直觀形象的材料的識記效果比抽象材料的識記效果要好;識記視覺材料比識記聽覺材料的效果要好;識記一篇有聯(lián)系的故事性課文比識記一系列單獨的句子,記住的內容要多得多,但在逐字逐句地重現(xiàn)程度和精確性上,識記單獨的句子卻比識記故事要好些。
四、識記方法對識記效果的影響
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和途徑去識記材料,其效果是不同的。以理解為基礎的意義識記比機械識記的效果好得多。意義識記在全面性、精確性和鞏固性等方面,都要比機械識記優(yōu)越得多。這是因為,理解了的東西是與過去鞏固了的知識經(jīng)驗發(fā)生內在聯(lián)系,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被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系統(tǒng)中去,成為其中的一部分。相反,不理解的東西總是作為孤立的、在內容上與過去經(jīng)驗沒有聯(lián)系的東西出現(xiàn)在頭腦中,不理解的東西即使暫時能背,遲早也會遺忘的。所以,我們在識記時要盡量地去理解,把所學的東西與已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
五、識記時的情緒狀態(tài)對識記的影響
識記時的情緒狀態(tài)對人的識記效果會產(chǎn)生影響。一般來說,在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下,人的識記效果好;在消極情緒狀態(tài)下,則識記效率低。有人曾做過實驗,讓被試在不同的心境下識記6個句子的內容,結果發(fā)現(xiàn),識記效率有隨心境水平上升而提高的趨勢;
通常,人們對帶有愉快色彩的經(jīng)歷記憶牢固。但是,如果情緒波動非常強烈、興奮性高、很激動,無論其情緒色彩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記憶同樣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