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氣質的實質與氣質類型,對于各種實踐領域,尤其是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氣質對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及學習方式、學習效率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師應正確地了解每個學生的氣質類型與特點,使教育教學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要正確而科學地鑒定學生的氣質,首先要掌握氣質鑒定的方法。
確定氣質類型的方法主要有條件反射測定法、測驗法、行為評定法。
一、條件反射測定法
條件反射測定法是指在實驗室里運用一定的儀器對被試形成或改變條件反射的過程中,觀察其神經過程特征,從而了解和確定其氣質特征的方法。
許多心理學家以不同形式的條件反射測定神經過程特性,即強度、平衡性、靈活性。例如,應用條件反射的方法研究神經系統的靈活性,通常的做法有兩種。一是在改造刺激物意義的情況下,記錄被試的反應時間。有些被試的反應時間沒有變化,說明他們的神經系統靈活;另一些被試的反應時間明顯延長,說明他們的神經系統具有較大的惰性。二是記錄被試在定型建立和改造時的反應時間,從定型形成的速度和改造的容易程度,可以了解神經系統不同的靈活性。
根據神經系統特性的測定,視其組合就能判定被試所屬的神經類型,即氣質類型。運用條件反射測定法比較科學,得到的結果比較準確,但條件反射測定法需要一定的儀器,主試亦須經過特殊訓練,因而為教師掌握和使用該種方法了解學生的氣質造成一定的困難。
二、測驗法
測驗法又稱問卷法、自陳量表法,它要求被試對一系列經過標準化的問題作出回答,然后從中分析被試的氣質特征。
波蘭華沙大學心理學教授簡·斯特里勞(J.Strelau)從20世紀50年代起對氣質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編制了幾種適合不同對象使用的氣質調查表。其中最有特色且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際上廣泛應用的是簡·斯特里勞氣質調查表(簡稱S-T1)。簡·斯特里勞氣質調查表共有134個測驗題目,包括興奮強度、抑制強度、靈活性三個量表,及一個二級量表:平衡性。此調查表已被譯成中文,經測試,基本適用于我國。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陳會昌編制了氣質調查問卷,該問卷主要以傳統的四種典型的氣質類型的行為特征為依據。問卷由60個題目組成,每種氣質類型15個題目。這個問卷對于了解氣質類型也是十分有效的,在我國使用得較為廣泛。
三、行為評定法
行為評定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條件下,觀察一個人的氣質特性,從而作出鑒定。例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氣質特點,就可以細心觀察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如能否準確而迅速完成作業(yè),能否堅持已開展的各項工作;當受到表揚或批評時,他們的情緒活動有什么特點;在集體生活中,他們是否愿意與別人交往;他們是否喜歡體育活動,在運動中是否勇敢、機智;日常生活中是否活潑好動,對新環(huán)境是否很快適應等。通過這些了解,也可以對一個人的氣質作出決定。
運用行為評定法確定氣質類型,要求在觀察、記錄一個人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特征、智力活動的特征、言語的特征以及情緒特征之后,對所得材料進行分析、判斷、歸納與組合,然后對照氣質心理特征的指標確定其氣質類型。但由于氣質在生活環(huán)境影響下常常會隱蔽,如果僅根據一個人的行為來判斷一個人的氣質是有困難的,也容易出現偏差。因此,在使用行為評定法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生活條件、成長道路以及學生在各種環(huán)境中的表現,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了解,并通過條件反射測定法、測驗法加以佐證,才能把個人的某些穩(wěn)定的個性與偶然的行為區(qū)別開來,進而了解一個人真正的氣質特點。
氣質對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及學習方式、學習效率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師應正確地了解每個學生的氣質類型與特點,使教育教學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要正確而科學地鑒定學生的氣質,首先要掌握氣質鑒定的方法。
確定氣質類型的方法主要有條件反射測定法、測驗法、行為評定法。
一、條件反射測定法
條件反射測定法是指在實驗室里運用一定的儀器對被試形成或改變條件反射的過程中,觀察其神經過程特征,從而了解和確定其氣質特征的方法。
許多心理學家以不同形式的條件反射測定神經過程特性,即強度、平衡性、靈活性。例如,應用條件反射的方法研究神經系統的靈活性,通常的做法有兩種。一是在改造刺激物意義的情況下,記錄被試的反應時間。有些被試的反應時間沒有變化,說明他們的神經系統靈活;另一些被試的反應時間明顯延長,說明他們的神經系統具有較大的惰性。二是記錄被試在定型建立和改造時的反應時間,從定型形成的速度和改造的容易程度,可以了解神經系統不同的靈活性。
根據神經系統特性的測定,視其組合就能判定被試所屬的神經類型,即氣質類型。運用條件反射測定法比較科學,得到的結果比較準確,但條件反射測定法需要一定的儀器,主試亦須經過特殊訓練,因而為教師掌握和使用該種方法了解學生的氣質造成一定的困難。
二、測驗法
測驗法又稱問卷法、自陳量表法,它要求被試對一系列經過標準化的問題作出回答,然后從中分析被試的氣質特征。
波蘭華沙大學心理學教授簡·斯特里勞(J.Strelau)從20世紀50年代起對氣質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編制了幾種適合不同對象使用的氣質調查表。其中最有特色且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際上廣泛應用的是簡·斯特里勞氣質調查表(簡稱S-T1)。簡·斯特里勞氣質調查表共有134個測驗題目,包括興奮強度、抑制強度、靈活性三個量表,及一個二級量表:平衡性。此調查表已被譯成中文,經測試,基本適用于我國。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陳會昌編制了氣質調查問卷,該問卷主要以傳統的四種典型的氣質類型的行為特征為依據。問卷由60個題目組成,每種氣質類型15個題目。這個問卷對于了解氣質類型也是十分有效的,在我國使用得較為廣泛。
三、行為評定法
行為評定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條件下,觀察一個人的氣質特性,從而作出鑒定。例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氣質特點,就可以細心觀察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如能否準確而迅速完成作業(yè),能否堅持已開展的各項工作;當受到表揚或批評時,他們的情緒活動有什么特點;在集體生活中,他們是否愿意與別人交往;他們是否喜歡體育活動,在運動中是否勇敢、機智;日常生活中是否活潑好動,對新環(huán)境是否很快適應等。通過這些了解,也可以對一個人的氣質作出決定。
運用行為評定法確定氣質類型,要求在觀察、記錄一個人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特征、智力活動的特征、言語的特征以及情緒特征之后,對所得材料進行分析、判斷、歸納與組合,然后對照氣質心理特征的指標確定其氣質類型。但由于氣質在生活環(huán)境影響下常常會隱蔽,如果僅根據一個人的行為來判斷一個人的氣質是有困難的,也容易出現偏差。因此,在使用行為評定法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生活條件、成長道路以及學生在各種環(huán)境中的表現,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了解,并通過條件反射測定法、測驗法加以佐證,才能把個人的某些穩(wěn)定的個性與偶然的行為區(qū)別開來,進而了解一個人真正的氣質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