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突破]如何提高“史論結合”能力

字號:

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關于高考歷史學科的能力要求第八條規(guī)定:“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事物,揭示其本質,闡述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第九條規(guī)定:“史論結合”。那么,如何提高“史論結合”的能力呢,不妨借鑒如下做法:
    一、從史料中來
    即善于從史料中提煉出理論觀點,盡量挖掘出史料中蘊涵的理論因素。 任何理論本身,往往只是體現(xiàn)了一種認識的結果,并沒有展示出這種結果得出的思維過程。堅持從史料中來,能夠了解理論得出的思維過程,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從而提高運用理論的能力。例如,“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一段史料中,就蘊涵著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辯證關系的理論?;舅悸肥?西安事變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中起了關鍵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即使沒有西安事變,隨著民族矛盾的激化和抗日民主運動的不斷高漲,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終也會形成??梢?,民族矛盾激化才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的必然性的因素,西安事變只是偶然性的因素。只不過是民族矛盾激化這個必然性的因素,通過西安事變這個偶然性的因素表現(xiàn)了出來。那為什么民族矛盾激化這個必然性的因素沒有通過別的事件表現(xiàn)出來,而偏偏通過西安事變表現(xiàn)了出來呢?因為西安事變正是包括民族矛盾在內的各種矛盾交匯、激化的一個結果,可見偶然性并非絕對“偶然”,而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偶然之中有必然。西安事變對于結束內戰(zhàn)狀態(tài),促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起了關鍵的作用,直接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梢姡既皇录袝r會對事物的發(fā)展產生巨大的作用。
    二、到史料中去
    即自覺地把理論觀點應用到史料的分析當中去,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皼]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不善于運用理論指導,就只能就事論事,就不能掌握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拿不到“鑰匙”。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史學研究,是“史論結合”的基本含義。如:拿破侖上臺主要是由于他個人的才能,還是主要因為當時的機會?對此,恩格斯說:“恰巧拿破侖這個科西嘉人做了被戰(zhàn)爭弄得筋疲力盡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者,──這是個偶然現(xiàn)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侖這個人,那么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這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即每當需要這么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xiàn):如愷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等?!逼樟袧h諾夫也說過:當時為恢復秩序,就要有如西葉斯所說的那樣一只“寶劍”,起初大家認為這種寶劍使命可以由茹伯爾將軍來擔當。但當他在挪威會戰(zhàn)中陣亡以后,大家便提到莫羅?麥克唐納和貝爾多納等人了。拿破侖這個名字,還是后來才被提起的。如果他像茹伯爾那樣陣亡了,那么大家根本談不到他,而會提出另一只“寶劍”來。這就清楚地回答了拿破侖上臺的主要原因是“機會”。分析這一問題就運用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時勢造就英雄”的觀點和“必然性與偶然性辯證關系的原理”。
    “史論結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只有在平時的訓練中提高“結合”的自覺性,才能不斷增強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