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0101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1 分,共30 分)
1.情景教學法的語言理論基礎是( )理論。
A.功能/意念語言 B.英國的結構主義語言
C.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 D.美國行為主義
2.在交際教學法中起作用的基本原則是:交際原則、任務原則和( )。
A.意義原則 B.生活原則
C.教育原則 D.實踐原則
3.在自然法教學中,教師是( )的主要來源。
A.本族語可理解性輸入 B.語言產(chǎn)生
C.目的語可理解性輸入 D.語言模仿與加工
4.暗示法旨在快速培養(yǎng)學生的高級( )能力。
A.寫作 B.閱讀
C.翻譯 D.會話
5.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 )。
A.學習 B.掌握
C.講授 D.運用
6.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 ),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
A.技能和技巧 B.技能和方法
C.知識和技能 D.語言和文化
7.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選用的教材應該具有發(fā)展性和拓展性、( )、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等特征。
A.科學性、規(guī)定性 B.思想性、科學性
C.教育性、思想性 D.豐富性、準確性
8.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以( )評價為主。
A.形成性 B.間接性
C.分析性 D.終結性
9.( )考試主要是選擇類題目,如正誤判斷、單項選擇、配伍等題型。
A.表達型 B.再現(xiàn)型
C.輸入型 D.理解型
10.小學英語評價一般采用的評分方式:( )
A.等級制、百分制和描述性評價
B.達標制、等級制和描述性評價
C.五分制、百分制和印象性評價
D.等級制、五分制和達標制
11.( )在統(tǒng)計學中指某一抽樣分數(shù)的常規(guī)分布。
A.正態(tài)分布 B.平均分
C.標準差 D.區(qū)分度
12.試題本身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考查的( )。
A.有效性和可靠性 B.豐富性和靈活性
C.難易度和思想性 D.信度和區(qū)分度
13.意義學習中的“圖式擴張”理論認為,語言不僅是一個有規(guī)則的符號系統(tǒng),而且是一個( )。
A.靜態(tài)的信息資源 B.知識表征資源
C.信息認知系統(tǒng) D.動態(tài)的信息資源
14.Skehan 認為任務的復雜度的主要界面有語碼復雜度、( )。
A.冗余信息和交際壓力 B.情感壓力和認知復雜度
C.認知復雜度和交際壓力 D.認知復雜度
15.杜威概括了他對教育的本質(zhì)認識,提出了教育的三大命題:教育即生長,( )。
A.教育即教化,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經(jīng)驗,教育即生活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1 分,共30 分)
1.情景教學法的語言理論基礎是( )理論。
A.功能/意念語言 B.英國的結構主義語言
C.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 D.美國行為主義
2.在交際教學法中起作用的基本原則是:交際原則、任務原則和( )。
A.意義原則 B.生活原則
C.教育原則 D.實踐原則
3.在自然法教學中,教師是( )的主要來源。
A.本族語可理解性輸入 B.語言產(chǎn)生
C.目的語可理解性輸入 D.語言模仿與加工
4.暗示法旨在快速培養(yǎng)學生的高級( )能力。
A.寫作 B.閱讀
C.翻譯 D.會話
5.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 )。
A.學習 B.掌握
C.講授 D.運用
6.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 ),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
A.技能和技巧 B.技能和方法
C.知識和技能 D.語言和文化
7.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選用的教材應該具有發(fā)展性和拓展性、( )、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等特征。
A.科學性、規(guī)定性 B.思想性、科學性
C.教育性、思想性 D.豐富性、準確性
8.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以( )評價為主。
A.形成性 B.間接性
C.分析性 D.終結性
9.( )考試主要是選擇類題目,如正誤判斷、單項選擇、配伍等題型。
A.表達型 B.再現(xiàn)型
C.輸入型 D.理解型
10.小學英語評價一般采用的評分方式:( )
A.等級制、百分制和描述性評價
B.達標制、等級制和描述性評價
C.五分制、百分制和印象性評價
D.等級制、五分制和達標制
11.( )在統(tǒng)計學中指某一抽樣分數(shù)的常規(guī)分布。
A.正態(tài)分布 B.平均分
C.標準差 D.區(qū)分度
12.試題本身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考查的( )。
A.有效性和可靠性 B.豐富性和靈活性
C.難易度和思想性 D.信度和區(qū)分度
13.意義學習中的“圖式擴張”理論認為,語言不僅是一個有規(guī)則的符號系統(tǒng),而且是一個( )。
A.靜態(tài)的信息資源 B.知識表征資源
C.信息認知系統(tǒng) D.動態(tài)的信息資源
14.Skehan 認為任務的復雜度的主要界面有語碼復雜度、( )。
A.冗余信息和交際壓力 B.情感壓力和認知復雜度
C.認知復雜度和交際壓力 D.認知復雜度
15.杜威概括了他對教育的本質(zhì)認識,提出了教育的三大命題:教育即生長,( )。
A.教育即教化,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經(jīng)驗,教育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