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fā)現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

字號:

目前在我國先心病發(fā)病率約為1%(6‰-1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有15萬-20萬先心病患兒出生,尤其是復雜先心病患兒的出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所以先心病的早期診斷、治療至關重要。
    嬰兒出生后即有顏面、口唇、甲床青紫,往往為復雜先心病的表現,如肺動脈閉鎖、重癥法洛氏四聯癥、三尖瓣閉鎖等。
    非紫紺型先心病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常因體檢時發(fā)現心臟雜音而就診,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應考慮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性,盡早到醫(yī)院就診:
    1.喂養(yǎng)困難或嬰兒拒食,發(fā)育遲緩,呼吸急促,哭鬧及吃奶后口唇青紫。
    2.平素易患感冒及肺炎,易疲乏,易出汗,發(fā)育較同齡兒差。
    3.運動能力差,活動出現心慌氣短。
    4.心前區(qū)隆起致胸廓畸形,紫紺、暈厥、水腫等。
    如孩子有上述表現可到醫(yī)院就診并行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臟胸部X線平片檢查可初步診斷。復雜心臟畸形應該進一步行心臟導管和造影、CT,核磁共振等檢查。
    先心病的分類方法很多,臨床上常依據有無紫紺分為非紫紺型先心病和紫紺型先心病。常見的非紫紺考,試大收集整理型先心病包括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等。紫紺型先心病包括法洛氏四聯癥、肺動脈閉鎖、三尖瓣閉鎖、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等。
    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一經確診,許多家長處在焦慮疑惑之中。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太小經不起手術創(chuàng)傷,還是等孩子年齡大些再施行手術比較安全。在臨床經??梢娪械男呐K病患兒由于錯過了手術時間,手術一拖再拖,貽誤病情,以致失去了手術良機造成終身遺憾。所以,心臟病的手術時間不能以年齡的大小而定。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
    先心病如簡單的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應早期手術,但小的室間隔缺損(直徑小于5mm)可能會自然閉合。如為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或較大的動脈導管未閉的患者,反復發(fā)生肺炎、心衰合并肺動脈高壓應在1歲內手術。
    對于復雜心臟畸形,應根據患者肺血管發(fā)育、肺動脈壓力及體肺側枝等情況決定行根治或者姑息手術。法洛氏四考試,大收集整理聯癥手術的患兒如在出生后一歲以內由于肺血管發(fā)育不好需行體-肺分流手術,二期行根治術。如條件允許均應盡早行根治手術。完全大動脈轉位合并肺動脈高壓、肺動脈瓣發(fā)育正常,應在生后兩周內行動脈調轉術,最晚不應超過三個月。
    對延誤手術時機的患者,可以先進行左室功能訓練,再行手術。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合并肺動脈瓣狹窄的患者不急于手術,除非發(fā)生嚴重缺氧,先行分流術,否則應在生后的三歲以后手術。右室雙出口、單心室等其它復雜畸形應該盡早在有條件的醫(yī)院明確診斷,再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手術的時機和手術的方法,爭取取得的手術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