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緒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簡稱RET)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爾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論及心理治療方法。這種理論及治療方法強調認知、情緒、行為三者有明顯的交互作用及因果關系,特別強調認知在其中的作用。
我們認為,受教育程度較高,領悟能力較強的人,比較適合運用合理情緒療法進行心理自我調節(jié)。
合理情緒療法之父:艾里斯
艾里斯1913年出生于美國匹茲堡,4歲時全家到紐約定居。他的童年在布朗克斯的街上度過,在那兒他玩手球、曲棍球及橄欖球,并照顧弟妹。在12歲時,他下決心成為一個作家,于是認真規(guī)劃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進高職學校,然后上紐約市立大學,主修商業(yè)管理,想在商場上賺足夠的錢以便寫任何想寫的題材。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打破了艾里斯的計劃,他只得放棄致富的美夢,不過仍持續(xù)寫作。38歲時他已完成了約十本書的手稿,包括小說、詩、戲劇與文集。他的一些手稿原將出版,但終還是不能如愿。但他毫不氣餒,繼續(xù)從事研究,撰寫有關性、愛情與婚姻方面的文章,并成為這些領域的權威,許多親朋好友都來向他請教。
長大以后,艾里斯意識到自己能輔導別人,并常常引以為樂,便決定成為一位心理學家。在大學畢業(yè)八年后,他進入哥倫比亞師范學院研究臨床心理學,開始學習婚姻、家庭與性等領域的治療方法。后來艾里斯認為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療中精深的學問,于是接受荷尼學院一位分析訓練員的分析與督導。1947年~1953年他一直從事古典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療。
可是艾里斯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精神分析其實是一種膚淺而不科學的治療方式,因此他開始嘗試其他治療派別。在1955年初,他把人本的、哲學的及行為的治療組合成理性情緒療法,后又重新命名為認知行為療法。1956年艾里斯在長期觀察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11個基本的非理性信念。從此艾里斯被公認為是合理情緒療法之父及認知行為療法之祖。
其實,早在艾里斯童年的時候,為了解決和處理自己的問題,他就已經開始摸索和發(fā)展他的治療方法了。
他有小他19個月的弟弟和小他4歲的妹妹。弟弟反叛搗蛋成性,妹妹個性發(fā)展不平衡,弟妹相處如仇敵相見,水火不相容,多年來全依賴艾里斯的心理幫助,才得以維持弟妹之間的關系。
他的父母雖然都是老實人,卻不懂得如何照顧子女,他從小就學會照顧自己和弟妹,獨立地照自己的意愿來安排生活,這些童年經歷使他才七歲左右就形成了凡事靠自己解決的習慣,即使十一歲時父母離異,也沒有對他的心靈造成任何影響。
艾里斯在童年時期曾九次住院,病因是腎炎;19歲時又并發(fā)腎性高血壓;40歲時患糖尿病,但是他努力照顧自己,不使自己因疾病而陷入悲傷,反而精力充沛地生活。
艾里斯自認為童年經驗對他的影響之一是使他成為一個很會自救的人:在不快樂的時候努力想辦法讓自己減少一些不快樂。所以從某一角度來說,他認為他是自己的治療師。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童年時期常常為母親的遲歸而擔憂,他變得容易焦慮,這是他個性上的大困擾之一。與焦慮相伴而來的是害羞。怕權威人物(如校長),怕在公開場合說話,后來則變成怕女孩。19歲時,為了戰(zhàn)勝自己,他強迫自己在布朗克斯的植物園里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跟100個女孩子說話。雖然他沒有因這些短暫的接觸而發(fā)展到跟任何一個女孩約會,但他逐漸變得不擔心被女人拒絕了。借著他自己領悟的認知行為療法的應用,他逐漸克服了一些心理障礙。此外,他還學會了如何“享受”公開演講以及一些以前曾經非常焦慮的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BR> 艾里斯所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的合理情緒療法可謂他一生自救的法寶,他不但幫助了自己而且?guī)椭嗽S多人,也養(yǎng)成了他樂觀開朗的個性。聽過艾里斯演講的人常會對他那精辟、幽默、燦爛的風格贊賞不已,他也了解自己在某些方面是相當幽默及令人驚訝的。在研討會上,他很樂于表現(xiàn)自己。他以工作為樂,這是他生活的重心。
艾里斯是精力充沛而多產的人,也是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領域內著作豐富的作者之一。在忙碌的職業(yè)生涯中,他每星期要會晤80名個別治療的就診者,指導5個治療團體,每年對專業(yè)人員與大眾作200場演講與講課。他已出版了五十多本書及七百篇以上的文章,內容大部分是合理情緒療法的理論與應用。
我們認為,受教育程度較高,領悟能力較強的人,比較適合運用合理情緒療法進行心理自我調節(jié)。
合理情緒療法之父:艾里斯
艾里斯1913年出生于美國匹茲堡,4歲時全家到紐約定居。他的童年在布朗克斯的街上度過,在那兒他玩手球、曲棍球及橄欖球,并照顧弟妹。在12歲時,他下決心成為一個作家,于是認真規(guī)劃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進高職學校,然后上紐約市立大學,主修商業(yè)管理,想在商場上賺足夠的錢以便寫任何想寫的題材。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打破了艾里斯的計劃,他只得放棄致富的美夢,不過仍持續(xù)寫作。38歲時他已完成了約十本書的手稿,包括小說、詩、戲劇與文集。他的一些手稿原將出版,但終還是不能如愿。但他毫不氣餒,繼續(xù)從事研究,撰寫有關性、愛情與婚姻方面的文章,并成為這些領域的權威,許多親朋好友都來向他請教。
長大以后,艾里斯意識到自己能輔導別人,并常常引以為樂,便決定成為一位心理學家。在大學畢業(yè)八年后,他進入哥倫比亞師范學院研究臨床心理學,開始學習婚姻、家庭與性等領域的治療方法。后來艾里斯認為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療中精深的學問,于是接受荷尼學院一位分析訓練員的分析與督導。1947年~1953年他一直從事古典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療。
可是艾里斯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精神分析其實是一種膚淺而不科學的治療方式,因此他開始嘗試其他治療派別。在1955年初,他把人本的、哲學的及行為的治療組合成理性情緒療法,后又重新命名為認知行為療法。1956年艾里斯在長期觀察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11個基本的非理性信念。從此艾里斯被公認為是合理情緒療法之父及認知行為療法之祖。
其實,早在艾里斯童年的時候,為了解決和處理自己的問題,他就已經開始摸索和發(fā)展他的治療方法了。
他有小他19個月的弟弟和小他4歲的妹妹。弟弟反叛搗蛋成性,妹妹個性發(fā)展不平衡,弟妹相處如仇敵相見,水火不相容,多年來全依賴艾里斯的心理幫助,才得以維持弟妹之間的關系。
他的父母雖然都是老實人,卻不懂得如何照顧子女,他從小就學會照顧自己和弟妹,獨立地照自己的意愿來安排生活,這些童年經歷使他才七歲左右就形成了凡事靠自己解決的習慣,即使十一歲時父母離異,也沒有對他的心靈造成任何影響。
艾里斯在童年時期曾九次住院,病因是腎炎;19歲時又并發(fā)腎性高血壓;40歲時患糖尿病,但是他努力照顧自己,不使自己因疾病而陷入悲傷,反而精力充沛地生活。
艾里斯自認為童年經驗對他的影響之一是使他成為一個很會自救的人:在不快樂的時候努力想辦法讓自己減少一些不快樂。所以從某一角度來說,他認為他是自己的治療師。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童年時期常常為母親的遲歸而擔憂,他變得容易焦慮,這是他個性上的大困擾之一。與焦慮相伴而來的是害羞。怕權威人物(如校長),怕在公開場合說話,后來則變成怕女孩。19歲時,為了戰(zhàn)勝自己,他強迫自己在布朗克斯的植物園里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跟100個女孩子說話。雖然他沒有因這些短暫的接觸而發(fā)展到跟任何一個女孩約會,但他逐漸變得不擔心被女人拒絕了。借著他自己領悟的認知行為療法的應用,他逐漸克服了一些心理障礙。此外,他還學會了如何“享受”公開演講以及一些以前曾經非常焦慮的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BR> 艾里斯所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的合理情緒療法可謂他一生自救的法寶,他不但幫助了自己而且?guī)椭嗽S多人,也養(yǎng)成了他樂觀開朗的個性。聽過艾里斯演講的人常會對他那精辟、幽默、燦爛的風格贊賞不已,他也了解自己在某些方面是相當幽默及令人驚訝的。在研討會上,他很樂于表現(xiàn)自己。他以工作為樂,這是他生活的重心。
艾里斯是精力充沛而多產的人,也是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領域內著作豐富的作者之一。在忙碌的職業(yè)生涯中,他每星期要會晤80名個別治療的就診者,指導5個治療團體,每年對專業(yè)人員與大眾作200場演講與講課。他已出版了五十多本書及七百篇以上的文章,內容大部分是合理情緒療法的理論與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