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 - 神經系統(tǒng)與腦
第一節(jié):神經系統(tǒng)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它是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單位、功能單位和營養(yǎng)單位,是腦的建筑材料。
神經元的結構: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組成,突起分為樹突和軸突。
神經元的機能:接受刺激 - 傳遞信息 - 整合信息。
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又分為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又分為軀體神經和植物性神經。
延腦:呼吸中樞核心跳中樞,因此被稱為“活命中樞”。
中腦:瞳孔反射和眼動中樞。
腦干網絡結構:決定覺醒狀態(tài)。
丘腦:是皮層下較高級的感覺中樞。除嗅覺外,還是各種感覺的中繼站。
下丘腦:是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的皮層下種樹,也是調節(jié)內臟活動和內分泌活動的較高級的中樞。在情緒活動中,下丘腦也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小腦:主要機能是維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肉緊張度。
網狀激活系統(tǒng)不僅對控制覺醒、保持注意和清楚的意識狀態(tài)起作用,而且在知覺、學習、動機、情緒的喚醒與活躍上都起著重要作用。網狀結構的抑制系統(tǒng)可引起大腦皮層活動水平的降低。兩種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活動,是維持大腦皮層正常功能的根本保證。
第二節(jié):大腦皮層的機能系統(tǒng)
軀體感覺位于頂葉靠近中央溝的部位,即中央后回。
視覺中樞位于距狀裂兩側枕葉后端;聽覺中樞位于顳葉的顳橫回和顳上回。
運動中樞位于中央前回。
言語機能聯(lián)合區(qū):
1. 運動性言語中樞,2. 位于額下回后部。(布洛卡 中樞)—— 表達性失語癥
3. 聽覺性言語中樞(威爾尼克中樞)—— 接受性失語癥
4. 視覺性言語中樞 —— 失讀癥
5. 書寫性言語中樞 —— 失寫癥
單側化:從解剖結構上看,大腦兩半球基本上是對稱的。但從機能上看,又是非對稱的。這種功能的不對稱性叫單側化。
單側化的證據: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 . 斯佩利 于20世紀60年代初對兩名有利手裂腦人進行手術前后的測驗比較發(fā)現(xiàn),術前他們都能用左右手寫字繪畫,術后都不能用左手寫字,但保留了用右手寫字的能力。在繪畫方面,右手反而不如左手畫得好。
左右半腦的功能有和不同?
優(yōu)勢半球的形成與生活、勞動中用手習慣有關,慣用右手的人(右利手),言語機能在左半球上得到發(fā)展。
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維,因這種思維必須借助于語言或其他信號系統(tǒng),此外還分管數(shù)學計算,概念形成,以及對象征性關系和細節(jié)進行邏輯分析等,具有語言的、理念的、分析的、連續(xù)的和旋律的控制能力。右半球分管不需要語言參與的具體思維和形象思維,具有高度的完形知覺能力及對空間結構方位的識別能力,對復雜關系有較強的理解力。在音樂繪畫藝術方面以及對情緒的表達和識別方面都優(yōu)于左半球。
第三節(jié):高級神經活動
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
興奮過程:指神經活動從靜息狀態(tài)或較弱的活動狀態(tài),轉入活動狀態(tài),或較強的活動狀態(tài)。其強度依賴于刺激物的性質、強度以及對人的意義。
抑制過程:指神經活動從活動狀態(tài)或較強的活動狀態(tài)轉入靜息狀態(tài)或較弱的活動狀態(tài)。其強度依賴于刺激物的性質、強度以及對人的意義。
動力定型:是大腦皮層對刺激的定型系統(tǒng)所形成的反應定型系統(tǒng)。
動力定型是怎樣形成的?
當一系列的刺激作用于集體后,就引起一連串的行為反應,各個反應之間保持者精密的定型關系,這種刺激與反應的相互關系經多次重復就成為一種模式,并被程序化儲存與大腦。只要刺激系統(tǒng)中的某一成分一出現(xiàn),就會使模式中的反應一個接一個自動進行下去。這種行為的自動化系統(tǒng)就是動力定型。
反射:是有機體在神經系統(tǒng)的參與下,對內外環(huán)境刺激所做出的規(guī)律性回答。
反射弧由 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 和 效應器 五部分組成。
感受器:感覺器官中,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的裝置叫感受器。
反饋:亦稱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動中,效應器的活動結果又作為一種新的刺激返回傳送到神經中樞,使中樞及時獲得效應器反饋信息,從而更有效地調節(jié)效應器的活動。
由一系列無條件反射構成的連鎖反應,經世代發(fā)展而被遺傳下來,就稱為本能。本能行為是由簡單刺激引起的先天的復雜行為模式,表現(xiàn)為一系列有順序的適應動作。(如尋偶、交配、產卵等)
無條件反射是動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學而會的反射。
條件反射是個體在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中,通過模仿、學習、訓練而習得的反射。
經典條件反射:巴甫洛夫學派所研究的條件反射。
*作性條件反射:繼巴甫洛夫之后,由美國心理學家 桑代克 和 斯金納 所研究的條件反射。
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種感官的具體刺激物為信號刺激,所建立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稱為第一信號系統(tǒng)。
以語言為信號刺激所建立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稱為第二信號系統(tǒng)。
判斷:吃酸梅流口水屬于第一信號系統(tǒng)。 (x) 原因:是無條件反射,而非條件反射。
判斷:看酸梅流口水屬于第一信號系統(tǒng)。 (y)
第一節(jié):神經系統(tǒng)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它是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單位、功能單位和營養(yǎng)單位,是腦的建筑材料。
神經元的結構: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組成,突起分為樹突和軸突。
神經元的機能:接受刺激 - 傳遞信息 - 整合信息。
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又分為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又分為軀體神經和植物性神經。
延腦:呼吸中樞核心跳中樞,因此被稱為“活命中樞”。
中腦:瞳孔反射和眼動中樞。
腦干網絡結構:決定覺醒狀態(tài)。
丘腦:是皮層下較高級的感覺中樞。除嗅覺外,還是各種感覺的中繼站。
下丘腦:是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的皮層下種樹,也是調節(jié)內臟活動和內分泌活動的較高級的中樞。在情緒活動中,下丘腦也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小腦:主要機能是維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肉緊張度。
網狀激活系統(tǒng)不僅對控制覺醒、保持注意和清楚的意識狀態(tài)起作用,而且在知覺、學習、動機、情緒的喚醒與活躍上都起著重要作用。網狀結構的抑制系統(tǒng)可引起大腦皮層活動水平的降低。兩種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活動,是維持大腦皮層正常功能的根本保證。
第二節(jié):大腦皮層的機能系統(tǒng)
軀體感覺位于頂葉靠近中央溝的部位,即中央后回。
視覺中樞位于距狀裂兩側枕葉后端;聽覺中樞位于顳葉的顳橫回和顳上回。
運動中樞位于中央前回。
言語機能聯(lián)合區(qū):
1. 運動性言語中樞,2. 位于額下回后部。(布洛卡 中樞)—— 表達性失語癥
3. 聽覺性言語中樞(威爾尼克中樞)—— 接受性失語癥
4. 視覺性言語中樞 —— 失讀癥
5. 書寫性言語中樞 —— 失寫癥
單側化:從解剖結構上看,大腦兩半球基本上是對稱的。但從機能上看,又是非對稱的。這種功能的不對稱性叫單側化。
單側化的證據: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 . 斯佩利 于20世紀60年代初對兩名有利手裂腦人進行手術前后的測驗比較發(fā)現(xiàn),術前他們都能用左右手寫字繪畫,術后都不能用左手寫字,但保留了用右手寫字的能力。在繪畫方面,右手反而不如左手畫得好。
左右半腦的功能有和不同?
優(yōu)勢半球的形成與生活、勞動中用手習慣有關,慣用右手的人(右利手),言語機能在左半球上得到發(fā)展。
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維,因這種思維必須借助于語言或其他信號系統(tǒng),此外還分管數(shù)學計算,概念形成,以及對象征性關系和細節(jié)進行邏輯分析等,具有語言的、理念的、分析的、連續(xù)的和旋律的控制能力。右半球分管不需要語言參與的具體思維和形象思維,具有高度的完形知覺能力及對空間結構方位的識別能力,對復雜關系有較強的理解力。在音樂繪畫藝術方面以及對情緒的表達和識別方面都優(yōu)于左半球。
第三節(jié):高級神經活動
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
興奮過程:指神經活動從靜息狀態(tài)或較弱的活動狀態(tài),轉入活動狀態(tài),或較強的活動狀態(tài)。其強度依賴于刺激物的性質、強度以及對人的意義。
抑制過程:指神經活動從活動狀態(tài)或較強的活動狀態(tài)轉入靜息狀態(tài)或較弱的活動狀態(tài)。其強度依賴于刺激物的性質、強度以及對人的意義。
動力定型:是大腦皮層對刺激的定型系統(tǒng)所形成的反應定型系統(tǒng)。
動力定型是怎樣形成的?
當一系列的刺激作用于集體后,就引起一連串的行為反應,各個反應之間保持者精密的定型關系,這種刺激與反應的相互關系經多次重復就成為一種模式,并被程序化儲存與大腦。只要刺激系統(tǒng)中的某一成分一出現(xiàn),就會使模式中的反應一個接一個自動進行下去。這種行為的自動化系統(tǒng)就是動力定型。
反射:是有機體在神經系統(tǒng)的參與下,對內外環(huán)境刺激所做出的規(guī)律性回答。
反射弧由 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 和 效應器 五部分組成。
感受器:感覺器官中,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的裝置叫感受器。
反饋:亦稱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動中,效應器的活動結果又作為一種新的刺激返回傳送到神經中樞,使中樞及時獲得效應器反饋信息,從而更有效地調節(jié)效應器的活動。
由一系列無條件反射構成的連鎖反應,經世代發(fā)展而被遺傳下來,就稱為本能。本能行為是由簡單刺激引起的先天的復雜行為模式,表現(xiàn)為一系列有順序的適應動作。(如尋偶、交配、產卵等)
無條件反射是動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學而會的反射。
條件反射是個體在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中,通過模仿、學習、訓練而習得的反射。
經典條件反射:巴甫洛夫學派所研究的條件反射。
*作性條件反射:繼巴甫洛夫之后,由美國心理學家 桑代克 和 斯金納 所研究的條件反射。
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種感官的具體刺激物為信號刺激,所建立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稱為第一信號系統(tǒng)。
以語言為信號刺激所建立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稱為第二信號系統(tǒng)。
判斷:吃酸梅流口水屬于第一信號系統(tǒng)。 (x) 原因:是無條件反射,而非條件反射。
判斷:看酸梅流口水屬于第一信號系統(tǒng)。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