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學生的心理問題已被提到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上來。然而,學生每天在學校與教師的有效接觸時間長達六、七個小時。在學校中教師是當然的主導者、支配者,教師的一個皺眉,一個微笑對學生的影響,都是深刻而長久的。特別是中小學生,由于認知水平有限,很容易把教師的一切視為自己效仿的榜樣。從人格到意志、情趣、態(tài)度、興趣、行為習慣,從有意識到無意識,教師對教育環(huán)境的調控對學生來說可能是“決定意義的”。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們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因此,要讓學生心理健康,得先使教師心理健康。學校領導必須注重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
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曾經公布了一項調查報告:SCL——90心理健康量表對遼寧省14個地市、168所城鄉(xiāng)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的抽樣檢測結果表明,有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于“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于“中度心理障礙”,2.4%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從分布態(tài)勢上看,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為突出,其次是初中、高中。城市教師心理障礙率高于鄉(xiāng)村,小學女教師心理障礙率高于男教師。而我國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礙比例是20%。即使在心理問題暴露得比較突出的美國,教師的心理障礙率也只有13。由此可見,我國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二、教師常見的不良心理問題
教師是知識分子,其心理活動相對比較復雜與隱秘。經過長期觀察,本人認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師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自卑、失落心態(tài)嚴重。教師的工作千頭萬緒,教學環(huán)境時常變化,許多教師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長的達15小時。班級學生偏多,一般在50——60人之間,有的教師要教兩個班,學生達百人以上。而教師所獲的報酬相對其勞動強度則偏低,導致教師心理失衡,產生失落情緒。很多教師跟自己的同學、朋友相比,覺得自己社會地位低,收入少,物質待遇不盡如人意,從而感到自卑。
2、精神過分壓抑、緊張。教師的勞動帶有很強的示范性,教師要以自己的德、學、才、識示范于學生,這種示范就是教育。加里寧曾比喻教師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幾十雙精細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窺視的眼睛,在不斷盯著他。如此,在人們的眼里,教師被模式化了,不可逾越規(guī)范。他們必須以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刻苦耐勞、兢兢業(yè)業(yè)、誠實儉樸等形象展示于人,時刻檢點自己。這種角色期望使教師心理長期受到壓抑,精神經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處事拘謹,甚至強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為。
3、心理壓力過大。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要求教育超前適應,素質教育的深化需要高素質的復合型教師,獨生子女的特殊性更使教師肩負著幾代人的希望,目前的“減負增效”正是這種需要的強烈反映。隨著小學入學高峰的下降,許多學校面臨合并,城市教師超編現(xiàn)象嚴重。教師目前的學識能力難以滿足新世紀教育之需,必須不斷地進修充實,培訓提高,否則將有淘汰出局的危險。競爭上崗、輪崗、轉崗、下崗勢在必行,教師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4、產生挫折感,嫉妒情緒突出。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優(yōu)是一種必要的管理手段。由于教師工作無法完全量化,指標具有不定性,各人評價的角度與看法不盡相同,而考核、評優(yōu)、晉升又都有指標限制,所以,稍有不當,有的教師就會覺得不公正,主觀挫折感油然而生。各級各部門的檢查、評估、驗收名目繁多,教師們整天忙于應付。在各項評比中,有的教師相互猜忌、攀比、嫉妒情緒突出。
5、性格憂郁孤僻、人際交往發(fā)生障礙。教師工作繁重,每天除了上課,還得備課、批改作業(yè)、指導課外活動,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等。其中的大量工作是教師在業(yè)余時間完成的。許多教師每天接觸的人只有同事、學生、家人,很少有機會與社會進行廣泛接觸,由此造成部分教師性格比較孤僻,產生憂郁情緒,人際交往發(fā)生障礙。據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在校內除工作關系以外,經常與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在校外和他人經常交往的只有11.49%。
6、焦慮水平偏高。一般來說,教師的自尊心都比較強,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因素時常威脅教師的自尊心。來自內部的因素往往反映在教師對自身知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的評估上?!秾W記》言:“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師感到“不足”、“困”的同時也伴隨著擔憂。來自外部的因素主要反映在對教師工作成果的評價。教師面臨著學生對自己是否認同以及職稱評定、評優(yōu)、晉級等問題,這些經常會使教師感到有危及自尊心的危險,從而產生焦慮。
此外,有的教師由于長期超負荷的腦力勞動,身體狀況偏差,稍有年紀,各種職業(yè)病、慢性病便悄然上身。有些教師個人生活不如意,影響著正常工作。于是,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焦慮感便常常侵襲著心靈。
三、解決教師不良心理問題的對策
教師的工作是一項復雜的腦力勞動,是一種對心力與體力的挑戰(zhàn)。教師是塑造人的職業(yè),教師的心理健康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學校領導應當樹立現(xiàn)代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全面關心教師,讓教師擁有健康的身心,投身于繁重的教育工作,去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
1、學校領導要重視心理管理,努力營造寬松民主的校園氛圍與和諧的人際關系,關心教師,幫助教師改善工作環(huán)境,讓教師心情舒暢地工作。
2、為教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鼓勵支持教師提高學歷層次,幫助教師提高適應形勢的能力。幫助教師提高業(yè)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成功機會,建立自信心與自豪感。
3、學校要充分利用召開教代會的時機,建立健全各類規(guī)章制度,建立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在職稱評定、年度考核、評優(yōu)評先中學校要盡可能做到公正、公開、公平。在處理教師的有關問題時,既按“章”辦事,又以“情”動人。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增加情感投入,激勵廣大教師同心同德地為教育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而毫無怨言。
4、讓每位教師學會微笑,努力改善師生關系,克服無視學生權力的傳統(tǒng)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讓教師從學生的成長中體驗工作的成就感。
5、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利用節(jié)假日經常組織豐富多彩、健康文明,教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樂活動,豐富教師的課余文化生活,讓教師的情感交流、宣泄的渠道暢通,在活動中得到心理補償?! ?、培養(yǎng)教師各方面的生活情趣,積極參加各類社交活動,如:學習音樂、繪畫、舞蹈,練習書法、養(yǎng)花、集郵、下棋、旅游等。鼓勵教師不斷豐富生活內容,拓展生活空間,提高生活質量。
7、學校應定期邀請有關人士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指導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正確認識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建立溫馨的談心室,開展談心交流活動。
8、要幫助教師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學會自我心理保健,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例如:調節(jié)情緒狀態(tài),悅納自我,陶冶情操,消除緊張感,從容對待挫折和失敗,消除心理不適等,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9、關注教師的人生幸福,提倡教師把學到的心理健康知識、理論、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去,改善自己與配偶、子女的關系,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
10、當有的教師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心理疾病時,學校領導應當加倍關心,幫助他們及時與心理醫(yī)生聯(lián)系,進行治療。
總而言之,學校領導應當采取各種措施,努力把教師不良心理消除到低限度,使廣大教師以健康積極的身心去面對復雜繁重的教育工作,耐心細致地教育學生,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
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曾經公布了一項調查報告:SCL——90心理健康量表對遼寧省14個地市、168所城鄉(xiāng)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的抽樣檢測結果表明,有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于“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于“中度心理障礙”,2.4%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從分布態(tài)勢上看,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為突出,其次是初中、高中。城市教師心理障礙率高于鄉(xiāng)村,小學女教師心理障礙率高于男教師。而我國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礙比例是20%。即使在心理問題暴露得比較突出的美國,教師的心理障礙率也只有13。由此可見,我國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二、教師常見的不良心理問題
教師是知識分子,其心理活動相對比較復雜與隱秘。經過長期觀察,本人認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師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自卑、失落心態(tài)嚴重。教師的工作千頭萬緒,教學環(huán)境時常變化,許多教師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長的達15小時。班級學生偏多,一般在50——60人之間,有的教師要教兩個班,學生達百人以上。而教師所獲的報酬相對其勞動強度則偏低,導致教師心理失衡,產生失落情緒。很多教師跟自己的同學、朋友相比,覺得自己社會地位低,收入少,物質待遇不盡如人意,從而感到自卑。
2、精神過分壓抑、緊張。教師的勞動帶有很強的示范性,教師要以自己的德、學、才、識示范于學生,這種示范就是教育。加里寧曾比喻教師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幾十雙精細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窺視的眼睛,在不斷盯著他。如此,在人們的眼里,教師被模式化了,不可逾越規(guī)范。他們必須以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刻苦耐勞、兢兢業(yè)業(yè)、誠實儉樸等形象展示于人,時刻檢點自己。這種角色期望使教師心理長期受到壓抑,精神經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處事拘謹,甚至強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為。
3、心理壓力過大。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要求教育超前適應,素質教育的深化需要高素質的復合型教師,獨生子女的特殊性更使教師肩負著幾代人的希望,目前的“減負增效”正是這種需要的強烈反映。隨著小學入學高峰的下降,許多學校面臨合并,城市教師超編現(xiàn)象嚴重。教師目前的學識能力難以滿足新世紀教育之需,必須不斷地進修充實,培訓提高,否則將有淘汰出局的危險。競爭上崗、輪崗、轉崗、下崗勢在必行,教師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4、產生挫折感,嫉妒情緒突出。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優(yōu)是一種必要的管理手段。由于教師工作無法完全量化,指標具有不定性,各人評價的角度與看法不盡相同,而考核、評優(yōu)、晉升又都有指標限制,所以,稍有不當,有的教師就會覺得不公正,主觀挫折感油然而生。各級各部門的檢查、評估、驗收名目繁多,教師們整天忙于應付。在各項評比中,有的教師相互猜忌、攀比、嫉妒情緒突出。
5、性格憂郁孤僻、人際交往發(fā)生障礙。教師工作繁重,每天除了上課,還得備課、批改作業(yè)、指導課外活動,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等。其中的大量工作是教師在業(yè)余時間完成的。許多教師每天接觸的人只有同事、學生、家人,很少有機會與社會進行廣泛接觸,由此造成部分教師性格比較孤僻,產生憂郁情緒,人際交往發(fā)生障礙。據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在校內除工作關系以外,經常與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在校外和他人經常交往的只有11.49%。
6、焦慮水平偏高。一般來說,教師的自尊心都比較強,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因素時常威脅教師的自尊心。來自內部的因素往往反映在教師對自身知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的評估上?!秾W記》言:“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師感到“不足”、“困”的同時也伴隨著擔憂。來自外部的因素主要反映在對教師工作成果的評價。教師面臨著學生對自己是否認同以及職稱評定、評優(yōu)、晉級等問題,這些經常會使教師感到有危及自尊心的危險,從而產生焦慮。
此外,有的教師由于長期超負荷的腦力勞動,身體狀況偏差,稍有年紀,各種職業(yè)病、慢性病便悄然上身。有些教師個人生活不如意,影響著正常工作。于是,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焦慮感便常常侵襲著心靈。
三、解決教師不良心理問題的對策
教師的工作是一項復雜的腦力勞動,是一種對心力與體力的挑戰(zhàn)。教師是塑造人的職業(yè),教師的心理健康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學校領導應當樹立現(xiàn)代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全面關心教師,讓教師擁有健康的身心,投身于繁重的教育工作,去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
1、學校領導要重視心理管理,努力營造寬松民主的校園氛圍與和諧的人際關系,關心教師,幫助教師改善工作環(huán)境,讓教師心情舒暢地工作。
2、為教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鼓勵支持教師提高學歷層次,幫助教師提高適應形勢的能力。幫助教師提高業(yè)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成功機會,建立自信心與自豪感。
3、學校要充分利用召開教代會的時機,建立健全各類規(guī)章制度,建立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在職稱評定、年度考核、評優(yōu)評先中學校要盡可能做到公正、公開、公平。在處理教師的有關問題時,既按“章”辦事,又以“情”動人。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增加情感投入,激勵廣大教師同心同德地為教育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而毫無怨言。
4、讓每位教師學會微笑,努力改善師生關系,克服無視學生權力的傳統(tǒng)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讓教師從學生的成長中體驗工作的成就感。
5、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利用節(jié)假日經常組織豐富多彩、健康文明,教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樂活動,豐富教師的課余文化生活,讓教師的情感交流、宣泄的渠道暢通,在活動中得到心理補償?! ?、培養(yǎng)教師各方面的生活情趣,積極參加各類社交活動,如:學習音樂、繪畫、舞蹈,練習書法、養(yǎng)花、集郵、下棋、旅游等。鼓勵教師不斷豐富生活內容,拓展生活空間,提高生活質量。
7、學校應定期邀請有關人士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指導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正確認識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建立溫馨的談心室,開展談心交流活動。
8、要幫助教師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學會自我心理保健,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例如:調節(jié)情緒狀態(tài),悅納自我,陶冶情操,消除緊張感,從容對待挫折和失敗,消除心理不適等,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9、關注教師的人生幸福,提倡教師把學到的心理健康知識、理論、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去,改善自己與配偶、子女的關系,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
10、當有的教師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心理疾病時,學校領導應當加倍關心,幫助他們及時與心理醫(yī)生聯(lián)系,進行治療。
總而言之,學校領導應當采取各種措施,努力把教師不良心理消除到低限度,使廣大教師以健康積極的身心去面對復雜繁重的教育工作,耐心細致地教育學生,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