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課說課稿
第六章
中國自然資源
§6-1 中國自然資源總量及人均占有量
中國自然資源總量及人均占有量》教學目的:
⑴ 知識:學生掌握中國自然資源國情暨“總量大、人均少”的特征。
⑵ 能力:由于本課信息量大、無難點,學生可以自己上網去整理、分析、總結網絡信息。所以采用網絡教學法,將本課內容制作成網頁,讓學生瀏覽。培養(yǎng)學生獲取資料,分析總結地理信息的能力,達到一般教學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終讓學生全面認識國家的國情,樹立自豪感和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huán)境觀和人口觀。
教學過程:
首先新課導入:以提問法導入,用學生身邊發(fā)生的實事引起學生的興趣。
問題:
2001年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值得自豪與驕傲的一年,今年發(fā)生了兩件舉世矚目的大事:
1.中國奪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
2. 中國成功的加入 WTO 的行列。這兩件事都向人們預示著中國的強盛,而經濟強盛的背后必須有很強大的自然條件支持著她。支持我國經濟迅速騰飛的自然基礎是什么呢?(啟發(fā)學生回答是自然資源。) 引出本課的主題“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
接著新課學習:
第一部分
自然資源的總特征 先由教師提問:我國的自然資源在總量方面有哪些特點?
再由學生上網瀏覽網頁“資源總量”提供的豐富內容:土地資源狀況(在豐富土地資源狀況的文字資料中加入了多媒體圖像,是網頁更加生動,學生更易閱讀。)礦產資源狀況(礦產資源狀況是用簡明的圖表形勢向學生展示礦產資源種類多,品種齊等優(yōu)勢)耕地資源、河流與森林資源狀況(用多媒體圖像、生動的圖片、豐富的文字資料等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在教師的設疑引導下,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網絡氛圍中進行學習,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內容的開放性,即不同的學生根據個人的不同需求同時瀏覽網頁的不同部分。
其次對學生進行小測試,學生將自己的答案上傳,進行評分,以檢測學生瀏覽時是否有效地搜集、整理網絡信息,歸納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總量方面的特征:自然資源總量大。 教師提問:自然資源豐富是不是我國資源國情的全部呢?為什么有的報刊和雜志經常報道我國自然資源存在危機?這與我國的“資源大國”的稱號有一定的矛盾,你怎么看?(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很快得出:人口問題造成了人均占有量少。)
究竟少到那種程度,請學生作題進行計算比較。
單選"我國人均土地面積排列正確的是:" "A.中國、美國、日本、加拿大" "B.加拿大、美國、中國、日本" "C.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 "D.加拿大、中國、美國、日本" ;
多選"從人均森林覆蓋率上看,我國人均量次于:" "A.日本" "B.美國" "C.阿富汗" "D.沙特" 。
要計算出正確的結論,學生就要回到網頁“人口狀況”中進行瀏覽。網頁“人口狀況”先以幽默的漫畫和生動的多媒體圖像,向學生展示我國人口的基本狀況;然后以簡潔的表格和柱狀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人均土地占有量、森林覆蓋面積、人均礦產占有、人均耕地、人均徑流量等內容。學生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料,進行動手計算。
人口和土地面積中 國12.36億人960萬平方千米77萬平方千米/億人美 國2.66億人937萬平方千米352 日 本1.25億人37萬平方千米29 加拿大0.29億人997萬平方千米3437 很快就能得出單選"我國人均土地面積排列正確的是:(參看相關網頁)"B.加拿大、美國、中國、日本" ;人口和森林覆蓋面積中 國12.36億人124.8萬平方千米10萬平方千米/億人美 國2.66億人292.7萬平方千米110 日 本1.25億人24.4萬平方千米19 加拿大0.29億人440萬平方千米1517 多選"從人均森林覆蓋率上看,我國人均量次于:" "A.日本" "B. 美國" 。正確的答案。
這些具有強烈對比性的數字,給學生以鮮明的印象,學生自然而然的總結出自然資源的特征為“總量大,人均少。”他們在為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的優(yōu)勢而自豪的時候,也同時對自然資源狀況的有了憂患意識、有了危機感。
第二部分
針對國情,具體措施 針對這種國情,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呢?學生為要自我探究,自主學習的主先進行網頁瀏覽“人地關系”框題,整理網絡資源: 自然資源利用現(xiàn)狀(利用直觀效果圖片從:耕地、森林草場破壞、水資源緊缺、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礦山環(huán)境的惡化5方面闡述利用不當和管理不善使很多資源遭到了不應有的破壞和浪費,這樣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式的嚴峻性。)
相關法律法規(guī)(綜合了我國頒布的法律和政策,明確了人地關系。)
探索新資源(用圖表從多個側面向學生展示地質礦產勘查的成果。) 能力強的同學還可進一步瀏覽深一層的知識“環(huán)境人口容量?!背浞煮w現(xiàn)了對學生要求的彈性,又反映了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和層次對網絡資源的選擇性。 通過網絡資料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請同學進入聊天室利用10分鐘的時間,各抒己見“如果你是某地的領導,你將會對自然資源采取哪些措施?”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交互性,互相交流解決資源問題的策略,每位同學都有直觀感、積極參與其中并踴躍地發(fā)表見解,教師適時地加以引導,加大了學生發(fā)言的容量。不僅使學習知識的過程成為一種競賽,而且加大了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強度,完善學習的體驗,提高學習效率,然后由學生歸納出3條具體的措施:1.控制人口;2.減少浪費,合理利用;3.探索新資源。這是一般課堂無法做到的。
“由于學生自身的原因,現(xiàn)在還不能參加社會生產,但從現(xiàn)實出發(fā),你作為一名學生能為自然資源作些什么呢?”教師針對學生的特點,引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請同學進入聊天室發(fā)表見解,學生通過網絡交流更加清楚地意識到資源保護是人人都可以參加的,又將本課推向一個新高潮。 教師在本課的后向所有同學提供自己的E-mail地址,請每位同學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保護資源、節(jié)約資源的實事并將實施的內容及效果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fā)送給教師,以便下節(jié)課大家一起交流進行評選。網絡課堂教學的終結往往是新一輪自主學習過程的開始,為此,教師引導學生突破課堂界限,向學生提供相關的網站站址,拓展其學習的空間,以備其課下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繼續(xù)學習,進入更高的層次,更好的提高網絡自學能力,掌握一種獲取知識的手段。7 以上就是我對《中國自然資源總量及人均占有量》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網絡課對于我還是一個新鮮事物,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實踐,希望能和大家在這方面進行更多的交流、學習。謝謝大家。
第六章
中國自然資源
§6-1 中國自然資源總量及人均占有量
中國自然資源總量及人均占有量》教學目的:
⑴ 知識:學生掌握中國自然資源國情暨“總量大、人均少”的特征。
⑵ 能力:由于本課信息量大、無難點,學生可以自己上網去整理、分析、總結網絡信息。所以采用網絡教學法,將本課內容制作成網頁,讓學生瀏覽。培養(yǎng)學生獲取資料,分析總結地理信息的能力,達到一般教學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終讓學生全面認識國家的國情,樹立自豪感和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huán)境觀和人口觀。
教學過程:
首先新課導入:以提問法導入,用學生身邊發(fā)生的實事引起學生的興趣。
問題:
2001年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值得自豪與驕傲的一年,今年發(fā)生了兩件舉世矚目的大事:
1.中國奪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
2. 中國成功的加入 WTO 的行列。這兩件事都向人們預示著中國的強盛,而經濟強盛的背后必須有很強大的自然條件支持著她。支持我國經濟迅速騰飛的自然基礎是什么呢?(啟發(fā)學生回答是自然資源。) 引出本課的主題“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
接著新課學習:
第一部分
自然資源的總特征 先由教師提問:我國的自然資源在總量方面有哪些特點?
再由學生上網瀏覽網頁“資源總量”提供的豐富內容:土地資源狀況(在豐富土地資源狀況的文字資料中加入了多媒體圖像,是網頁更加生動,學生更易閱讀。)礦產資源狀況(礦產資源狀況是用簡明的圖表形勢向學生展示礦產資源種類多,品種齊等優(yōu)勢)耕地資源、河流與森林資源狀況(用多媒體圖像、生動的圖片、豐富的文字資料等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在教師的設疑引導下,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網絡氛圍中進行學習,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內容的開放性,即不同的學生根據個人的不同需求同時瀏覽網頁的不同部分。
其次對學生進行小測試,學生將自己的答案上傳,進行評分,以檢測學生瀏覽時是否有效地搜集、整理網絡信息,歸納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總量方面的特征:自然資源總量大。 教師提問:自然資源豐富是不是我國資源國情的全部呢?為什么有的報刊和雜志經常報道我國自然資源存在危機?這與我國的“資源大國”的稱號有一定的矛盾,你怎么看?(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很快得出:人口問題造成了人均占有量少。)
究竟少到那種程度,請學生作題進行計算比較。
單選"我國人均土地面積排列正確的是:" "A.中國、美國、日本、加拿大" "B.加拿大、美國、中國、日本" "C.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 "D.加拿大、中國、美國、日本" ;
多選"從人均森林覆蓋率上看,我國人均量次于:" "A.日本" "B.美國" "C.阿富汗" "D.沙特" 。
要計算出正確的結論,學生就要回到網頁“人口狀況”中進行瀏覽。網頁“人口狀況”先以幽默的漫畫和生動的多媒體圖像,向學生展示我國人口的基本狀況;然后以簡潔的表格和柱狀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人均土地占有量、森林覆蓋面積、人均礦產占有、人均耕地、人均徑流量等內容。學生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料,進行動手計算。
人口和土地面積中 國12.36億人960萬平方千米77萬平方千米/億人美 國2.66億人937萬平方千米352 日 本1.25億人37萬平方千米29 加拿大0.29億人997萬平方千米3437 很快就能得出單選"我國人均土地面積排列正確的是:(參看相關網頁)"B.加拿大、美國、中國、日本" ;人口和森林覆蓋面積中 國12.36億人124.8萬平方千米10萬平方千米/億人美 國2.66億人292.7萬平方千米110 日 本1.25億人24.4萬平方千米19 加拿大0.29億人440萬平方千米1517 多選"從人均森林覆蓋率上看,我國人均量次于:" "A.日本" "B. 美國" 。正確的答案。
這些具有強烈對比性的數字,給學生以鮮明的印象,學生自然而然的總結出自然資源的特征為“總量大,人均少。”他們在為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的優(yōu)勢而自豪的時候,也同時對自然資源狀況的有了憂患意識、有了危機感。
第二部分
針對國情,具體措施 針對這種國情,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呢?學生為要自我探究,自主學習的主先進行網頁瀏覽“人地關系”框題,整理網絡資源: 自然資源利用現(xiàn)狀(利用直觀效果圖片從:耕地、森林草場破壞、水資源緊缺、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礦山環(huán)境的惡化5方面闡述利用不當和管理不善使很多資源遭到了不應有的破壞和浪費,這樣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式的嚴峻性。)
相關法律法規(guī)(綜合了我國頒布的法律和政策,明確了人地關系。)
探索新資源(用圖表從多個側面向學生展示地質礦產勘查的成果。) 能力強的同學還可進一步瀏覽深一層的知識“環(huán)境人口容量?!背浞煮w現(xiàn)了對學生要求的彈性,又反映了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和層次對網絡資源的選擇性。 通過網絡資料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請同學進入聊天室利用10分鐘的時間,各抒己見“如果你是某地的領導,你將會對自然資源采取哪些措施?”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交互性,互相交流解決資源問題的策略,每位同學都有直觀感、積極參與其中并踴躍地發(fā)表見解,教師適時地加以引導,加大了學生發(fā)言的容量。不僅使學習知識的過程成為一種競賽,而且加大了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強度,完善學習的體驗,提高學習效率,然后由學生歸納出3條具體的措施:1.控制人口;2.減少浪費,合理利用;3.探索新資源。這是一般課堂無法做到的。
“由于學生自身的原因,現(xiàn)在還不能參加社會生產,但從現(xiàn)實出發(fā),你作為一名學生能為自然資源作些什么呢?”教師針對學生的特點,引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請同學進入聊天室發(fā)表見解,學生通過網絡交流更加清楚地意識到資源保護是人人都可以參加的,又將本課推向一個新高潮。 教師在本課的后向所有同學提供自己的E-mail地址,請每位同學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保護資源、節(jié)約資源的實事并將實施的內容及效果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fā)送給教師,以便下節(jié)課大家一起交流進行評選。網絡課堂教學的終結往往是新一輪自主學習過程的開始,為此,教師引導學生突破課堂界限,向學生提供相關的網站站址,拓展其學習的空間,以備其課下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繼續(xù)學習,進入更高的層次,更好的提高網絡自學能力,掌握一種獲取知識的手段。7 以上就是我對《中國自然資源總量及人均占有量》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網絡課對于我還是一個新鮮事物,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實踐,希望能和大家在這方面進行更多的交流、學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