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評估的方法——晤談法——非語言性溝通

字號:

非語言性溝通:是伴隨語言溝通的一些非語言性行為,包括目光注視、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聲音、空間距離等。
    一、表情
    面部表情與一個人的情緒息息相關,一個人內心的喜怒哀樂無不在臉部透露出來,如下列表情。
    心理學家珍·登布列頓談到推銷員如何了解顧客的心理時說,假如一個顧客的眼睛向下看,而臉轉向旁邊,表示你被拒絕了;如果他的嘴是放松的,沒有機械式的笑容,下顎向前,他就會考慮你的提議;假如他注視你的眼睛幾分鐘,嘴巴乃至鼻子的部位帶著淺淺的笑意,笑容放松,而且看起來很熱心,這個買賣便做成了。
    一般,不愉快或迷惑可以借助皺眉表達,沖突、挑戰(zhàn)、敵對的態(tài)度用繃緊下顎的肌肉、緊繃的嘴唇和斜眼瞪視來表示。
    二、身體語言
    包括手勢、身軀和四肢的姿勢。
    手勢的基本姿勢可分為三種:掌心向上、掌心向下、手掌緊握并伸出食指。
    狹義的身體語言是指軀體和四肢的姿勢。以“雙臂交叉抱在胸前”為例,這種姿勢一般是企圖防御對方精神上的威脅而下意識形成的防范動作。
    體態(tài)語言比有聲語言更能表現(xiàn)出人的心理狀態(tài)。
    三、眼神交流
    人在發(fā)出信息的所有部位中,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它們可以傳遞最細微的感情。如眼睛傳遞一個人想表達的、想回避的信息,能反映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和內心活動。眼睛睜大表示集中注意,直接對視表示感興趣、真誠,逃避眼神表示心虛、缺乏自信,眼瞼下垂表示順從、抑郁,四處張望表示心不在焉。與來訪者交談時,如果你眼睛看著地面或房頂,或者把目光隨意移向一旁,這會顯得不禮貌,對對方不夠重視,來訪者會產(chǎn)生不安、不被信任的想法,心靈的大門可能會因此而關閉;而死死地盯住來訪者的眼睛,會使對方感到窘迫,感到透不過氣來,有話說不出;如對對方左右亂掃,弄得對方惶惑不安。
    一般來講,目光大體在對方的嘴、頭頂和臉頰兩側這個范圍活動為好,給對方一種很恰當、很禮貌的感覺。目光范圍過小使對方有壓迫感,而范圍過大會顯得太散漫、隨便。
    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眼神交流。乘電梯時可以看地、墻和樓層號碼,不可看人的眼睛。公共汽車、咖啡館和舞廳可以利用目光分辨感興趣的人和不感興趣的人。應征面試可用目光分辨對方有無控制局面的潛力。大部分人手足無措,而有的人則精神一振,大大方方與考官對視??脊俑鶕?jù)需要選擇,招管理人員需敢于對視者,招一般干事則選擇權力欲小者。
    四、聲音
    聲音通常包括音質、音量、音調、語速。聲音伴隨語言產(chǎn)生,對語言起加強或削弱的作用。如果聲音所傳達的信息與語言所傳達的信息一致,則起肯定、加強作用,反之起削弱、否定作用。聲音能表達一個人的思想和感情。人的個性也可通過聲音表現(xiàn)出來。
    五、空間
    空間距離的把握在晤談過程中也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空間,以保持自己的獨立、安全和隱私。如果他人不適宜地闖入,就可能引起不滿、憤怒和反抗。醫(yī)生、護士與來訪者也是如此,雙方的距離是彼此關系的反映。為了雙方關系的建立及彼此的舒適,座位的距離以一米左右為好。有些人喜歡面對面交談,覺得這樣有更多的目光和面部表情交流,言語溝通比較直接;有的人則喜歡直角而坐,覺得可以避免太多的目光接觸。空間距離可以因地因時因人而異,在比較空曠的場地,距離較通常大些;在會晤的不同階段,距離會發(fā)生變化;因人而異指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心態(tài)的來訪者,距離不同;有人將距離分為四種:親密型0.5m、朋友型0.5m~1m、社交型2m~5m、群眾集合場地5m~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