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游考試民族風(fēng)情:四月初八吃烏飯

字號:

四月初八,人們一直保留著四月吃烏飯這一古老的習(xí)俗。烏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清明過后,用烏飯樹的葉子放在石臼里搗碎,將搗碎的樹葉放進(jìn)溫水里,再把淘洗好的糯米連同淘米籮一起泡在浸著樹葉的水里,放置一夜。第二天糯米便從里到外都是黑油油的,然后撈出放入甑子里蒸熟。蒸好的烏飯粒粒烏黑發(fā)亮,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據(jù)史料記載,制作烏飯的傳統(tǒng)至少可以追索到兩晉時期,陶弘景在《登真隱決》中記載了用烏飯枝葉制作烏飯的詳細(xì)方法,認(rèn)為常服食可以填胃補(bǔ)髓消滅三蟲。這種食俗大約出現(xiàn)在唐代,“取南莖葉搗碎,漬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 到了宋朝,“其作飯法:以生米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燭木……雜莖皮煮取汁,極令清冷,以溲米,米釋炊之……”后代醫(yī)家著作對烏飯亦多有推崇,如《上元寶經(jīng)》、《本草拾遺》、《山家清供》、《曰華子本草》、《開寶本草》、《本草綱目》等著作。
    烏飯
    烏飯葉
    烏飯樹又名染菽、猴菽、牛筋草、青精草、烏飯草、墨飯草、黑飯草、烏草、飯團(tuán)子、南燭草木等。為杜鵑花科越桔屬(又稱烏飯樹屬)植物。常綠灌木,高1~3米,多分枝。枝條細(xì),灰褐帶紅色,幼時帶有點(diǎn)狀微毛,老時脫落。葉互生;卵狀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邊緣具稀疏尖鋸齒,基部楔形,先端銳尖,革質(zhì),有光澤,中脈有短毛;葉柄短而不明顯??偁罨ㄐ蛞干哂?0數(shù)朵花,微具毛;苞片披針形,長1厘米,邊緣具不明顯鋸齒;花冠白色,壺狀,具絨毛。
    漿果、紅紫或紫黑色,扁球形或球形,直徑5-8.5mm,表面被灰白色細(xì)柔毛,內(nèi)含多數(shù)淡黃色至棕黃色種子,長卵狀三角形?;ㄆ?~7月。果期8~9月。
    烏飯樹的果實(shí)、葉、根均可入藥。干燥果實(shí)含糖分約20%,游離酸(以蘋果酸為主,檸檬酸、酒石酸少量),含豐富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E。
    其性酸甘、平,無毒。有益腎固精,強(qiáng)筋明目、久服輕身延年的功效。用于治久泄夢遺,久痢久瀉,赤白帶下等癥。葉入藥有益精氣,強(qiáng)筋骨,烏須發(fā)、明目,止泄之功效。根入藥有散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烏飯樹的別名中:染菽是指其具有染色的功能,南燭是染菽二字的音轉(zhuǎn),猴菽是指猴子喜歡吃的小豆子,飯團(tuán)子指的是果形、青精草、烏飯草、墨飯草、黑飯草等則和其用以制作烏飯有關(guān)。
    那為什么要吃烏飯呢?
    俗傳南山里有戶人家,男主人體弱多病,躺臥在床。女主人姓劉叫青提,他們膝下有一兒子叫目蓮,對兩老孝順體貼。劉老太平時吃齋念佛,敬佛燒香,很是心誠。她天天禱告菩薩保佑,讓老伴早日病愈康健。她還把兒子目蓮送到寺廟出家做了和尚,一心侍奉菩薩。
    一天,青提老太腰掛香袋,凈身沐浴,朝山進(jìn)香,虔誠求佛。在大雄寶殿,她隨緣樂助香油十斤。在放生池邊,她放生十條金色鯉魚。燒完香,拜完佛,回家的路上她心想,這下老頭子的病好減去三分了!誰知她推開家門,見老伴半倚半靠在床上咽了氣,她驚呆了,象當(dāng)頭挨了一棒!她放聲痛哭起來,后悔不該進(jìn)山燒香,把老伴一個人扔在家里無人照料。后悔不該讓目蓮出家當(dāng)和尚,要是兒子在身邊,老頭子可能還有救。她又氣又恨:菩薩  怎么不長眼睛,她這么虔誠,還要給她這樣的報(bào)應(yīng)!氣惱之下,她掀翻供桌上的佛像,摔掉燒香的香爐,把兒子目蓮從廟里喊了回來,她再也不信佛了。 
    春天,她把大缸罩在竹筍上,不讓筍長大成材,等嫩筍盤滿了一缸,才取來做菜下飯。燕子飛來屋檐下做窩,她用竹竿捅下泥巢,讓雛燕活活摔死。冬天,她把幼羊綁成四蹄倒掛,下面放一缸醬,一缸醋,不顧羊兒的嘶叫,把它折騰得口干舌躁,去喝醬醋,然后再殺羊下酒。討飯人上門,她破口大罵,指的是乞丐,罵的是菩薩。鄰里間口角,她竄梁上房,從上八輩咒到下三代,非要占上風(fēng)才肯停嘴。
    兒子目蓮見母親走火入魔,行為反常,就苦心規(guī)勸母親:父親之死是多年有病,不能怪罪菩薩,更不能遷怒于眾生。青提哪里聽得進(jìn)去,她反把目蓮一頓臭罵,逐出家門。
    劉青提的所作所為,觸怒了佛祖,佛祖要閻羅王派牛頭馬面緝拿青提,將她打入十八層地獄受苦受難。
    目蓮得知母親被打入地獄,克盡孝道,天天給娘送飯。有一天,他夢見娘餓得皮包骨頭,便問娘可曾天天吃到他送的白米飯?青提說:“兒??!你送來的白米飯我一口沒吃著,都給餓鬼搶吃光了!我餓啊!” 目蓮一聽,兩行熱淚流了下來。
    目蓮一覺驚醒,心想怎樣才能把米飯送到娘的手里呢?他上山尋覓百種草葉,回家搗碎煮飯,最后發(fā)現(xiàn)烏桕樹葉能把米染黑,于是便做成烏飯送給娘吃。餓鬼們見是烏飯,都不敢搶食,劉青提天天得以飽腹。而這烏飯吃下去后肚子舒服,頭腦清醒,她在獄中思過,托夢給目蓮:“兒啊,我錯了!我不該盤筍折羊,不該辱罵僧侶,不該詆毀佛祖,不該咒人殺生!”她囑咐目蓮一心拜佛,修成正果。 
    佛祖為目蓮的孝行感動,又見他專心侍佛,功德圓滿,便敕封他為地藏王菩薩,時為目蓮的生日農(nóng)歷十月三十日。
    每年的四月初八,正是烏飯樹葉吐翠泛青的時候,為紀(jì)念目蓮救母,民間就家家吃烏飯,代代相傳至今,逐漸成了一種鄉(xiāng)土風(fēng)俗。
    另一說法:從前有一位老太太愛吃烤鵝,每次要吃鵝,就在巷子里放上燒紅的鐵板,巷子兩頭,一頭放碗醬油,一頭放碗香醋。把鵝趕進(jìn)巷子里,燙得鵝兩頭奔跑,跑到頭口點(diǎn)醬油,跑到那頭吃口香醋,不一會兒就成了烤鵝。老太太死了后,閻王把打入地獄,罰她下油鍋,走滑油山。她的兒子就是有名的目蓮和尚。目蓮和尚知道媽媽在陰間受苦,常送飯給媽媽吃,但每次送去都被許多小鬼搶光,媽媽根本吃不到。目蓮到山上采了烏飯草,泡成黑水,煮了飯送去。陰間小鬼一見飯是黑的,不敢吃,母親這才吃到。
    后來人們?yōu)榱思o(jì)念目蓮這個孝子,“吃烏飯”的習(xí)俗就流傳了下來。每年四月初八,當(dāng)?shù)厝嘶ハ噘浰蜑躏?。如果村里有人死了,初八那天,大家會把烏飯送到死者家里,表示悼念。所以一到四月初,村里的年輕人就到幾十里遠(yuǎn)的饅頭山上采集烏飯草,除了自己家燒烏飯用的之外,余下的挑到鎮(zhèn)上到頭賣。
    再有一種說法,戰(zhàn)國時期,孫臏被龐涓陷害,被關(guān)進(jìn)豬舍,老獄卒用烏桕樹葉煮糯米,捏成一個個呈烏褐色難看的飯團(tuán),偷偷送給孫臏吃,騙過了龐涓。孫臏吃了這種飯團(tuán),不但活了下來,而且身體更加強(qiáng)壯,最終逃出監(jiān)獄報(bào)了仇。傳說孫臏第一次吃烏飯正值立夏,所以很多地方有立夏吃烏飯的習(xí)俗。還有一種說法,“烏飯”是為了紀(jì)念岳飛,因?yàn)樵里w是好人,在他的忌日人們不忍吃白米飯,便把白米飯用烏桕樹葉汁染黑了才吃,后來代代相傳,也便成了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