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學生快樂和諧地成長

字號:

讓小學生快樂和諧地成長
    作者:湯惠娟
    童年是夢的季節(jié),快樂的天堂。如果學生校園生活的開始就以消除快樂童年為前提的話,那么,無論我們的教育教學取得多大的成功,對少年兒童的身心成長來說,都將是遺憾的,甚至是失敗的。當新課改的春風吹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來到校園,解放的不僅僅是教師,更多是讓人看到一張張鮮花般幸福燦爛的笑臉,聽到一陣陣銀鈴般快樂甜美的笑聲。
    我反復地翻閱著《英語課程標準》,想象著一個個活躍跳動的生靈,思考著如何能讓孩子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快樂幸福地成長?!盎A(chǔ)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學習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chǔ)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蔽壹毤毜刈聊ァ稑藴省防锏拿恳痪湓?,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將要經(jīng)歷一段痛苦著快樂地教學人生。
    伴著新課改的春風,我已走過三年的小學英語教學。三年來,我始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與和諧發(fā)展的統(tǒng)一,享受著小學英語教學的快樂與幸福。
    老師,給予媽媽一樣的愛
    天下父母哪有不疼自己的孩子,哪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健康成長,實現(xiàn)他們甚至是幾代人的夢。作為學生,渴求知識、希望發(fā)展,這又是他們的權(quán)利。作為老師,唯有像媽媽愛著自己的孩子一樣,教育好每位學生,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愛與幸福。然而十個手指伸出來總有長短,學生的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小部分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往往被同學歧視,被老師忽視,再加上農(nóng)村家庭沒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家長們則“望洋興嘆”無從重視,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就顯得有些疲憊,總是“抬不起頭來”。記得我接一個新班時,曾有一位學生問我:“湯老師,我說的英語好聽嗎?”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看著她那雙明澈的眼睛,我信口答道:“我很喜歡聽你說英語呀!”經(jīng)了解,這位學生平時很少有人跟她玩,學習成績平平,知道她的音色很好,音樂也不錯。于是,上課的時候,我就在班上教了一首英文歌《Hello! How are you?》。在學唱時我讓學生配以揮手的動作,他們很快就學會了。這時我看到那雙明澈的眼睛,躍躍欲試的樣子,就叫她領(lǐng)唱一遍。之后,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你的聲音很好聽,我相信你會說出一口漂亮、流利的英語。”話音剛落,頓覺她的眼睛更亮了。以后的日子里,我經(jīng)常讓她在班上領(lǐng)讀學過的英語單詞和句子。她也覺得自己在同學、老師面前能勇敢地抬起頭,毫不猶豫地說出英語句子來了。所以,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抓住機會,給予后進生“媽媽的愛”,以及學習的勇氣與信心,幫助他們排除羞澀、畏懼的心理障礙,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機會或環(huán)境,多給他們一點時間,耐心地期待他們的進步,他們便能抬起頭來,在歡快中度過英語學習時間。
    課堂,給予小鳥一樣心靈的自由
    學生的發(fā)展是一種主動的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應是一種主動的學習,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所以,我覺得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進去,精講多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才能不斷地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學生也只有主動地去聽,去模仿,去表演,去交流,去思考,學習才能漸入佳境,獲得牢固的知識,才能體會到“付出就有回報”的愉悅。
    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是我組織學生自主地學好英語經(jīng)常的教學手段之一。即通過模仿真實的、半真實的情境,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簡筆畫、錄音、錄像、多媒體等直觀教具和直觀教學手段,采取猜謎語、表演、競賽、游戲等各種方式來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各種活動中來,輕輕松松地獲取英語知識,提高英語交際能力。如在教學牛津英語3B Unit9 Shopping時,我打破課堂這一地域限制,組織學生把預先準備的衣物、水果等布置成四個商店,讓學生選派四個“營業(yè)員”,其他學生自然成為“顧客”。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引入競爭機制。即看誰能當上佳營業(yè)員,看誰能成為文明的顧客。于是,教室里便成了熱鬧的商場,“營業(yè)員”為了吸引“顧客”便一個個熱情起來:
    S1:Come here and have a look.
     Can I help you ?
    S2:I’d like …, please..
    S1:What about …?
    S2:OK. / Yes.
    S1:Here you are .
    S2:How much is it ?
    S1:…yuan, please.
    S2:Here you are .
    在輕松歡快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像放飛的小鳥一樣,得以自由,課堂氣氛顯得十分歡快,十分活躍,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他們在獲取英語知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更感受到了英語課堂,其樂也融融。
    活動,還學生之天真
    學習源自模仿,歸之于活動。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尢是如此,如果離開了活動,離開了活動的真切體驗,學生的英語學習之源泉將隨之枯竭。
    一般而言,我們將學生在學校和課堂里從事的與學習有關(guān)的事情都稱之為學習活動。而我們這里所說的“活動”則是特指教師根據(jù)英語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要求所設計的語言學習活動。其特征為“直接體驗,合作交流,全員參與”,其組織結(jié)構(gòu)可以是集體活動也可為小組活動(以2~6人一組為宜),活動形式既可以是討論、交流、調(diào)查、會話,也可以是游戲、競賽、歌曲、韻文、動手制作以及繪畫等。如:在教授牛津英語4A Unit 1 May I have … 和Unit 4 I like…時,就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調(diào)查活動,又如:在教牛津英語4A Unit 2 In a toy shop,和4B Unit 4 Buying fruit 時,則可組織學生開展任務型的購物活動。至于活動時機應視教學需要而定,不可一概而論,活動既可以用于為呈現(xiàn)新知識作準備的復習階段,比如表演對話、朗誦韻文等,也可以用于引出新的學習內(nèi)容,如:在教牛津英語4B Unit 8 Open Day 一課時,就可以通過學唱歌曲In the classroom來引出課文,又如:在教牛津5A Unit 2 My new house的課文時,教師就采用邊聽、邊看、邊猜的活動形式逐漸導出課文,但活動更多的是用于操練、練習和鞏固、拓展階段。
    英語是一門應用性的語言,具有極大的靈活性。語言學習則是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要想學會運用語言,僅靠書本知識是無濟于事的,必須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正如我們無法通過啃書本學會踢足球,不下水也學不會游泳一樣。因此,堅持以“活動”作為上課的主要形式,不但有益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豐富學生的社會生活經(jīng)歷、開拓學生的視野、樹立學習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特定的語言情景中通過聽聽做做、說說唱唱、看看畫畫、玩玩演演和讀讀寫寫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參與實踐及主動的嘗試與創(chuàng)造過程中逐步形成英語語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習慣,獲得認知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這與學生真實的天性形成了和諧的旋律。
    小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他們好奇心強,求知欲旺,形式多樣的語言活動正好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有效地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活動并不是教學目的,只是一種形式,我們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力圖通過活動為學生開辟一個廣闊的語言學習空間,讓學生在此空間中探尋、研究、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因此,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教師不但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還應成為活動的參與者,成為學生的伙伴和合作者,比如在學生自編對話的活動中,教師就應不失時機地主動參與學生的討論和角色的扮演。這樣,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互相促進,不但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雙向或多向的互動式信息交流,而且還提升了活動的水平,增加了活動的信息量,并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到理解、尊重、信任、寬容與關(guān)愛,同時還受到激勵、感化、指導與建議。
    實踐,彰學生之個性
    幸福是什么?各人有各人理解。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我越發(fā)覺得,幸福就在于把握現(xiàn)在,珍惜所有與學生一起快樂學習生活的日子。在六百多個日子里,我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在努力提高學生整體英語能力的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課內(nèi)外的有機結(jié)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言語實踐,讓學生在實踐鍛煉中提高認識,體驗生活,發(fā)展個性。
    (一)、創(chuàng)設實踐性情境
    我國創(chuàng)導情境教學法的特級教師李吉林曾說過:“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景,在一定的情景中發(fā)生語言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所以,我經(jīng)常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環(huán)境,使他們興趣盎然地主動投入到口語交際中去。例如在“商店購物”、“去郵局迷路”的情景中,學生各自扮演“營業(yè)員”、“顧客”、“行人”、“警察”等角色,進行英語對話的同時,啟發(fā)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或生活實際,加上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動作進行表演,引導他們用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富有個性的童心世界,使他們無拘無束,自然飛翔,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二)、布置實踐作業(yè)
    真知源于實踐。成功的言語交際是自然而又真實的,也只有在實踐中鍛煉,這種自然真實的言語交際才能逐漸形成,學生的個性才能彰顯和發(fā)展。因此,我經(jīng)常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英語作業(yè),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特長自由安排作業(yè)內(nèi)容,自我設計作業(yè)形式,增強作業(yè)的彈性,使作業(yè)成為點綴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道亮麗風景。比如:喜歡繪畫的同學可把對話內(nèi)容畫成畫;有表演能力的把對話編成課本劇;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我還鼓勵學生自編對話或進行自我介紹等等。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三)、開展實踐性活動
    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發(fā)現(xiàn),機械的操練,以及反復的朗讀與背誦等等,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雖然對鞏固英語知識、增強記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往往會扼殺學生的天性,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針對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生“自我”意識較強的情況,我往往因勢利導,開展一系列任其“自主”的實踐性活動,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既增長見識、提高能力,又發(fā)展個性。比如,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節(jié)假日,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或進行英文摘抄,或背誦名言警句、歇后語、日常用語及詩歌,或吟唱韻律歌謠;或編輯英文小報,設計精美的賀年卡與書簽,畫一畫自己喜歡的花草、動物,寫上它們的英文名稱或自己喜歡的英文內(nèi)容;或者在生活中給熟悉的事物、自己的文具用品等等貼上標簽,即寫上英文名稱及有關(guān)說明等。同時,定期地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成果展示。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不僅使學生體驗到了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幸福,而且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自由彰顯和發(fā)展。
    學習新課程,實踐新課程,使我找到了展現(xiàn)自我的新天地,從快樂和諧成長的學生身上,我感到了教學生涯的幸福,同時仿佛看到了,在我們的校園,滿園盛開的是永不凋零的精神之花,生命之花,幸福之花。
    (湖北教研網(wǎng))
    星沙英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