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兒購買兒童保險考上民辦大學不算數(shù)?

字號:

為兒購買兒童保險考上民辦大學不算數(shù)?
    保險合同約定考上大學就可以領取教育金,但考上民辦大學卻遭保險公司拒付。近日,上海市楊浦區(qū)人民法院以保險公司的拒付行為沒有法律依據(jù)為由,判決其先行支付被保險人第一年度教育金4400元。
    事情得從17年前說起。1991年和1997年,吳某的父親先后向保險公司投保了兩份兒童保險。約定吳某考取全日制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和大專生時,保險人按注冊證明每年支付約定的教育金,支付期限以被保險人年滿22周歲為限。年度教育金的金額分別是400元和4000元,兩份合共4400
    考上大學拿不到保險金
    2007年,吳某參加高考后,又參加了上海一所民辦大學的入學考試,最終被該學院錄取。不料,當吳某向保險公司提出支付保單約定的教育金時,遭到拒絕。保險公司的理由是當時設計該險種時,并沒有考慮到國家會開放民辦高等教育,況且吳某是被該學院無條件錄取而并非考取,不符合高考錄取流程及保險合同約定,因此拒絕向吳某支付教育金。今年8月,入學快一年的吳某起訴到法院,要求保險公司支付第一年度教育金4400元?! 》ㄔ簩徖砗笳J為,吳某和保險公司之間的兩份保險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恪守。由于保險合同是保險公司提供的格式條款,根據(jù)合同法的規(guī)定,對于吳某被民辦高校無條件錄取是否屬于雙方合同約定的“考取”這一歧義,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吳某于2007年參加了高考,成績也超過了當年大專的錄取分數(shù)線,應當認為吳某已經(jīng)符合了保險合同規(guī)定的領取年度教育金的條件。保險公司以吳某考取院校不符合高考錄取流程及合同約定為由拒不履約,沒有相關法律依據(jù)及合同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