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字號: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 學習并運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
    3.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會與父母勾通。
    教學重點、難點:
    1.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 聯(lián)系實際,談談如何與父母交流思想。
    教學設計:
    本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密切,可采用討論以至辯論的方法來拓展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看法。讓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學會與別人交流,特別是與父母的勾通。
    課時安排:
    二課時 。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見教學目標1.2.3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漸漸地我們都長大了,對許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有時可能與父母發(fā)生沖突,由于他們是大人,所以你只能委曲求全,你免不了傷心、落淚。那么如何與父母交流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一課或許對你有一定的啟發(fā)。
    二、 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 默讀準備:查工具書,識字寫字。
    抹(mò)  攥(zuàn)  逮(dǎi,不念dài) 怦怦(pēngpēng)  樹杈(chà)   寒顫(zhàn)
    2. 默讀。
    3. 暢談讀后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暢所欲言,可能談出了許多不同的觀點。)
    4. 再默讀課文:(看同學的觀點哪一種更符合作品內(nèi)容,體會并評價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 分角色朗讀課文
    1. 各自練讀 。
    2. 分好角色。
    媽媽  故事敘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萬芳  萬芳媽媽
    3. 分角色朗讀
    四、 課文研讀
    1. 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2.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你的看法是怎樣的?
    (作者是同情“我”的。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拔摇北緛聿⒉恢懒缪蚰镜竦馁F重,以為既然是爸爸送給自己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拔摇卑炎约盒膼鄣臇|西送給好的朋友,可見她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傾向是很明顯的。傾向表現(xiàn)得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語氣的“堅定”,正是固執(zhí)生硬的表現(xiàn)。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边@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zhì)上是批評了“爸爸”的不是。再從對話時的神態(tài)、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地盯著”“十分嚴厲”“堅定地說”“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小聲地說”“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聲音有些發(fā)抖”“哭著喊了起來”“心里難過極了”??梢姼改笧榱四镜裨鯓觽α撕⒆拥男摹#?BR>    3. 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
    (例如,“爸爸”送羚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它的貴重,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見。如果像課文寫的那樣,已經(jīng)成為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zhuǎn)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媽媽暗示一下,萬芳媽媽也不是貪占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么貴重的東西的,重要的倒是叫萬芳媽媽不要責怪孩子。)
    五、 課文小結
    總起來說,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nèi)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心靈世界。他們?nèi)绱顺錆M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后心里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愿。“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她反悔,使她失去一個好的朋友,她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傷心的人”。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tài)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舍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并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得孩子渴望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同時作為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多商量,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