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教學設計

字號: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有步驟的誦讀訓練。
     2.托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講述伯樂相馬的故事,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疏解文意。
     1.教師范讀。
     2.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
     3.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4.針對學生朗讀情況,教師適當點撥。
     5.學生齊讀。
     三、再讀課文,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 之間的關系的?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