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說課設計

字號: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善用豐富的想象、對偶、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方法的特點,并明確它們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愛、取、族”等實詞的用法,培養(yǎng)朗讀、背誦的能力。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本文善于從多種角度,具體、生動、細致地描寫藝術形象,并在此基礎上議論的寫作特色。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作者對秦亡原因的闡釋,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諷今、諷時刺世的寫作目的,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驕奢*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必然導致覆亡的道理。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賈誼寫了《過秦論》,其中心論點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贬槍h初的情況,主張施行仁政。同樣是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xiàn)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通過學習來體會。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正音。
    2.學生大聲地自讀。
    3.在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課上對照注解疏通全文,將疑點劃出,以備質疑、釋疑。
    4.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從總體上把握全文。
    三、學習第一段
    1.提問課后練習第一題答案,從總體上把握全文。
    2.找一學生讀第一段。
    3.學生齊讀。
    4.學生質疑、教師指導、明確重點掌握的詞。
    (1)需要掌握的重點實詞:
    六王畢:完了、結束
    北構而西折:動詞,架木做屋
    不霽何虹 雨止初晴
    (2)特殊用法
    四海一 “一”數(shù)→動 統(tǒng)一
    驪山北構而西折 “北”、“西” 名→狀 向北、向西 “驪山” 名→狀 從驪山
    未云何龍 “云” 名→動 出現(xiàn)云彩 “龍” 名→動 出現(xiàn)龍
    未霽何虹 “虹”名→動 出現(xiàn)虹
    歌臺暖響 “響”動→名 歌聲
    5.段意理解。
    本斷可分四層:
    第一層:開首十二字,交代時代背景,點出地理環(huán)境。 “?!?“出”雖是粗筆勾勒,但已顯愛憎,揭示了秦始皇統(tǒng)一后驕縱享樂,幾十萬勞動者的辛勞與血淚才換得阿房宮“出”。
    第二層:“覆壓……流入宮墻?!笨鋸埵址?,總寫阿房宮的宏偉規(guī)模?!案矇骸毖云鋸V,“隔 離”言其高。驪山,起伏不斷;二川,滔滔不絕,這兩句將宮殿趨向、座落地勢、規(guī)模之大形象鮮明地描繪出來。
    第三層:“五步……不知西東?!币源罅康膶ε?、排比等駢句,極力描繪、渲染了阿房宮內樓臺殿閣的宏偉、豪華,橋梁復道的奇麗、壯觀?!拔宀健?“十步”,寫出樓閣之密;廊腰飛檐,指出宮室之美。廊腰縵回突出曲線美;鉤心斗角突出結構美?!氨P盤焉、囷囷焉”,是概括各式各樣樓閣的形狀,像蜂房那樣邃密,如漩渦那樣紆回?!按2恢鋷浊f落”,擲筆長嘆,言非筆墨所能盡言。
    第四層:本段后部分。
    從行文上看,這部分帶過渡性質,從建筑寫到宮殿中人物的活動,“歌臺暖響”等四句既寫宮中歌舞之盛,也寫出這歡歌狂舞背后隱藏著宮人的無限悲戚。“—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重在寫人之感受,親疏各別,冷暖不均。
    6.小結“賦”的特點。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賦的特點是“鋪采摘文,體物寫志”。作者圍繞一個事物,就某一客觀對象反復描寫,多方渲染,極盡鋪陳之能事,以達曲傳其義,情盡意足之效果。本文的第三段就體現(xiàn)了上述特點。
    7.學生反復讀,嘗試背誦。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第一段,預習下幾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