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井游記》說課設計

字號: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體會本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教學重難點
     1.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掌握比喻的運用。教學準備
     1.準備課文朗讀帶。
     2.制作知識歸類和問題思考的投影。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能閱讀較淺易的文言文。學習文言文貴在積累,“滴水穿石”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學習這篇文章的方法主要是讀,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分以下幾步去做:
     第一步,通讀全文,解決字音字義問題,然后疏通文意。
     第二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由教師作總結、歸納,學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教學時間:自讀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游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景區(qū)。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游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作者借景抒感,給讀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題
    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jiān)助教。本文就寫于這一年的春天。
    三、朗讀課文,歸納段意
     1.要求: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jié)奏、重音,讀出作者喜悅的
    感情。
     (投影。)
     (1)讀準字的音,特別是一些難字。
     廿鵠鬣蘑蹇倩髻鬟浹乍澈面 曝呷
     (2)對一些較長的句子能恰當?shù)財嗑洹?BR>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歸納加點詞的意義。
     ①局促一室之內
     ②髻鬟之始掠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①呷浪之鱗,悠然自得
     然②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③吳廣以為然 . .
     2學生先朗讀后回答,老師歸納:
     “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種_.(1)當助詞,可譯為“的”,也可不譯,如①②;(2)當代詞,第三人稱,可代人。,也可代物,如③;(3)作動詞,可譯為“到、往”,如④。
     “然”的用法主要也有;_種:(一)用在形容詞詞尾,表示“……的彈子”,如①;(2)用在詞頭或句首,表示轉折如②;(3)?!罢_,對”的意思,如③。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聽讀并糾正自己的錯誤。) :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投影。)
     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第1自然段。 j‘凍風時作:凍風.冷風。作,起。局促一室之內:局促,拘束、局限。
     每冒風馳行:馳行,坐車出行。
     未百步輒返:輒,總是,就。 2.第2自然段。
     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
     土膏微潤: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潤;滋潤,潤濕。
     于時冰皮始解:于時,在這時。冰皮,河床上結冰的表面。潑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鱗浪層層:鱗浪,像魚鱗似的浪紋。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詞詞尾。新開,剛打開j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樣子。
     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hui面,洗臉。掠,梳掠。
     柔梢披風:披風,在風中散開。披,分開,散開。
     淺鬣寸許:淺嫩的麥苗高一寸左右。鬣,獸頸上的鬃毛,這里形容麥苗。
     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詞活用為動詞。
     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詞用為動詞,端起酒杯。
     紅裝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為驢,用作動詞,騎驢。
     凡曝沙之鳥:瀑,曬太陽。曝沙,在沙灘上曬太陽。
     呷浪之鱗:呷,吸而飲。鱗,借代魚。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毛羽鱗鬣,鳥的羽毛,魚鱗魚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未始,未嘗。
     3.第3自然段。
     夫不能以游墮事:墮,壞,耽誤。
     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瀟然,心中沒有牽掛的樣子。
     惟此官也:此官,當時作者任順行府儒學教授,是個閑職。
     而此地適與余近:適,正好。
     惡能無紀:惡,安、怎么。無紀,沒有記游的文章。 五、集體朗讀,思考討論
     (投影。)
     閱讀思考:
     1.北京一帶早春氣候有什么特征?
     2.寫城中余寒景象表達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蘇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寫的?
     4.第3自然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記敘描寫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試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