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教學設計

字號:

教學目標:
     1. 能準確識別并翻譯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現(xiàn)代文翻譯全文。
     3. 通過朗讀、討論等說出文中兒童所具有的品質。
     4. 學習古代少年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1. 用現(xiàn)代文翻譯全文。
     2. 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他們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難點:
     能準確識別并翻譯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是非常熟悉的。(請一位學生講故事)
     這個故事中的孔融留給我們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歲的他就已經知道人與人交往要學會謙讓,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他的家鄉(xiāng)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課本翻開至《陳太丘與友期》。
     二、整體感知
     1. 范讀:注意字詞的讀音和語句的停頓。
     2. 請學生自己找出本文應注意的字詞:舍(she) 不(fou)
     3. 學生自由朗讀
     4. 齊讀
     三、疏通文意
     1. 剛才同學們在老師范讀的基礎上進行了朗讀,但是對于有的語句的停頓,可能同學們還有疑問,為什么在這里要斷句呢?這就需要對文意有比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給大家?guī)追昼姇r間,小組內的同學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小組內四人討論合作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記下來。
     2. 質疑(關于字詞句)
     【明確】期日中:約定; 太丘舍去:離開(區(qū)分古今異義); 過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丟下、舍棄; 下車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比較簡潔,正因為如此,有的內容因為與上文重復,作者就會將其省略,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文言文初學者,像我們各位同學,帶來一些閱讀困難,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翻譯之前將省略的部分補充出來。我們試著將下面這個句子補充完整: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 這句話只是一個例子,文中還有幾處省略的地方,請同學們拿起筆,將本文中你認為是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屏幕顯示答案)
     5. 關于文章字、詞、句的難點我們大體已經梳理了一遍,有沒有同學可以給我們把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來。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學們的朗讀肯定會有所進步,我們再把文章齊讀一遍。
     四、討論探究:
     1. 在前面,同學們就文章的語句理解提出了許多問題,現(xiàn)在,我們文章已經理解了,現(xiàn)在同學們有沒有什么新的疑問呢?比方說,在人物刻畫、語言處理、主題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沒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的呢?
     2. 那么,我這里有幾個問題,希望大家動動腦筋。文章一共提到幾個人?(3個)主要人物有幾個?(2個)陳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對文章的兩個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的?(語言、神態(tài))
     同學們應該知道人物語言是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我們一起把這段對話朗讀一遍,看看誰先把這段話背下來。
     (讀背這段對話)
     4. 通過這段描寫,你認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樣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無信”“無禮”
     元方:明事理、懂禮儀;孝順;伸張正義;落落大方;
     5. 主題歸納(多角度思考)
     通過文章對這兩個人的描寫,以及對這兩人之間發(fā)生的事情的記敘,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元方:明事理、懂禮儀;
     不守信用、不懂禮貌
     友人
     知錯能改
     事情本身:啟示我們做人就要有有誠信,講禮儀。
     6. (題目合適嗎?)
     五、小結
     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努力的學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培養(yǎng)自己的誠信觀念。
     六、作業(yè)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