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綱》教案設(shè)計

字號:

【教學(xué)目的】:
    1、簡介作者及《水滸傳》。
    2、理清課文思路,明確線索及人物關(guān)系。
    3、具體分析“智押”及“智取”。
    【教學(xué)設(shè)計】:
    一、 導(dǎo)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國》,勇不勇看《水滸》?!币馑际钦f:三國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滸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的計謀同樣讓人拍案叫絕。不信,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智取生辰綱》,領(lǐng)略一下梁山好漢的計謀。
    二、 介紹作者、作品及相關(guān)背景
    1、本文是選自《水滸》71回本(也就是金圣嘆腰斬水滸,梁山108將排定座位即結(jié)束的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展示課件(一)(71回本封面)
    2、《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許多劇情是婦孺皆知的。大家已經(jīng)看過原著的影視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學(xué)說說楊志的出身及“押運生辰綱”前的主要遭遇?
    (楊志出身名門,是楊家將的后代,武舉出身,官至制使。后押運花石綱,在黃河遭風(fēng)浪而丟官,窮困賣刀時殺了潑皮牛二而被充軍。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的楊志當(dāng)然不甘心,后來得到大名府梁中書的賞識并受重用,派他押運生辰綱。)
    ◆展示多媒體課件(與楊志有關(guān)的影視畫面)
    (二)楊志失陷花石綱
    (三)楊志殺牛二被充軍
    (四)楊志比武受重用
    (五)楊志押運生辰綱
    三、分析小說情節(jié)
    1、生辰綱是什么東西?
    (為太師蔡京祝壽而進獻的大批財物,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是被搜刮來的不義之財。)
    2、生辰綱是誰取的?又是從誰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樣的方式取走的?
    (晁蓋、吳用等八條好漢;楊志;智取。)
    3、小說以“生辰綱”的爭奪為中心事件,采用了雙線結(jié)構(gòu),明線是什么?暗線是什么?
    (◆展示課件六:
    明線 —— 楊志押運生辰綱; 暗線 —— 晁吳智取生辰綱)
    4、請大家跳讀課文,篩選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動為歸納點,分別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明、暗兩條線索的故事情節(jié)。
    ◆展示課件七(情節(jié)與線索):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楊志押送生辰綱,這是明線:上路 —— 中計 —— 失綱
    一枝是好漢智取生辰綱,這是暗線:定計 —— 施計 —— 劫綱
    5、明、暗雙線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交接在一起?
    (六月初四正午;黃泥岡松樹林)
    四、分析文中之“智”
    1、晁、吳之“智”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黃泥岡的松樹林中,押綱的楊志和劫綱的晁蓋等人碰上了,他們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不是,是吳用精心安排設(shè)下圈套,等楊志來鉆)
    (2)為什么吳用安排這樣的時間和地點來取生辰綱呢?
    ①時間:六月初四正午,天氣有何特征?
    (十分炎熱,熱不可當(dāng),為松樹林休息和白勝賣酒作好準備,從中可以看出,這個時間是吳用精心挑選的,可說是智用天時;
    ②地點:為什么選黃泥岡、松樹林為劫綱的地點?
    (山岡可用來掩護,松樹林既可以誘敵休息又可以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nèi)的真實情況。為下文吳用取藥,下藥作好了準備。從中可以看出,這個地點也是精心挑選的,可以說是智用地利。
    (3)在“天時、地利”起作用后,晁蓋等又是如何發(fā)揮“人和”優(yōu)勢,通力合作,用計謀“智取生辰綱”的呢?
    ①晁蓋他們是以什么身份出現(xiàn)在楊志面前的?扮作客商有何用意?
    (扮客商,穩(wěn)住對方,初步消除楊志的疑心)
    ②楊志是*湖了,為什么他連下蒙汗藥這種勾當(dāng)也防不住,著了道兒?
    (晁蓋等人的戲演得好。佯爭酒,引誘對方,半瓢酒消盡了楊志的疑心。
    ③這蒙汗藥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下到酒里去的?
    (巧下藥,麻倒對方,半瓢酒放倒青面獸)
    ◆展示課件八(板書設(shè)計)
    晁、吳之“智”
    智用天時 —— 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 —— 黃泥岡松樹林
     一穩(wěn)—扮客商,穩(wěn)住對方(初消)
    智用人和 二誘—佯爭酒,引誘對方(消盡) 眾人巧演雙簧
    三麻—巧下藥,麻倒對方(放倒)
    2、楊志之“智”
    為了押運成功,楊志也殫精竭慮,絞盡腦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楊志的計謀?
    (1)他為什么不多帶兵?
    (為了掩人耳目,這叫“智藏行蹤”)
    (2)離京五七日后楊志對時間作了怎樣的調(diào)整?為什么要調(diào)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時,這說明他小心謹慎,這叫“智變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襲,而正午炎熱,恐怕連強盜也不愿出來活動。)
    (3)楊志一行人為什么放著寬平的官道不走,凈找些偏僻崎嶇的小徑自討苦吃?
    (這叫“智選路徑”。這樣難走的路徑,恐怕連歹人也不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