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教案設計

字號:

教案一
     一、教學角度:廣博的胸襟 宏大的抱負
     二、設計思路:1.作為千古名篇,本文不論是思想內涵還是寫作技巧,都有值得品讀講解的地方。但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實際,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課堂設計上面面俱到。因此,怎樣對教學內容進行斟酌取舍,做到“長文短教”,這是在備課過程中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本三例教案以此為設計原則,即:選擇一個恰當的“切入口”,突出重點,化解難點,解讀要點,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課文字詞句的理解翻譯則主要放在課外,要求學生借助課內外資料,進行自主學習。2.本例教案以理解感悟課文的立意美為中心,理清課文“由樓寫景,由景寫情,由情寫論”的寫作思路,重點體會古代政治家范仲淹的思想境界。
     三、實施過程:
     1.導入:以江總書記的“三個代表”和胡錦濤主席“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思想為媒介,引出范仲淹在本文中表達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3.研讀第5段。①學生齊讀;②要求學生對照注釋,展開討論,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翻譯成現代漢語,并談談自己的理解;③理解“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的意思,體會其中包含的對滕子京的勸勉和對自己的鞭策這一言外之意。④理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的句意,分析其中“二者”的所指,由此導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4.研讀第3、4段。①概括段意;②討論:第3段寫悲景抒悲情,找出體現“悲”的意味的詞句,翻譯品味;③討論:第4段寫喜景抒喜情,找出體現“喜”的意味的詞句,翻譯品味;④理解句式“登斯樓也,則有……者矣”;⑤討論:怎樣理解這兩段文字與第5段議論之間的關系?明確:這兩段景物描寫,實質是在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引出“古仁人之心”,借以表達自己的胸襟和抱負;⑥討論:這兩段的寫景抒情與第2段的景物描寫的區(qū)別與聯系。明確:第3段寫景旨在扣題,第4段寫景照應了第3段“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說法,通過表現“遷客騷人”面對悲喜兩景而產生的不同感受,引出下文的“古仁人之心”,借以表達自己的胸襟和抱負。
     5.討論小結:①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由樓寫景,由景寫情,由情寫論”的寫作思路;②將范仲淹的思想與今日共產黨人的思想加以比較,談談自己對范仲淹的胸襟和抱負的評價。
     6.齊讀全文。
     7.作業(yè):①參考相關資料,翻譯課文;②背誦全文。
     教案二
     一、教學角度:工整的對句 精當的煉字
     二、設計思路:《岳陽樓記》雖是一篇散文,但多用對句,且對仗工整;同時,作者在遣詞造句上頗費心思,語言極具表現力。本例教案擬以語言為切入口,披文入情,闡幽發(fā)微,進而領略文章的主旨和內涵。
     三、實施過程:
     1.導入:介紹江南三大名樓及相關詩文名句,簡評名句精當、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湖南省岳陽市的岳陽樓: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湖北武昌的黃鶴樓: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2.教師介紹作者,范讀課文,正音;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悟。
     3.研讀第2段。①找出其中的兩組對句,體會其妙處。明確:“銜遠山,吞長江”(“銜”和“吞”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湖與山、湖與江的關系,更使靜景富于動態(tài)美);“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運用對句,寫出了洞庭湖獨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時,為“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張本。“通”“極”二字寫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觀和恢弘的氣勢)。②齊讀第2段。
     4.研讀第3段。①速讀第3段,歸納要點。②找出其中兩組對仗為工整的對偶句,加以品味。明確:“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陰”“怒”“濁”三字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極富感染力?!芭枴边\用了擬人,似乎在為遷客騷人的不幸境遇而吶喊);“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兩句極寫天氣的昏暗陰沉?!半[”“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化靜為動,為畫面增添了動感)。③快速背誦第3段。
     5.研讀第4段。①速讀第4段,歸納要點。②找出本段對偶工整的兩句,并品味其妙處。明確:“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這組對句由上到下寫飛鳥游魚,用動感十足的畫面與上下文的靜態(tài)美景相映襯,富于趣味?!板\鱗”,指美麗的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浮光躍金”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展現了景物的動態(tài)美?!办o影沉璧”的語法結構、修辭方法跟上句相同,寫的是景物的靜態(tài)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兩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③快速背誦第4段。
     6.研讀第5段。①齊讀第5段,歸納要點。②分析討論本段表達方式與2、3、4段的不同。③找出本段的對偶句,分析其含義。明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句運用了互文的手法,借古仁人表明了自己的博大胸襟: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這同時也是對朋友滕子京的慰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這兩組對句具體表現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行狀,也蘊涵著作者對古仁人的欽敬和向往之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集中展示。當然也包含了對自己的鞭策和對友人的勉勵之意味)。④討論:怎樣評價本段所表現的范仲淹的思想?⑤快速背誦第5段。
     7.通過討論小結本文的語言特點。
     8.作業(yè):①參考相關資料,翻譯課文;②熟練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