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4個新詞和“欲、言、窮、更、
深、依、遇、只”等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說出兩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默寫這兩首古詩。
4.體會詩人借用登得高看得遠的意境所表達的那種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領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登鶴雀樓》,體會詩人借登高望遠的意境所表達的那種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2、學會生字“鶴。雀。依、欲、窮”,理解“濃、砍、窮、更”等詞在詩中的意思。
3、能說出全詩的意思。
4、、能背誦。默寫此詩。
教學過程
1、談話導人:
你喜歡古詩嗎?會背哪些古詩?能說出古詩的作者和朝代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位唐代詩人寫的詩。先學習王之煥寫的《登鶴雀樓》。
師簡介作者工之煥和鶴雀樓。
2、初讀古詩。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2)讀通古詩。
(3)借助插圖,試譯古詩,提出不懂的字詞。
3、講解詩句,體會意境。
(1)理解1,2句:
作者登上鶴雀樓,看到了哪些景物?景色如何、(落日和山河;景色壯麗)
白日依山盡:太陽靠著遠山慢慢地消失了。
(依:靠著,挨著;盡:消失。不見)
黃河人海流:黃河滾滾,流入大海。
(人海流:流入海)
(2)理解3,4句:
作者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色后,有何感想?
欲窮千里目:要想看到千里之外的風光。
(欲:想要;窮:窮盡、完;目:服力;千里:形容很遠)
更上一層摟:那就要再登上一層樓。(更:再)
(3)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4)這首詩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古詩教育我們目光要遠大,心胸要寬廣,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
4.指導朗讀,背誦。
(1)聽錄音,體會節(jié)奏及重音。
(2)指導朗讀:
白日||依山|盡,一(舒緩,控制音量,體現(xiàn)夕陽西沉之景)
黃河||人海|流,(停)(提高聲音,字字落實,讀出氣勢)
欲窮||千里|目,一(稍稍降低音量,強調千里)
更上||一層|樓,(停)(音調由低而高,強調一層樓)
(3)指名朗讀,齊讀。
(4)指導背誦,齊背。
5.作業(yè):
《作業(yè)本》上1(1)、2(1)、4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4個新詞和“欲、言、窮、更、
深、依、遇、只”等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說出兩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默寫這兩首古詩。
4.體會詩人借用登得高看得遠的意境所表達的那種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領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登鶴雀樓》,體會詩人借登高望遠的意境所表達的那種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2、學會生字“鶴。雀。依、欲、窮”,理解“濃、砍、窮、更”等詞在詩中的意思。
3、能說出全詩的意思。
4、、能背誦。默寫此詩。
教學過程
1、談話導人:
你喜歡古詩嗎?會背哪些古詩?能說出古詩的作者和朝代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位唐代詩人寫的詩。先學習王之煥寫的《登鶴雀樓》。
師簡介作者工之煥和鶴雀樓。
2、初讀古詩。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2)讀通古詩。
(3)借助插圖,試譯古詩,提出不懂的字詞。
3、講解詩句,體會意境。
(1)理解1,2句:
作者登上鶴雀樓,看到了哪些景物?景色如何、(落日和山河;景色壯麗)
白日依山盡:太陽靠著遠山慢慢地消失了。
(依:靠著,挨著;盡:消失。不見)
黃河人海流:黃河滾滾,流入大海。
(人海流:流入海)
(2)理解3,4句:
作者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色后,有何感想?
欲窮千里目:要想看到千里之外的風光。
(欲:想要;窮:窮盡、完;目:服力;千里:形容很遠)
更上一層摟:那就要再登上一層樓。(更:再)
(3)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4)這首詩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古詩教育我們目光要遠大,心胸要寬廣,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
4.指導朗讀,背誦。
(1)聽錄音,體會節(jié)奏及重音。
(2)指導朗讀:
白日||依山|盡,一(舒緩,控制音量,體現(xiàn)夕陽西沉之景)
黃河||人海|流,(停)(提高聲音,字字落實,讀出氣勢)
欲窮||千里|目,一(稍稍降低音量,強調千里)
更上||一層|樓,(停)(音調由低而高,強調一層樓)
(3)指名朗讀,齊讀。
(4)指導背誦,齊背。
5.作業(yè):
《作業(yè)本》上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