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游記:天賜絕景尕爾寺

字號:

早就聽人說玉樹州的尕爾寺十分的漂亮,于是便很想去那看一看。可到玉樹后一打聽,才知道去尕爾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原來尕爾寺位于囊謙縣境內臨近西藏邊沿的地方,玉樹州距囊謙有近200公里,從囊謙縣到尕爾寺還有百十公里,而且都是崎曲不平、容易塌方、極難行駛的穿山小道,一般的車輛是難以過去的。聽了這些話后,要去尕爾寺的念頭只得暫時在心中作罷了。
    說來也真算是與尕爾寺有緣,到玉樹的一天晚上,我和太太一起去看望一個朋友,他是我去年來玉樹時在賽馬會上認識的一位活佛,叫財坤仁波切。可不巧的是活佛到印度有佛事活動去了,活佛的弟弟塔江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當活佛的老母親雙手把一條潔白的哈達掛在我脖子上,又用藏傳佛教的禮節(jié)對我們行碰頭禮時,我被這位慈祥的藏族老媽媽的真情感動了,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接受佛教的禮儀。那天還碰上了活佛幾個來至海外的弟子,一個是意大利人,一個是以色列人,一個女士來至臺灣叫李依芬,交談中由她來當翻譯。當?shù)弥貭査戮褪秦斃せ罘鹱杂壮黾业乃略?、而且第二天他們就要到尕爾寺時,更是撩起我心中的情絲,談話中不免流露出我對尕爾寺的向往和憧憬。
    過了兩天,我突然接到活佛弟弟塔江打來的電話,他用生硬的漢語對我說,要開著活佛的車帶我們去看尕爾寺!我考慮到賽馬會只剩下一天就開幕了,他家里還有外國客人需要用車,就再三推辭。可真摯的塔江以藏族同胞特有的誠懇,在電話中斬釘截鐵的對我說:“就這樣定了,明天早晨5點整我去賓館接您!”原來是那天晚上,塔江看出了我也想去看尕爾寺的心思,但因車已滿員且有貴客不便,所以他才又做出了專門再送我一趟的決定??蛇@不是隨便說出的一句話呀,一天要往返近六百公里的山路,那可不是鬧玩兒的!
    2006年7月24日早晨,我們我們提前起床,坐上塔江開的車子,一路不停的向囊謙縣方向前進。當快到囊謙縣城時,車子在路邊的一個建筑工地旁停了下來,原來這里是財坤仁波切活佛正建設的一座佛學院,工程規(guī)模看起來不小,主殿建筑達五六層樓高,據(jù)說活佛為此佛學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塔江一邊跟我介紹著工程,一邊領我來到工地的后面,登上一個山坡后我才發(fā)現(xiàn),這個佛學的選址是何等的漂亮!佛學院坐北向南背靠大山,前面緊臨寬闊美麗的瀾滄江,這里也是瀾滄江上游最美的一段。但遺憾的是,我很想知道對面的山叫什么名字,但問了許多當?shù)氐娜怂麄円捕颊f不出山的名稱,我也只得將這座美麗而雄偉的山,就這樣稀里糊涂地寫在我們的記憶里了。
    在囊謙縣城簡單地吃些早飯,我們又繼續(xù)前行,一路上風光非常漂亮,我不時地叫塔江停下車來,隨手拍一些照片。因為我們計劃當天還要返回玉樹,也不敢在路上多耽擱,每次停下拍片總是匆匆忙忙。因為尕爾寺神奇的傳說一直在我腦海里翻騰,所以一路上我經常向塔江了解有關尕爾的情況??闪钗胰f萬沒有想到的是,到了尕爾寺卻沒有認出尕爾寺!正行進間,塔江問我看到了尕爾寺了沒有?我左看、右看,沒有發(fā)現(xiàn)有寺院的影子,弄得一頭霧水。塔江叫我往上看,我將頭伸出車窗一瞧,呀,只見在右邊山峰的臂膀上,矗立著一座建筑物。因為山太高,那建筑物看上去很小,但卻非常美麗、壯觀、醒目,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在一座險峻精美盆景山上,有人用獨具匠心安放上去的藝術品,看了真讓人叫絕、稱奇和不可思議,并發(fā)出一連串的驚嘆!真沒有想到尕爾寺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如此精彩!此刻是下午一點多鐘,我們已在路上連續(xù)奔馳了7個多時,給人的感覺是已經跑到了天邊,跑到了另一個神秘的世界。
    當我們轉過那座筆直的山峰,不見了尕爾寺的影子,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穿過那片森林,忽覺眼前猛然一亮,見一個水面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光輝,原來這就是在尕爾寺下,被人們稱為仙境的天池。只見兩岸群山環(huán)抱,池水清澈透明,山上林木相映,岸邊鳥語花香,讓人覺得清新優(yōu)美,心曠神怡,真乃是一個悠閑自在的去處。據(jù)有關資料介紹:這個天池總面積約8000平方米,最深處約30米,不過在我的印象里面積不算太大,但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十分精美的高山袖珍湖泊。
    離別美麗的天池,我們沿盤山公路繼續(xù)向上行駛,尕爾寺的全貌很快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原來尕爾寺位于一座海拔3700多米的高山上,那山的北面全是奇峰怪崖、寒風料峭,但南邊卻是略有坡度、溫暖向陽。尕爾寺的數(shù)百間建筑,就不規(guī)則的分布在山南邊的這個大山坡上,從下至上,直到山頂。我們第一次看到的那座建筑便位于山的巔峰,所以看上去才奇險無比,令人生畏。因為塔江和跟尕爾寺的大活佛有約,我們沒有敢在山下的寺院停留,便開著越野車一直向山上爬去,大約轉過了十幾道彎子,才終于到達了山頂。但由于山頂上的路過于險要,又加上頂峰的一個大殿正在施工,車子沒法再往上開,我們只得下車步行,向山頂攀去。哪知那通向山頂?shù)穆肥窃诎肷窖祥_鑿的,有些路段就是從懸崖頂上通過,走上去的確有些擔驚受怕,總是不敢直起腰走路,不敢向山下張望,行走在這樣的道路上,倒是真切領會了“不堪回首”一詞的含義。
    在塔江的攙扶幫助下,我們終于貓著腰走到了大活佛住的殿堂,也就是我們在山下看到的處的建筑。說真心話,說是上到了山頂,倒不如說是爬到了山頂更為確切一些。尕爾寺的大活佛是我認識的財坤仁波切活佛的師傅,因為有塔江引見,大活佛熱情的接待了我們,給我們一個個誦經摩頂之后,又讓我們坐下喝水、吃點心,并嘮了一些相關的話題。聽塔江說,他是當?shù)刈钣忻拇蠡罘?,一般人是難得一見的,況且今天又得到了大活佛的摩頂,那我們也真三生有緣了。因為我聽人說,這個寺院的鎮(zhèn)寺之寶就是當年文成公主帶來的一個經筒*,便向大活佛提出想去看一看。大活佛經過思索以后,答應了我的請求,并安排僧人領我們去看。我感到十分慶幸,因為我知道,這個經筒*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看的,許多到尕爾寺想看這鎮(zhèn)寺之寶的人都被拒之門外,難得如愿。
    存放文成公主經筒*的大殿,緊挨著大活佛住的殿堂,都在尕爾寺、最險要的地方,而且去藏經筒*的大殿,還要經過一個一米多寬、十余米長的險隘,旁邊就是峭壁深淵,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境。我們小心異異地走過這段路程,來到藏經筒*的大殿跟前,不由地產生一個疑問:當初這個大殿是怎么建起來的?那么多建筑用材就是通過這條路運來的嗎……正思忖間,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走進了大殿的走廊。這時有一位僧人走上前來,雙手合十對我們一邊行禮一邊說話,經塔江翻譯,才知道這里是不允許女人進入的,我太太被擋在了殿堂的門外。她有些憤憤不平,說“沒有想到這本來是女人帶來的東西卻不讓女人看,這一定不是文成公主的意愿!”
    在太太的怨聲載道聲中,我們進入了那個大殿。在大殿最南頭的一個大房間里,一共有放有五個大紅描金的經筒*。靠南邊放著的兩個經桶*一大一小,靠北邊放的3個則都顯得小些。兩個僧人正在用手拉著皮帶,轉動著靠南邊的兩個經桶,靠外邊坐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僧人,還有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和尚在旁邊玩耍。據(jù)說這些經筒*由寺院的僧人輪流轉動,一天到晚、一年到頭從不停息,自該經筒*裝好后,千余年來一直如此。我十分佩服佛家弟子的真誠、信仰和意志,但又對這種說法有些懷疑,就問是不是真的如此?坐在外邊轉經筒*的老僧人對我說,除了歷有一次戰(zhàn)亂停過,再就是在“*”中停過一次,除此之外一直就沒有停過。我又問他這四個經筒*哪一個是文成公主送的?他說就是靠南邊最外頭的一個。不過我們之間的交流,都得有漢話講得半生不熟的塔江翻譯。我對老僧人的回答表示滿意,同時也為他的敬業(yè)精神所感動。覺得在這天外絕頂上,有一顆顆赤誠的佛門弟子的心臟在晝夜不停地跳動。
    由于來時覺得道路特別險要,沒敢多看這里的風光。離開山頂?shù)姆鸬顣r,我們才發(fā)現(xiàn)尕爾寺的風光確實很美。只見山上到處是灰黑色的奇峰怪石,那色彩給人的印象,就覺得這些山峰好像是用生鐵鑄成的。那些山峰形狀各異,千姿百態(tài),有的像球,有的若柱,有的如門,有的似墻,也有一些山石狀若各類動物,你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說它像什么動物都可以。為了展示這些千奇百怪的石頭陣容,山頂上整體顯得樹木較少,偶爾碰上幾株,也足以讓人稱奇。這些飽經風霜的勁松古柏,一棵形狀獨特,姿勢優(yōu)美,枝葉蒼勁,性格剛強,在奇石的狹縫中頑強的生存著,充分展示了大自然中生命的美。更有那迎風飛舞的五彩經幡,滿山披掛,到處纏繞,接連不斷,直至山巔。再從這里向四下張望,只見群山變低,萬木覺遠,路若蛇舞,房似盒形,水如明鏡,云如流煙,親臨其境,自生百感,不由地讓人從心底喊出:啊,這里真乃是佛山、神山、仙山也!
    一是因為我們必須要當天返回,二是時間已經到了下午兩點多鐘,山下寺院的僧人們還在等我們吃午飯,美景再好因時間不能耽擱,我只得匆匆拍了些照片,就坐上車往山下趕。路上,忽見有三輛越野車停在半山腰里,幾個游人下車,正在與一群鹿樣的動物玩耍,塔江告訴我,那就是人們所說的巖羊(也叫石羊)。原來,尕爾寺的地理位置較為偏遠,這里除了僧人之外,其他的人很少來到這里。由于寺院里的僧人們一直奉行佛教所提倡的大慈大悲、生命平等的思想,多年來僧人們一直與山里的動物和睦相處,從不殺戮。時間一長,僧人們和山里的動物成了朋友,寺院中常棲息著各種珍禽異鳥,一些獼猴、巖羊等動物,也經常自由出入寺院,與僧人們親密接觸。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也是尕爾寺獨有的自然景觀。但據(jù)說由于這幾年游客的逐漸增多,有些人又不注意善待動物,看到這種現(xiàn)象已經不太容易了。我叫塔江減緩車速,慢慢地接近巖羊,也想看一看這神奇的物種。沒有想到對面越野車上的人見我們過來,怕不好錯車,就在車上長時間按著喇叭,催促山下正與巖羊的玩耍的人快走。他這一按喇叭可不要緊,人沒有催走,一大群巖羊卻被嚇得箭一般四處逃散了。
    到寺院吃午飯的時候,我一直還對沒有拍到巖羊耿耿于懷,不住地重復著剛才的事情。塔江安慰我說,一會兒等我們吃過飯,說不定那些巖羊又會回來了。直到老尼姑微笑著,用那黑黢黢的雙手,端來奶茶放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才緩過神來,用僅會說的一句藏語“扎西德勒”表示感謝。這里應該是寺院里一個招待客人的地方,四周擺著鋪有藏式條毯的木沙發(fā),沙發(fā)前放著許多類似茶幾樣的木桌,桌上擺放著許多藏式點心,還有水果、飲料、牛羊肉等,非常豐盛,可就是沒有一樣是從廚房里剛做好的。牛羊肉我們是沒敢問津,據(jù)說是因為海拔高的緣故,藏民煮的牛羊肉最多有七成熟。而且那一天上的是風干羊肉,看上去就象能燒火的干柴塊。只見塔江和另一位藏族朋友拿出利刀,一塊塊割下后放進嘴里,嚼得津津有味,令我羨慕不已。出于禮貌,我和太太先喝完老尼姑端來的奶茶,接著拿起一個碩大的干饃饃分而食之。倒是飲料十分可口,雪碧、可樂喝了幾聽,頓覺五竅生津,渾身舒爽,非常痛快。令我感到新奇的是,這個寺院招待客人沒有主人作陪,而是在山上見過大活佛后,在場的老管家從腰間摸出一個鑰匙交給塔江,塔江就用那鑰匙打開了這客廳的大門,我們進去坐好準備用餐時,老尼姑才進去倒茶水的。我問塔江是什么原因?塔江說:“因為我們是最可信賴、貴的客人,要不管家能直接把鑰匙交給咱嗎!”我聽后既受寵若驚,又半信半疑,冷不防當了回高貴客人,心里倒也覺得有幾分愜意。
    我們參觀了山下的一個大經殿,看了一會兒僧人的佛事活動之后,由于要趕路,就匆匆向僧人們告別,僧人們有禮貌的將我們送出寺院的大門。走到剛才見到巖羊的地方,四處張望也沒見到有一只巖羊,這倒真讓人生出幾分惋惜和惆悵來。其原因并不完全是因為沒有拍到巖羊的照片,我在想,在這純潔、原始、自然的境地,我們這些帶著先進數(shù)字裝備、披著時代文明外衣的來者,有什么理由來打攪僧人們的平靜心緒?干擾巖羊和動物們無憂慮的自由生活?如果這里能永久的成為天外凈土、自由樂園,那才真正稱得上是一個完美的世界呢!
    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尕爾寺,離開了這個曾經讓諸多人感到神奇而又十分向往的地方,但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那里的花草、樹木、那里的經幡、巖羊……那里的一切卻永久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