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群雕

字號:

《秦始皇兵馬俑群雕》 陶制群雕,秦朝制作,出土于陜西臨潼。
    俑,是我國古代墓葬中摹仿人形而制作的一種隨葬品,最早起源于東周,在秦漢和唐代最為盛行,其中陶俑的數(shù)量最多,藝術(shù)價值也。由于俑是代替活人殉葬的陪葬品,而早期的殉葬者都是社會下層人物,俑的形象無疑是當時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體現(xiàn)了時代的風格,并具有創(chuàng)作自由,生動活潑等特點。它在中國古代雕塑藝術(sh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國古代雕塑區(qū)別于西洋雕塑的一個重要類型。舉世聞名的陜西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出土的數(shù)以千計的陶俑就是這種藝術(shù)最杰出的代表。
    整個秦始皇兵馬俑坑占地面積達二萬多平方米,其中以一號坑最為壯觀。這一俑坑位于秦始皇陵東側(cè)約1.5公里處,占地一萬四千多平方米。在青磚鋪底的地面上排列著面向東方的陶俑和陶馬多達六千余件,組成了一個由戰(zhàn)車、步兵相間排列的嚴整方陣。二號俑坑面積也達一萬多平方米,有兵馬俑一千多件,是由戰(zhàn)車、騎兵、弩兵和步兵等兵種組成的混合陣容;三號俑坑面積約520平方米,有戰(zhàn)車一乘,武士俑68個;二號和三號坑中間還有一條面積近五百平方米但沒有放置陶俑的坑。這四個坑的位置完全符合古代兵書的布陣原則,布局嚴謹而完整,場面恢宏壯觀,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它是中國統(tǒng)一后秦王朝強大武力的象征,也是當時生機勃勃的時代特征的完美體現(xiàn)。
    然而,這數(shù)以千計的大型陶俑,不僅在宏大的氣勢上給人以深刻印象,而且還在人物形象的刻劃上達到了中國古代雕塑的一個高峰,表現(xiàn)出極高的寫實技巧。這些陶俑一般高約1.80米,最矮的也有1.75米,高的則達2米。它們幾乎包括了各個等級和兵種的古代軍人,從容貌到服飾上都不相同,形象極其生動自然,并且體現(xiàn)出因地域不同而具有的生理面貌上的細微差別和人物豐富的性格特點,同時,這些多樣的容貌和性格,又都融合在全軍龐大雄壯的氣勢之中,形成了高度的統(tǒng)一感。陣營中的陶馬則以其矯健的肢體和警覺的神態(tài)顯示了我國古代雕塑家對動物塑造的高超技術(shù)和深厚的工藝傳統(tǒng)。從散落在周圍的腐爛的木頭和青銅遺跡來看,所有這些陶俑原本都裝備了實戰(zhàn)中使用的矛、戈、劍和弓弩等兵器??梢韵胂?,陶俑剛完成時那刀槍林立、全副武裝的龐大陣營該是何等的輝煌和壯觀?。?BR>    象這種規(guī)模巨大,在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等多方面都有很高水平的雕塑藝術(shù),不論在我國還是在世界的歷都是罕見的,無愧于“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美譽。
    跪射武士俑
    將軍俑
    陶制,高197厘米,秦俑,出土于陜西臨潼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
    秦始皇的兵馬俑分步兵俑和騎兵俑兩個主要兵種,每個兵種又有士兵、軍吏和將軍的區(qū)別。這些雕像雖然都是類型化的人物,但并不千篇一律,幾乎每一件陶俑都有其典型的性格特征。以將軍俑為例,秦朝的雕塑家們不僅塑造了不同的外形特征,而且還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個性和氣質(zhì)。有的聰慧機敏,血氣方剛,有的深謀遠慮,運籌帷幄,還有的老成持重,遇事不驚……雕塑家們在藝術(shù)上的處理是如此得出色,以至于我們感覺到他們距離自己并不遙遠,都是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人物。這件《將軍俑》就是很好的例子。
    雕像中的將軍身材高大,前庭飽滿,二目炯炯有神。他頭戴燕尾長冠,身披戰(zhàn)袍,胸前覆有鎧甲,雙手相握置于腹前,或許左手本來還按著什么武器。他的神態(tài)剛毅自然,沉穩(wěn)平靜,表現(xiàn)出身經(jīng)百戰(zhàn),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和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的百倍信心,是當時秦朝威鎮(zhèn)四海的強大軍隊中上層武官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