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西南東西簸箕山相連,山下是一片低洼的沼澤地,人們稱它為簸箕洼。相傳有位心靈手巧的老石匠,家境貧寒,下無寸土,上無片瓦,以打石糊口。他既無兒又無女,老婆過世后,他在簸箕洼邊搭了個草棚藏身。每次外出給人打石回來,小草棚里僅有的日用什物都被人拿光。老石工便在云龍山上選·塊大青石.精雕細(xì)刻了一條造型可愛的石狗,為他看門。說也奇怪,自那以后,哪怕他外出一兩個月回來,家里連一針一線也不少。老人雕的石狗能守夜看門的消息傳開了。山下的地主老財王六,看在眼里,癢在心里,一心想讓石狗為他看家。老石匠怎么也舍不得把這條狗讓給別人,王六便仗勢搶走了石狗,誰知白天搶走夜里石狗又跑回到主人的草棚里。王六不死心,又把石狗強(qiáng)行搶走,用鐵鏈拴在自家門前石柱上。石狗就是不愿為王大看家,夜間咬斷鐵鏈.又跑回主人身邊。王六火了,便把石狗扔到湖里。傷心的老石匠多次下水打撈,也沒有尋覓到石狗的影子。不知又過了多少年,人們拓深湖底時,挖出了那條石狗,老人又把它放在草棚前看門,但它已不“靈”了,因為它早就淹死了。老石匠為了紀(jì)念心愛的伙伴,便把它置于簸箕山箕洼改名為“石狗湖”。
“狗不嫌家貧”,焉可疑耶?
“狗不嫌家貧”,焉可疑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