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竇娥冤》教案

字號: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
    2.結(jié)合“單元知識和訓練”,掌握研究性閱讀的特點,學會研究性閱讀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黑暗和統(tǒng)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2.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紹元雜劇的體制。
    教學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jié)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jié)高潮的認識。
    教學方法:講授與研究性閱讀相結(jié)合。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介紹關(guān)漢卿:
    關(guān)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xiàn)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早也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說他:“生而凋攪,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籍風流,為一時之冠?!?BR>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guān)漢卿不滿社會現(xiàn)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xiàn)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chuàng)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xiàn)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風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紹元雜劇: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①結(jié)構(gòu):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xiàn)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xiàn)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jié),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diào)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gòu)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gòu)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diào)(樂調(diào))、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guī)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diào)的一套曲子,其宮調(diào)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guī)定。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辟e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指導閱讀
    1.閱讀“自讀提示”中與本折有關(guān)的情節(jié)。
    2.閱讀課文。
    3.提問式闡述:文學公認課文所選部分是全劇的高潮。但在前兩折里,已經(jīng)把竇娥受害的故事情節(jié)交待得清楚明白。竇娥與張驢兒的沖突,竇娥在公堂上的斗爭,都已在前兩折里表現(xiàn)出來,那么高潮為什么出現(xiàn)在第三折里?
    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發(fā)現(xiàn);第三折里僅有竇娥指天發(fā)誓,刑場受戮,故事情節(jié)簡單,而構(gòu)成竇娥矛盾沖突的對立面,如社會惡勢力的代表張驢兒、元代殘酷統(tǒng)治的典型官府都隱藏在幕后,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更沒有高潮,可見,全劇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與戲劇本身的特點分不開的。
    戲劇本身的特點是什么呢?那就是劇作家在劇本中,除了精心構(gòu)思戲劇的矛盾沖突外,還要匠心獨運地安排曲牌、唱詞、說白,以便創(chuàng)造條件,讓演員在舞臺上盡情地演出。
    4.提問:在課文中共出現(xiàn)多少曲牌?都屬什么宮調(diào)?
    明確:共出現(xiàn)10個曲牌,都屬于正宮調(diào)。
    5.提問:根據(jù)10個曲牌和故事情節(jié),把課文分成若干層次。(按“思考和練習”一的要求)
    明確:10個曲牌有3個層次。使劇情有張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第1層是[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大意是竇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層是[倘秀才]至[鮑老兒]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告別婆婆。第3層是[耍孩兒]至[煞尾]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發(fā)下三大誓愿。
    6.分析第1層。齊讀第1層兩支曲子。
    7.提問:竇娥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確: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為竇娥的沖突對象隱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于內(nèi)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gòu)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里,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神圣的東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竇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對人間的邪惡殘暴竟無動于衷,所以竇娥唱出:“……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钡某~時,便自然得到了人們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