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了解拉丁美洲的范圍、位置特點及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在世界交通上的重要地位。掌握其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分布及成因。在以上學習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拉丁美洲自然資源的特點及分布。
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讀圖說明地理事物特征及分布的能力,并通過學習地形、位置對拉美氣候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的能力,并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在世界交通上的重要地位。掌握拉美地形和氣候特點,自然資源特點、分布。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并初步學會分析地形、位置對拉美氣候的影響。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拉丁美洲政區(qū)圖、拉丁美洲地形圖,投影片:拉美氣候類型、拉美礦產(chǎn)、動物資源、巴拿馬運河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前一章,我們學習了以經(jīng)濟發(fā)達的英語國家——美國、加拿大所組成的北美政區(qū)。從美國向南越過邊境,就進入墨西哥,也就進入了我們今天的主題——拉丁美洲。
【板書】第一節(jié) 政區(qū)和自然環(huán)境
一、范圍和國家
【讀圖提問】觀察拉丁美洲政區(qū)圖,說出拉丁美洲與南美洲在范圍和概念上有何不同?想一想,拉丁美洲所包含國家與北美國家有何不同?(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首先要明確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在概念上有根本差別。
北美洲、南美洲是自然地理分區(qū)概念,二者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而北美、拉丁美洲是政區(qū)的概念,二者不僅以區(qū)域,還以語言、文化及國家類型為依據(jù)劃分。如前所述,北美以經(jīng)濟發(fā)達的英語國家為主,包括加拿大和美國。而拉丁美洲,范圍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qū)。顧名思義,這一區(qū)域都屬于拉丁語系國家,有著相似的民族、歷史、文化背景,而且同屬于發(fā)展中國家。
如進一步劃分,拉丁美洲的國家和地區(qū)范圍又可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為兩部分,它們和南、北美洲的關系可歸納如下:
【投影片】
拉丁美洲(33國)
北部;墨西哥高原
中美地峽
西印度群島
(屬于北美洲)
南部:南美洲
【讀圖訓練】
1.指圖說出拉丁美洲面積大、緯度高、輪廓狹長的分別是哪些國家?
2.找出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委內(nèi)瑞拉、哥倫比亞、秘魯、智利等國家的位置及首都的名稱。
3.讀圖分析拉丁美洲的海陸位置。
(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部地區(qū)瀕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
4.在緯度位置方面,拉丁美洲被哪幾條特殊緯線穿過?(赤道穿過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
與哪個大洲相似?(與非洲相似)
想想會造成什么影響?(熱帶面積廣大)
被赤道穿過的國家有哪幾個?(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巴西)
【板書】二、西印度群島和火地島
【提問】讀圖找出拉丁美洲的島嶼主要分布在哪?找到西印度群島,看看其分布及組成,找到其中大的國家。(學生回答略)
【板書】1.西印度群島
【指導閱讀】課本112頁“讀一讀”,了解西印度群島得名,由1 200多個島嶼組成,分屬十多個國家。古巴是大的島國。
2.火地島和麥哲倫海峽
【讀圖提問】指圖說出南部大的島嶼是哪一個?其與南美大陸之間是什么海峽?想一想其位置的重要性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拉丁美洲南端島嶼中大的是火地島,它與南美大陸之間隔著麥哲倫海峽。顧名思義,“麥哲倫海峽”是因1520年麥哲倫首次航行通過這里而命名。當時,南部大島上的居民燃起堆堆篝火引起了船員的注意,因而,這個有火光的島就被稱為“火地島”。麥哲倫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而且,由于接近南極大陸,也成為通往南極的碼頭和南極考察船只的物資補給站。許多南極探險隊都是從火地島上的烏斯懷亞港出發(fā),駛往南極的。
【提問】船只從大西洋到太平洋,除了經(jīng)過麥哲倫海峽,還可以走哪條水路?(巴拿馬運河)
【板書】三、巴拿馬運河
【指導自學】我們曾學習過蘇伊士運河,回想一下我們從幾個方面學習蘇伊士運河的?閱讀有關巴拿馬運河的課文,分組討論應從幾方面歸納巴拿馬運河的相關知識,并列出一個提綱,根據(jù)提綱做一個有關巴拿馬運河的簡單介紹。
【學生閱讀,分組討論,并派代表回答】
【教師幫助歸納】關于巴拿馬運河——
①位置:
②開鑿時間:
③長度、寬度及深度
④通航能力:
⑤運河的重要意義:
③主權的歸屬問題:
(具體內(nèi)容略)
【學生練習】課本113頁“做一做”,填寫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的對比表。
【讀圖提問】讀拉丁美洲地形圖,觀察拉丁美洲主要地形有哪幾類?其西部和東部地形各有什么特征?(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板書】
四、高原、山地和平原
1.西部:高大山系縱貫南北
①北部: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
②南部:安第斯山——世界長的山脈
(屬于科迪勒拉山系南段,南北延伸約9 000千米。平均海拔3 000米以上,有很多6000米以上的高峰。是火山地震的多發(fā)地帶。)
2.東部:高原、平原相間分布
【讀圖提問】觀察南美洲東部自北向南分布著哪些高原和平原?大的高原和大的平原是哪一個?主要在哪個國家?(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并講述】
①亞馬孫平原——世界大的平原。由亞馬孫河沖積形成,平原地勢低平,在海拔150米以下,密布著世界大的一片原始熱帶雨林。(有關亞馬孫河與亞馬孫熱帶雨林,在《巴西》一節(jié)中會詳細學習。)
一、使學生了解拉丁美洲的范圍、位置特點及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在世界交通上的重要地位。掌握其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分布及成因。在以上學習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拉丁美洲自然資源的特點及分布。
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讀圖說明地理事物特征及分布的能力,并通過學習地形、位置對拉美氣候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的能力,并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在世界交通上的重要地位。掌握拉美地形和氣候特點,自然資源特點、分布。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并初步學會分析地形、位置對拉美氣候的影響。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拉丁美洲政區(qū)圖、拉丁美洲地形圖,投影片:拉美氣候類型、拉美礦產(chǎn)、動物資源、巴拿馬運河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前一章,我們學習了以經(jīng)濟發(fā)達的英語國家——美國、加拿大所組成的北美政區(qū)。從美國向南越過邊境,就進入墨西哥,也就進入了我們今天的主題——拉丁美洲。
【板書】第一節(jié) 政區(qū)和自然環(huán)境
一、范圍和國家
【讀圖提問】觀察拉丁美洲政區(qū)圖,說出拉丁美洲與南美洲在范圍和概念上有何不同?想一想,拉丁美洲所包含國家與北美國家有何不同?(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首先要明確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在概念上有根本差別。
北美洲、南美洲是自然地理分區(qū)概念,二者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而北美、拉丁美洲是政區(qū)的概念,二者不僅以區(qū)域,還以語言、文化及國家類型為依據(jù)劃分。如前所述,北美以經(jīng)濟發(fā)達的英語國家為主,包括加拿大和美國。而拉丁美洲,范圍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qū)。顧名思義,這一區(qū)域都屬于拉丁語系國家,有著相似的民族、歷史、文化背景,而且同屬于發(fā)展中國家。
如進一步劃分,拉丁美洲的國家和地區(qū)范圍又可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為兩部分,它們和南、北美洲的關系可歸納如下:
【投影片】
拉丁美洲(33國)
北部;墨西哥高原
中美地峽
西印度群島
(屬于北美洲)
南部:南美洲
【讀圖訓練】
1.指圖說出拉丁美洲面積大、緯度高、輪廓狹長的分別是哪些國家?
2.找出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委內(nèi)瑞拉、哥倫比亞、秘魯、智利等國家的位置及首都的名稱。
3.讀圖分析拉丁美洲的海陸位置。
(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部地區(qū)瀕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
4.在緯度位置方面,拉丁美洲被哪幾條特殊緯線穿過?(赤道穿過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
與哪個大洲相似?(與非洲相似)
想想會造成什么影響?(熱帶面積廣大)
被赤道穿過的國家有哪幾個?(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巴西)
【板書】二、西印度群島和火地島
【提問】讀圖找出拉丁美洲的島嶼主要分布在哪?找到西印度群島,看看其分布及組成,找到其中大的國家。(學生回答略)
【板書】1.西印度群島
【指導閱讀】課本112頁“讀一讀”,了解西印度群島得名,由1 200多個島嶼組成,分屬十多個國家。古巴是大的島國。
2.火地島和麥哲倫海峽
【讀圖提問】指圖說出南部大的島嶼是哪一個?其與南美大陸之間是什么海峽?想一想其位置的重要性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拉丁美洲南端島嶼中大的是火地島,它與南美大陸之間隔著麥哲倫海峽。顧名思義,“麥哲倫海峽”是因1520年麥哲倫首次航行通過這里而命名。當時,南部大島上的居民燃起堆堆篝火引起了船員的注意,因而,這個有火光的島就被稱為“火地島”。麥哲倫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而且,由于接近南極大陸,也成為通往南極的碼頭和南極考察船只的物資補給站。許多南極探險隊都是從火地島上的烏斯懷亞港出發(fā),駛往南極的。
【提問】船只從大西洋到太平洋,除了經(jīng)過麥哲倫海峽,還可以走哪條水路?(巴拿馬運河)
【板書】三、巴拿馬運河
【指導自學】我們曾學習過蘇伊士運河,回想一下我們從幾個方面學習蘇伊士運河的?閱讀有關巴拿馬運河的課文,分組討論應從幾方面歸納巴拿馬運河的相關知識,并列出一個提綱,根據(jù)提綱做一個有關巴拿馬運河的簡單介紹。
【學生閱讀,分組討論,并派代表回答】
【教師幫助歸納】關于巴拿馬運河——
①位置:
②開鑿時間:
③長度、寬度及深度
④通航能力:
⑤運河的重要意義:
③主權的歸屬問題:
(具體內(nèi)容略)
【學生練習】課本113頁“做一做”,填寫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的對比表。
【讀圖提問】讀拉丁美洲地形圖,觀察拉丁美洲主要地形有哪幾類?其西部和東部地形各有什么特征?(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板書】
四、高原、山地和平原
1.西部:高大山系縱貫南北
①北部: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
②南部:安第斯山——世界長的山脈
(屬于科迪勒拉山系南段,南北延伸約9 000千米。平均海拔3 000米以上,有很多6000米以上的高峰。是火山地震的多發(fā)地帶。)
2.東部:高原、平原相間分布
【讀圖提問】觀察南美洲東部自北向南分布著哪些高原和平原?大的高原和大的平原是哪一個?主要在哪個國家?(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并講述】
①亞馬孫平原——世界大的平原。由亞馬孫河沖積形成,平原地勢低平,在海拔150米以下,密布著世界大的一片原始熱帶雨林。(有關亞馬孫河與亞馬孫熱帶雨林,在《巴西》一節(jié)中會詳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