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5)軟件維護任務
軟件維護的任務包括:檢查用戶的要求和說明書,同用戶和開發(fā)者商討,檢查程序和文檔,確定程序錯誤的性質和位置,研究程序的修改可行性和修改可能引起的后果,對改變部分進行編碼,修改程序文檔和程序庫、數(shù)據(jù)庫等。
考點(16)維護的副作用
維護的副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修改程序的副作用,修改數(shù)據(jù)的副作用和文檔資料的副作用等。
考點(17)軟件文檔
軟件系統(tǒng)的文檔可以分為用戶文檔和系統(tǒng)文檔。
(1)用戶文檔。用戶文檔的目的是使用戶了解系統(tǒng),使用戶獲得對系統(tǒng)的準確的初步印象。它應該包括功能描述、安裝文檔、使用手冊、參考手冊和操作員指南等內容。
(2)系統(tǒng)文檔。是指從問題定義、需求說明到驗收測試計劃等一系列與系統(tǒng)實現(xiàn)有關的文檔。
2.5軟件質量評價
考點(18)軟件質量
軟件質量可分解成6個要素,它們分別是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維修性和可移植性。
我們應從以下3個方面把握軟件質量的概念:
(l)軟件需求是衡量軟件質量的基礎。
(2)規(guī)定了的標準是軟件開發(fā)必須遵循的準則,如果軟件項目未能按標準開發(fā),其質量必定是低劣的。
(3)軟件通常有著一些不做明文規(guī)定的隱含需求,如果開發(fā)的軟件已經(jīng)滿足了明文規(guī)定的需求,卻沒有滿足隱含的需求,那么軟件產品的質量仍然是有問題的。
考點(19)軟件質量的度量
軟件質量的度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l)與產品有關的特性。與產品有關的特性有正確性、健壯性、效率、安全性、可用性、風險性和可靠性等。
(2)與產品修改有關的特性。與產品修改有關的特性有可理解性、可維護性、適應性和可測試性等。
(3)與產品轉移有關的特性。與產品轉移有關的特性有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和互運行性
考點(20)保證軟件質量的手段
復審:是在軟件生命周期每個階段結束之前,都采用一定的標準對該段產生的軟件配置成分進行嚴格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檢測。
復查:是檢查已有的材料,以斷定在軟件生命周期某個階段的工作是否能夠開始或繼續(xù)。
管理復審:是向開發(fā)組織或使用部門的管理人員提供有關項目的總體狀況、成本和進度等方面的情況,以便他們從管理角度對開發(fā)工作進行審查。
測試:包括測試計劃、測試過程和測試結果3個階段。
2.6 軟件管理
考點(21)軟件管理的職能
軟件管理的主要職能包括:組織管理、人員管理、資源管理、計劃管理和版本管理。
考點(22)標準化
軟件工程標準化涉及軟件開發(fā)程序、軟件設計、文檔制作和項目管理4個方面。
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步驟來實施全面質量控制:
(1)實行工程化開發(fā)。
(2)實行階段性凍結與改動控制
(3)實行里程碑式的審查與版本控制。
(4)實行面向用戶參與的原型演化。
(5)全面測試。
(6)引入外部監(jiān)理與審計
軟件維護的任務包括:檢查用戶的要求和說明書,同用戶和開發(fā)者商討,檢查程序和文檔,確定程序錯誤的性質和位置,研究程序的修改可行性和修改可能引起的后果,對改變部分進行編碼,修改程序文檔和程序庫、數(shù)據(jù)庫等。
考點(16)維護的副作用
維護的副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修改程序的副作用,修改數(shù)據(jù)的副作用和文檔資料的副作用等。
考點(17)軟件文檔
軟件系統(tǒng)的文檔可以分為用戶文檔和系統(tǒng)文檔。
(1)用戶文檔。用戶文檔的目的是使用戶了解系統(tǒng),使用戶獲得對系統(tǒng)的準確的初步印象。它應該包括功能描述、安裝文檔、使用手冊、參考手冊和操作員指南等內容。
(2)系統(tǒng)文檔。是指從問題定義、需求說明到驗收測試計劃等一系列與系統(tǒng)實現(xiàn)有關的文檔。
2.5軟件質量評價
考點(18)軟件質量
軟件質量可分解成6個要素,它們分別是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維修性和可移植性。
我們應從以下3個方面把握軟件質量的概念:
(l)軟件需求是衡量軟件質量的基礎。
(2)規(guī)定了的標準是軟件開發(fā)必須遵循的準則,如果軟件項目未能按標準開發(fā),其質量必定是低劣的。
(3)軟件通常有著一些不做明文規(guī)定的隱含需求,如果開發(fā)的軟件已經(jīng)滿足了明文規(guī)定的需求,卻沒有滿足隱含的需求,那么軟件產品的質量仍然是有問題的。
考點(19)軟件質量的度量
軟件質量的度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l)與產品有關的特性。與產品有關的特性有正確性、健壯性、效率、安全性、可用性、風險性和可靠性等。
(2)與產品修改有關的特性。與產品修改有關的特性有可理解性、可維護性、適應性和可測試性等。
(3)與產品轉移有關的特性。與產品轉移有關的特性有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和互運行性
考點(20)保證軟件質量的手段
復審:是在軟件生命周期每個階段結束之前,都采用一定的標準對該段產生的軟件配置成分進行嚴格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檢測。
復查:是檢查已有的材料,以斷定在軟件生命周期某個階段的工作是否能夠開始或繼續(xù)。
管理復審:是向開發(fā)組織或使用部門的管理人員提供有關項目的總體狀況、成本和進度等方面的情況,以便他們從管理角度對開發(fā)工作進行審查。
測試:包括測試計劃、測試過程和測試結果3個階段。
2.6 軟件管理
考點(21)軟件管理的職能
軟件管理的主要職能包括:組織管理、人員管理、資源管理、計劃管理和版本管理。
考點(22)標準化
軟件工程標準化涉及軟件開發(fā)程序、軟件設計、文檔制作和項目管理4個方面。
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步驟來實施全面質量控制:
(1)實行工程化開發(fā)。
(2)實行階段性凍結與改動控制
(3)實行里程碑式的審查與版本控制。
(4)實行面向用戶參與的原型演化。
(5)全面測試。
(6)引入外部監(jiān)理與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