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輔導:跳出申論備考的兩大“陷阱”

字號:

公務員錄用考試科目中的“申論”不是那種憑主觀好惡選材、盡情張揚個性的放言宏論,而是要求準確把握住一定的客觀事實,做出必要的說明、申述,然后在此基礎上發(fā)表中肯見解,提出方法和謀略,同時還需要進行論證。它的功能,與社交際中廣泛使用的議論文完全不同。它是根據(jù)公務員工作的實際需要,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論證,專門用于公務員考試的一種應試文體。
    在申論備考和考試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形成種種的誤區(qū),而公務員考試研究專家們或是參與過命題或是參與過評卷,他們通過經(jīng)驗總結告訴廣大考生,必須跳出申論認識的兩大“陷阱”,才能在申論成績上有所突破。
    陷阱一:不要認為上培訓班或看輔導書能解決一切問題。
    申論是一種能力測試。既然是能力考核,則不應期望在幾天之內(nèi)就培養(yǎng)出相關的能力。申論考試的目的就是要求應試者平時注重理論學習與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關注時事與社會熱點問題,勤于和善于思考問題。
    千萬不要認為通過短期復習或者幾次培訓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要問考試前真正能夠做到的是什么,那么,考試前能做到的就是熟悉一下考試的各種題型和應對方法、注意事項,這也是本書力爭給應試者提供的經(jīng)驗。應試者必須謹記:任何人都不能代替自己去參加考試。
    陷阱二:不要形成慣性思維。
    申論要看命題要求,而不可想當然地認為“就等于寫作文”,或者“要寫成議論文”、“要寫成‘解決問題’的形式”、“這一部分一定要把資料中的問題包含進來”等等,這些慣性思維可能影響得分,因為申論考試非常靈活,每一年的題目要求都不完全一樣,而評分標準是根據(jù)題目要求制定的。
    為什么每一年應試者在申論考試上得分懸殊呢?大部分應試者的主要問題是標準不明確,把自己的位置擺得不對。在復習過程中,包括申論這一部分,要注重一些經(jīng)驗、方法。至于這些經(jīng)驗、方法是否適用于某考試,還需要根據(jù)應試者的具體情況而定。所以,在考場上,應試者一定要仔細審題,然后確定哪一條經(jīng)驗、方法比較管用、比較合適,而不能盲目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