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練習試題及答案(二)

字號:

一、選擇題
    1. 問題的解決一般涉及()要素。
    A.必要條件,目標,錯誤,解決辦法
    B.初始條件,目標,錯誤,解決辦法
    C.初始條件,目標,障礙,解決辦法
    D.必要條件,目標,錯誤,解決辦法
    正確答案:C
    2. 教學評價可分為()三類。
    A.教師評價、同學互評、自我評價
    B.教師評價、同學評價、社會評價
    C.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
    D.家長評價、同學互評、自我評價
    正確答案:A
    3. 教師通常在()四個方面的因素影響下,制定出一份教學計劃。
    A.社會、學生、家長和課程
    B.學生、家長、學校和課程
    C.學生、學校、課程和情境
    D.社會、學生、課程和情境
    正確答案:D
    5.根據整合的深度,可以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劃分為()
    A.完整型和創(chuàng)造型
    B.綜合型和創(chuàng)新型
    C.完善型和創(chuàng)新型
    D.建構型和創(chuàng)造型
    正確答案:C
    6.英國ICT總體戰(zhàn)略將學生、教師、學校以及社會力量調動起來,體現了()的思想。
    A.全體教育
    B.全面教育
    C.素質教育
    D.全納性教育
    正確答案:D
    7.信息技術對閱讀能力的新要求是()
    A.電子化的閱讀能力和快速閱讀的能力
    B.超文本的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的能力
    C.電子化的閱讀能力和信息理解的能力
    D.非線性的閱讀能力和有感情閱讀的能力
    正確答案:A
    8.以下哪種學習模式不屬于接受學習?()
    A.有意義接受學習
    B.直接教學
    C.真實性任務學習
    D.模仿學習
    正確答案:C
    9.操練與練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
    A.自由練習,集體練習,作業(yè)練習
    B.有指導的練習,集體練習,獨立練習
    C.有指導的練習,合作練習,獨立練習
    D.自由練習,集體練習,,測試練習
    正確答案:B
    10.工業(yè)教育中微米的操作之類的內容包括在()模擬之中。
    A.實物
    B.物理
    C.情境
    D.程序
    正確答案:B
    11.形成價值觀念÷組織價值觀念系統(tǒng)和價值體系個性化等層次的目標屬于()領域。
    A.情感
    B.認知
    C.生理
    D.動作技能
    正確答案:A
    12.格羅斯曼關于教師專業(yè)知識的看法是()。
    A.本體性只是;實踐性知識;條件性知識
    B.內容知識;教學法知識;實踐的知識
    C.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和學習的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情景知識;自我的知識
    D.廣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學科內容;教育文獻;反省的實踐經驗
    正確答案:C
    13.()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關鍵。
    A.校長
    B.學生
    C.后勤人員
    D.教師
    正確答案:D
    14.程序教學適合()。
    A.問題解決
    B.創(chuàng)造性思維
    C.批判性思維
    D.簡單知識和技能
    正確答案:D
    15.()提出了的文化歷史論,強調人類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會互動對認知發(fā)展的重要性。
    A.華生
    B.布魯諾
    C.皮亞杰
    D.維果斯基
    正確答案:D
    16.美國教育技術首席執(zhí)行觀論壇將數字技術與課程教學內容的正和方式成為()
    A. 信息化學習
    B. 多媒體化學習
    C. 數字化學習
    D. 素質教育
    正確答案:C
    17.()是指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學習者通過核查,一旦發(fā)現了問題,就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A. 自我調控
    B. 自我監(jiān)察
    C. 自我管理
    D. 自我評價
    正確答案:A
    18.課程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的一個概念,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過去經驗和現在學習的整合;學科與學科知識間的整合;() ;個人和社會的整合。
    A. 內容和知識的整合
    B. 內容和技巧的整合
    C. 知識和技巧的整合
    D. 價值和內容的整合
    正確答案:B
    19.()是閱讀理解的前提,信息技術的工具性使學生可輕松地掃除閱讀中地生詞障礙。
    A. 字面理解
    B. 評斷理解
    C. 表面理解
    D. 深層理解
    正確答案:A
    20.在美國地“社區(qū)”案例中,“使用繪圖軟件制作家庭成員圖片”的活動是NETS績效的()指標。
    A. 使用各種媒體和技術資源進行指導下的學習活動
    B. 使用與學生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準確而恰當的術語進行關于技術的交流
    C. 使用與學生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多媒體資源支持學習
    D. 使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熟練使用計算機、錄像機、錄音機和其他技術設備
    正確答案:D
    21.下面的()不屬于科學課程
    A. 歷史
    B. 化學
    C. 物理
    D. 生物
    正確答案:A
    22.火山的形成全過程甚至是上萬年的地質事件,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模擬來實現教學目的,這種方式是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的()方法。
    A. 模擬人眼不可感知的地理事物
    B. 模擬對占據空間廣的地理事物
    C. 模擬發(fā)生過程時間跨度大的地理事物
    D. 模擬微觀地理事物
    正確答案:C
    23.幻燈片制作時,()是錯誤的做法。
    A. 動畫要多,聲音要多,文字要多
    B. 色彩搭配適宜
    C. 構圖要力求簡明,圖形、標題、文字標注三者并重
    D. 注意畫面的美觀,各幀風格統(tǒng)一
    正確答案:A
    24.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內在過程可以被簡化成()四個環(huán)節(jié)
    A. 自我設計、自我監(jiān)督、自我調控和自我評價
    B. 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察、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
    C. 自我計劃、自我監(jiān)察、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
    D. 自我計劃、自我監(jiān)察、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
    正確答案:D
    25.在英國高級數學階段的教學大綱中,信息技術可以通過()方法開展數和代數的教學
    A. 學生能使用軟件來考察圖形性質的轉化和它們的效果
    B. 直接將信息技術與所學內容結合
    C. 學生使用電子表格構建公式,對情境模型化
    D. 學生能使用數據庫或者電子表格提交他們的發(fā)現和展示數據
    正確答案:C
    26.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承擔主體有多個層面,下面的()不是國家層面所需做的工作
    A. 組織教師培訓,延請專業(yè)研究隊伍進行教學實踐與科研工作指導
    B. 規(guī)劃信息技術與國家課程內容標準的可能的整合點
    C. 建立全國性的教育信息數據中心
    D. 構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評價標準
    正確答案:A
    27.教學設計一般主要包括()等步驟
    A. 設置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學習資源、學習材料和教學媒體;設置教學環(huán)境
    B. 設置教學目標;確定評價內容;學者學習資源、學習材料和多媒體;設置教學環(huán)境
    C. 設置教學目標;確定評價程序;學者教學形式、學習活動、學習材料和教學媒體;設置學習環(huán)境
    D. 設置教學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學者教學形式、學習資源和教學媒體;設置學習環(huán)境
    正確答案:C
    28.fogarty提出三類十種課程整合的分類模式,其中第一類為單一學科整合,包括()
    A. 次序并列式、共有式、張網式
    B. 張網式、串聯式、整合式
    C. 沉浸、網絡式、分立式
    D. 分立式、聯立式,窩巢式
    正確答案:D
    29.PowerPoint用于書寫本幀幻燈片的說明內容的是()
    A. 幻燈片視圖
    B. 工作區(qū)
    C. 大綱視圖區(qū)
    D. 備注頁區(qū)
    正確答案:D
    30.英國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課程標準(1999)建議教師將()知識點與英語學科的教學知識點整合
    A.“從大量來源中收集信息”
    B.幾何畫板
    C.圖形制作
    D.圖形修改
    正確答案:A
    二、判斷題
    1.發(fā)現學習只適用于自然科學,不適合用于社會科學。 (錯)
    2.{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3-5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夠使用電信技術和在線資源(電子郵件、在線討論、網絡環(huán)境)參與合作解決問題活動,為課堂內外的受眾提出解決方案、創(chuàng)造知識產品。(對)
    3.教師的原有基本功“三字一話”是指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對)
    4.教育理論的特點之一是發(fā)展快、更新周期短,學習者可以在任何一個新的階段切入,它的獲得可以通過短期的突出培訓達到目的。(錯)
    5.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提供了豐富的、靈活的認知工具,如數據收集、處理、表達、交流等方面的工具,促進學生的科學思維、探究能力發(fā)展。(對)
    6.根據完成時間的長短,Webquest可以分為段周期和長周期兩種。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時一個星期至一個月。(錯)
    7.自然的學習應該是圍繞主題進行整體的學習,以整體的理解取代鼓勵的事實的記憶。對
    8.教學計劃是通過教學設計來制定的。(對)
    9.布魯納認為,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把知識轉化為一種適應正在發(fā)展著的形式,以表征系統(tǒng)發(fā)展順序,作為教學設計的模式,讓學生進行發(fā)現學習。(對)
    10.讓學生通過操縱模擬的系統(tǒng)掌握實驗步驟,然后進入真實實驗室,可以有效的減少實驗中的操作失誤。這時計算機模擬實驗起到預備實驗的作用。(對)
    11.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是否有效,有賴于學習環(huán)境、學生特點和教師等三大因素的相互影響。(對)
    12.教師用來增長自己整合能力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觀摩或者案例分析適合于傳授知識性的東西,講演適合于掌握技能性的東西,凡是或者活動適合于態(tài)度的轉變。(錯)
    13.教學評價的實施過程分為客觀評價、檔案評價、表現性評價和報告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錯)
    14.軟件導航的制作是教學信息的組織結構特點為基礎的。(對)
    15.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中,教師學要根據所選擇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以及組織形式,適當的安排、調整學生的座位、電腦排列方式。(對)
    16.正資料相互依賴指其他組員受到獎勵時,每個成員的獎勵也受影響。(錯)
    17.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涉及網頁制作、編程興趣小組、網絡知識、電腦美術與動畫、校園信息周報、等級考試、信息學奧林匹克等活動課程之中。(錯)
    18.電子閱讀是一種成本高、低效率的閱讀方式。(錯)
    19.教師角色的變化不只是信息技術帶來的,信息技術只是角色轉化的催化劑。(對)
    20.班杜拉提出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復制過程是在頭腦中以表象和語言的形式保存所觀察的行為。(錯)
    21.聽、說、讀、寫字是英語教學生手段,不是目的。(錯)
    22.在ppt演示軟件中,先將并列關系的知識點列于一幀中,然后分別通過超連接的形式鏈接到這些知識點的相關幀,這是線性的縱向導航。(錯)
    2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應適當同時包括信息技術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兩個方面。錯
    24.認知心理學在反對行為主義的浪潮中興起,強調要研究人的頭腦內部的認知過程。認知心理學分為兩種范式:信息技工論和建構主義。(對)
    25.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難以實現體驗式教學,而信息技術可以被用來模擬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對)
    26.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范圍較大,包括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其目的是改善學習。(錯)
    27.認知主義理論認為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是不同的結構起作用的。(錯)
    28.人本主義者羅杰斯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一個“方便學習的人”,學校為學生而設,教師為學生而教。(對)
    29.“信息高速公路”是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標志。(錯)
    30.把握學習者特征是有效制定教學計劃的基本前提。(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