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間故事-劉三姐

字號:

壯族歌仙傳說。相傳于宜山、羅城、恭城、柳州、融水、容縣、岑溪、貴縣、桂平、扶綏、平南、梧州等地。還傳到廣東梅縣、翁源、興寧等地。各地傳說劉三姐的生長年代、出生地及情節(jié)內容不盡一致。
    據宜山的資料,劉三姐從羅城搬到宜山下視村居住,砍柴為生,極善唱歌。有陶、李、羅幾個秀才聞名前來對歌,不是三姐的對手。其兄端凳擱門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對歌,三姐卻半夜俟其兄睡熟,輕手輕腳溜出門。第二天其兄知道了,拿石頭讓三姐用手板煎軟,言煎不軟就不準出去。三姐把石頭放在手心,下燒紅火,把石頭煎軟了。三姐每天到山上攀葡萄藤與男歌手對歌,其兄氣極,發(fā)誓要砍斷葡萄藤跌死三姐。誰知藤砍斷后,搖幾搖又接上了。其兄用銅盆隔住斷藤,使斷藤接不起。三姐從懸崖掉進下枧河,葡萄藤隨之落下圍成一圓圈,托起三姐順水飄流下柳州鯉魚巖。據扶綏的資料,生得月貌花容的新安村姑娘劉三姐家窮,與哥哥種田打柴養(yǎng)活母親。她每天歌不離口,開口成歌,遠近男青年都來找她對歌,卻唱不贏她。其兄恨她唱歌太多,經常責罵,刁難她。要她插完一大塊田的秧,不給她空閑。她卻插一蔸秧唱一句歌,歌聲引來許多青年同她唱,替她插秧,很快插完。3月的一天,左江上來三只船,上乘桃、李、羅、石四位秀才,見了江邊洗衣的劉三姐便唱盤歌,三姐信口答唱,反詰秀才,四位秀才翻遍船上歌書也答不上,三姐代答了,隨口譏笑四位秀才。秀才服輸,把兩船歌書拋下左江。城里一豪紳托媒人攜2l 兩黃金來求婚,其母與兄均答應了,就她本人不愿,指媒唱罵,羞走媒人。其兄再勸不依,惱了騙妹上山砍柴,冷不防將她推下懸崖,被藤蘿托住在崖間,唱了3天 3夜,其兄復來嚇唬不服,揮刀劈斷藤條,三姐墜落江中,隨藤漂流,沿江歌唱,到邕寧楊美村才沉江而死。
    傳說至今三姐落江處有一圓圓的石墓,從墓頂往上望,在懸崖絕壁問有一長長的滑痕對準石墓,滑痕兩邊有兩丈余長的白壁和黑壁,宛如黑、白兩條頭巾,為三姐當年頭巾變成。據貴縣的資料,三妹行三,生于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7歲即好筆墨,聰明敏捷,為"女神童"。12歲后即善歌唱,17歲有邕州白鶴鄉(xiāng)少年張偉望來訪,鄉(xiāng)里筑歌臺于西山之側,兩人對歌3日,眾人圍觀忘歸。兩人登山歌7日,化石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