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西北有個巨大的土丘,方圓數(shù)十畝,高十余丈,當(dāng)?shù)厝朔Q堠堌冢子。冢上雜草荊棘叢生,溝坎交錯,常有野狐出沒,因而引出一串狐仙的故事來。
行 醫(yī)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躬身駝背的老頭兒,自稱“呼俚佬”。背著個布褡子,搖著呱搭板兒沿村行醫(yī)。進村就在病患人家前后徘徊,喊著:“善哉、善哉,治病消災(zāi)!”開始人們不大相信,經(jīng)他診治,果見靈驗。這呼俚佬極善按摩、針灸、拔火罐,真格是妙手絕技,回春有術(shù)。他醫(yī)病分文不取,只樂得享用一頓美餐佳肴而已。一時間,方圓幾十里的百姓都知道來了個呼醫(yī)仙,但不知道他的住處。
堠堌冢東二里有個堠堌鎮(zhèn)。鎮(zhèn)上那些巫醫(yī),庸醫(yī)被呼俚佬砸了飯碗,因此個個恨的切齒頓足。有幾個嫉妒仔兒,欲尋其住處將他趕走,于是讓人跟蹤盯梢。但盯梢的人走著走著卻不見了呼俚佬的蹤影。如是好幾次,盡管凝神注目也無濟于事。后來他們又商定了一條詭計,佯借拜師之名邀他宴飲,以摸清他的底細。
這天,他們在鎮(zhèn)子上一家酒樓宴請呼俚佬。呼俚佬再三推辭,怎奈一伙人連拉帶擁,只好就了座,呼俚佬素愛吃葷,尤其雞鴨。他見酒菜豐盛,饞欲難禁,便頻頻舉杯動箸享用起來。其間,有贊美他醫(yī)術(shù)高明的,有稱贊他醫(yī)德高尚的,并逐個敬酒。呼俚佬一時失了禁忌,遂與眾人開懷暢飲。至四更酒宴散時,呼俚佬已是酒酣臣熱,神思恍惚。告謝出來后,覺得步履蹣跚,難以自持。內(nèi)中有兩個大膽的佯裝送歸去探個究竟。兩人扶著呼俚佬出西關(guān)走二里許,見一庭院,樓房瓦舍,燭光照耀,門匾上題“呼家大樓”。呼俚佬說聲“到了”,便呼叫開門。不覺此時天色微明,東方雄雞啼叫。只見呼俚佬渾身一顫,頓時化作一紅褐色老狐,倉惶而入,院舍已不復(fù)見。送者早驚得魂飛魄散,栽倒不省人事。醒來看時,原來是在堠堌冢南面下坡處。二人歸家,大病月余方愈。
自此,狐仙行醫(yī)之說傳遍鄉(xiāng)里。人們見不到呼俚佬,便帶了香燭供品到冢前求醫(yī)。說也奇怪,那些香客磕至三個響頭,跪立膜拜時,便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藥包,取回給病人服用,沒有不靈驗的。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來冢上拜仙求藥的絡(luò)繹不絕。考試大收集整理
義 借
有一年,冢西劉堂村“饃饃劉”去世,家里人為發(fā)葬借家什犯了難。不料第二天黎明,見院中幾十張桌椅板凳擺列齊全。問鄰居皆說不知,仔細一看,桌上有一張紙條,上寫:“頓首百拜劉公臺前:前蒙舍食厚恩,今公升上界,特借與器物,以表寸心。用完送至堠堌西關(guān)呼家大樓可也。日后再用,只管頭晚言明,翌日往取即可。呼俚佬叩首?!?BR> 原來,這劉老頭開了一輩子饃饃坊,人送雅號“饃饃劉”。他賣的饃饃個大皮白,頗受歡迎。平日里行善積德,是個很有德行的鄉(xiāng)巴佬。堠堌鎮(zhèn)逢五排十的大集,劉老頭集集必到,坐在街口吆喝:“大白饃饃哩!”這賣饃的營生,有時全部賣完,有時也剩下一些。下集推車路過冢子,便坐下小憩,抽袋旱煙。有幾回見籮上被單微微一動,發(fā)現(xiàn)饃饃少了些個。這老頭兒篤信神靈,心下不怒反倒暗喜,越發(fā)特意過此停留,積些善果,不想今日果能有報。
卻說劉家喪葬完畢,即于當(dāng)晚送還。送者至西關(guān)尚有二里地,即見一高墻大院,燈火通明,門樓上匾題“呼家大樓”。到了門口,便有眾家丁接入。辭歸出來,忽一人絆倒在地,眾人近前攙起,頓覺眼前漆黑?;厥淄麜r,樓舍已不復(fù)見。唯見滿天星斗,月牙兒西墜,視之竟是冢子南面斜坡處。眾人驚恐,暗知遇著了狐貍精,也不敢聲張,心中“呼呼”直跳,頭發(fā)梢兒直豎,一步一跌回到村里。后來,劉堂和附近村的人家過事,照呼仙所囑果能借到桌椅。
不想后來村里出了個敗家子兒叫“餓迷”的,吃喝嫖賭十幾歲便把家產(chǎn)破敗得精光,氣死了爹,逼嫁了娘。餓迷平時居無常所,食無飽餐,就干起那偷雞摸狗的勾當(dāng)來,或者到大集上掏包、乞食。見著呼仙義借,便生出一條詭計來。
逢集頭天晚上,餓迷也到冢前燒了紙香,求借桌椅。次日黎明果見幾十張桌椅擺列一旁。便吆喝同來的痞癩如數(shù)搬到集市上,洋洋自得地高聲叫賣起來。人們見這么多家具油光漆亮,都是上乘物品,均知非這餓迷所有,怕購之涉嫌,盡管價格便宜,卻不敢購買。
看看紅日西沉,到喂牛時了,忽一老翁飄然而來,近前喊道:“賣貨人,這桌椅我全要了。不知售價多少?”眾人翹首觀望,見一老翁躬身駝背,尖下巴,白胡子,著灰布長衫,背一布褡子。餓迷見來人似外鄉(xiāng)財主模樣,想早些把貨脫手,遂說道:“這上好的家具,每件售銀十兩,念你全要,就讓你一成,給四百五十兩銀子就是了?!?BR> 那人也不還價,將褡子往桌上一傾,倒出一堆白花花的銀子。餓迷一數(shù),不多不少,正好四百五十兩。眾人無不驚奇。餓迷正收那銀子,忽起一陣旋風(fēng),直刮得飛砂走石,遮人耳目。待風(fēng)過眾人看時,只見家具全成了高梁桿子,那老翁已無蹤影,餓迷手里捧著一些驢糞蛋而已。
自此,呼仙逢集便到西關(guān)外坐在一個石砣子上叫罵,說是餓迷偷了他的家具。餓迷自鬧了那場惡作劇,好生懊惱,又見呼仙叫罵,胸中更添一層仇恨。這天黎明前,餓迷趁呼仙來之前,將熬好的一碗鰾澆到在石砣子上,遠遠藏起觀看。一霎,呼仙來到石砣前,剛一坐下覺得粘糊糊的,叫聲“不好”,便趕緊抽身走了。
餓迷見此,甚覺得計。忙趨前瞧時,只見石砣子上斑斑血跡,粘著幾撮狐貍毛,旁邊留有一哇尿跡,臊氣沖天。餓迷被這臊氣一熏,頓覺頭昏腦脹,眼前發(fā)黑,栽倒在地,眼中濺進了一些尿液。待他掙扎起來,已是兩眼圓睜,翳肉遮瞳,成了個睜眼瞎了。
行 醫(yī)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躬身駝背的老頭兒,自稱“呼俚佬”。背著個布褡子,搖著呱搭板兒沿村行醫(yī)。進村就在病患人家前后徘徊,喊著:“善哉、善哉,治病消災(zāi)!”開始人們不大相信,經(jīng)他診治,果見靈驗。這呼俚佬極善按摩、針灸、拔火罐,真格是妙手絕技,回春有術(shù)。他醫(yī)病分文不取,只樂得享用一頓美餐佳肴而已。一時間,方圓幾十里的百姓都知道來了個呼醫(yī)仙,但不知道他的住處。
堠堌冢東二里有個堠堌鎮(zhèn)。鎮(zhèn)上那些巫醫(yī),庸醫(yī)被呼俚佬砸了飯碗,因此個個恨的切齒頓足。有幾個嫉妒仔兒,欲尋其住處將他趕走,于是讓人跟蹤盯梢。但盯梢的人走著走著卻不見了呼俚佬的蹤影。如是好幾次,盡管凝神注目也無濟于事。后來他們又商定了一條詭計,佯借拜師之名邀他宴飲,以摸清他的底細。
這天,他們在鎮(zhèn)子上一家酒樓宴請呼俚佬。呼俚佬再三推辭,怎奈一伙人連拉帶擁,只好就了座,呼俚佬素愛吃葷,尤其雞鴨。他見酒菜豐盛,饞欲難禁,便頻頻舉杯動箸享用起來。其間,有贊美他醫(yī)術(shù)高明的,有稱贊他醫(yī)德高尚的,并逐個敬酒。呼俚佬一時失了禁忌,遂與眾人開懷暢飲。至四更酒宴散時,呼俚佬已是酒酣臣熱,神思恍惚。告謝出來后,覺得步履蹣跚,難以自持。內(nèi)中有兩個大膽的佯裝送歸去探個究竟。兩人扶著呼俚佬出西關(guān)走二里許,見一庭院,樓房瓦舍,燭光照耀,門匾上題“呼家大樓”。呼俚佬說聲“到了”,便呼叫開門。不覺此時天色微明,東方雄雞啼叫。只見呼俚佬渾身一顫,頓時化作一紅褐色老狐,倉惶而入,院舍已不復(fù)見。送者早驚得魂飛魄散,栽倒不省人事。醒來看時,原來是在堠堌冢南面下坡處。二人歸家,大病月余方愈。
自此,狐仙行醫(yī)之說傳遍鄉(xiāng)里。人們見不到呼俚佬,便帶了香燭供品到冢前求醫(yī)。說也奇怪,那些香客磕至三個響頭,跪立膜拜時,便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藥包,取回給病人服用,沒有不靈驗的。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來冢上拜仙求藥的絡(luò)繹不絕。考試大收集整理
義 借
有一年,冢西劉堂村“饃饃劉”去世,家里人為發(fā)葬借家什犯了難。不料第二天黎明,見院中幾十張桌椅板凳擺列齊全。問鄰居皆說不知,仔細一看,桌上有一張紙條,上寫:“頓首百拜劉公臺前:前蒙舍食厚恩,今公升上界,特借與器物,以表寸心。用完送至堠堌西關(guān)呼家大樓可也。日后再用,只管頭晚言明,翌日往取即可。呼俚佬叩首?!?BR> 原來,這劉老頭開了一輩子饃饃坊,人送雅號“饃饃劉”。他賣的饃饃個大皮白,頗受歡迎。平日里行善積德,是個很有德行的鄉(xiāng)巴佬。堠堌鎮(zhèn)逢五排十的大集,劉老頭集集必到,坐在街口吆喝:“大白饃饃哩!”這賣饃的營生,有時全部賣完,有時也剩下一些。下集推車路過冢子,便坐下小憩,抽袋旱煙。有幾回見籮上被單微微一動,發(fā)現(xiàn)饃饃少了些個。這老頭兒篤信神靈,心下不怒反倒暗喜,越發(fā)特意過此停留,積些善果,不想今日果能有報。
卻說劉家喪葬完畢,即于當(dāng)晚送還。送者至西關(guān)尚有二里地,即見一高墻大院,燈火通明,門樓上匾題“呼家大樓”。到了門口,便有眾家丁接入。辭歸出來,忽一人絆倒在地,眾人近前攙起,頓覺眼前漆黑?;厥淄麜r,樓舍已不復(fù)見。唯見滿天星斗,月牙兒西墜,視之竟是冢子南面斜坡處。眾人驚恐,暗知遇著了狐貍精,也不敢聲張,心中“呼呼”直跳,頭發(fā)梢兒直豎,一步一跌回到村里。后來,劉堂和附近村的人家過事,照呼仙所囑果能借到桌椅。
不想后來村里出了個敗家子兒叫“餓迷”的,吃喝嫖賭十幾歲便把家產(chǎn)破敗得精光,氣死了爹,逼嫁了娘。餓迷平時居無常所,食無飽餐,就干起那偷雞摸狗的勾當(dāng)來,或者到大集上掏包、乞食。見著呼仙義借,便生出一條詭計來。
逢集頭天晚上,餓迷也到冢前燒了紙香,求借桌椅。次日黎明果見幾十張桌椅擺列一旁。便吆喝同來的痞癩如數(shù)搬到集市上,洋洋自得地高聲叫賣起來。人們見這么多家具油光漆亮,都是上乘物品,均知非這餓迷所有,怕購之涉嫌,盡管價格便宜,卻不敢購買。
看看紅日西沉,到喂牛時了,忽一老翁飄然而來,近前喊道:“賣貨人,這桌椅我全要了。不知售價多少?”眾人翹首觀望,見一老翁躬身駝背,尖下巴,白胡子,著灰布長衫,背一布褡子。餓迷見來人似外鄉(xiāng)財主模樣,想早些把貨脫手,遂說道:“這上好的家具,每件售銀十兩,念你全要,就讓你一成,給四百五十兩銀子就是了?!?BR> 那人也不還價,將褡子往桌上一傾,倒出一堆白花花的銀子。餓迷一數(shù),不多不少,正好四百五十兩。眾人無不驚奇。餓迷正收那銀子,忽起一陣旋風(fēng),直刮得飛砂走石,遮人耳目。待風(fēng)過眾人看時,只見家具全成了高梁桿子,那老翁已無蹤影,餓迷手里捧著一些驢糞蛋而已。
自此,呼仙逢集便到西關(guān)外坐在一個石砣子上叫罵,說是餓迷偷了他的家具。餓迷自鬧了那場惡作劇,好生懊惱,又見呼仙叫罵,胸中更添一層仇恨。這天黎明前,餓迷趁呼仙來之前,將熬好的一碗鰾澆到在石砣子上,遠遠藏起觀看。一霎,呼仙來到石砣前,剛一坐下覺得粘糊糊的,叫聲“不好”,便趕緊抽身走了。
餓迷見此,甚覺得計。忙趨前瞧時,只見石砣子上斑斑血跡,粘著幾撮狐貍毛,旁邊留有一哇尿跡,臊氣沖天。餓迷被這臊氣一熏,頓覺頭昏腦脹,眼前發(fā)黑,栽倒在地,眼中濺進了一些尿液。待他掙扎起來,已是兩眼圓睜,翳肉遮瞳,成了個睜眼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