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字號:


    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是為大家整理的,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
    1.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篇一
    dna雙螺旋結構特點
    ①兩條DNA互補鏈反向平行。
    ②由脫氧核糖和磷酸間隔相連而成的親水骨架在螺旋分子的外側,而疏水的堿基對則在螺旋分子內部,堿基平面與螺旋軸垂直,螺旋旋轉一周正好為10個堿基對,螺距為3。4nm,這樣相鄰堿基平面間隔為0。34nm并有一個36的夾角。
    ③DNA雙螺旋的表面存在一個大溝(majorg roove)和一個小溝(minorg roove),蛋白質分子通過這兩個溝與堿基相識別。
    ④兩條DNA鏈依靠彼此堿基之間形成的氫鍵而結合在一起。根據堿基結構特征,只能形成嘌呤與嘧啶配對,即A與T相配對,形成2個氫鍵;G與C相配對,形成3個氫鍵。因此G與C之間的連接較為穩(wěn)定。
    ⑤DNA雙螺旋結構比較穩(wěn)定。維持這種穩(wěn)定性主要靠堿基對之間的氫鍵以及堿基的堆集力(stacking force)。
    2.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篇二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結構復雜、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消化,變成為結構簡單、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機物。
    2、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無機鹽等在內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通過消化道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轉換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轉給其他化合物,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脫氨基作用:氨基酸通過脫氨基作用被分解成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轉變成為尿素而排出體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為糖類、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通過食物獲得的氨基酸。它們是甲硫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種。
    8、糖尿?。寒斞呛扛哂?60mg/dL會得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發(fā)生障礙,病人消瘦、虛弱無力,有多尿、多飲、多食的“三多一少”(體重減輕)癥狀。
    9、低血糖?。洪L期饑餓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會出現頭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低血糖早期癥狀,喝一杯濃糖水;低于45mg/dL時出現驚厥、昏迷等晚期癥狀,因為腦組織供能不足必須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3.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篇三
    生長素的發(fā)現:
    1、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瓊脂塊有吸收、運輸生長素的作用;
    4、生長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單側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因而引起兩側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4.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篇四
    1、起點: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輸入能量)。
    2、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流經這個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
    3、渠道:沿食物鏈的營養(yǎng)級依次傳遞(轉移能量)
    4、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三個去處是:呼吸消耗,下一營養(yǎng)級同化,分解者分解。對于初級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這三個去處。并且可以認為,一個營養(yǎng)級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釋放的能量十被下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但對于營養(yǎng)級的情況有所不同。
    5、特點:傳遞方向:單向流動(能量只能從前一營養(yǎng)級流向后一營養(yǎng)級,而不能反向流動);傳遞效率:逐級遞減,傳遞效率為10%~20%(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間的傳遞效率只有10%~20%)。
    6、人們研究生態(tài)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調整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7、計算規(guī)則:消耗最少要選擇食物鏈最短和傳遞效率20%,消耗最多要選擇食物鏈最長和傳遞效率最小10%。
    5.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篇五
    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
    1.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
    2.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huán)境,才能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3.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是: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4.穩(wěn)態(tài):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5.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是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主要調節(jié)機制。
    6.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篇六
    1、甲狀腺:
    位于咽下方。可分泌甲狀腺激素。
    2、腎上腺:
    分皮質和髓質。皮質可分泌激素約50種,都屬于固醇類物質,大體可為三類:
    ①糖皮質激素如_、_、氫化可的松等。他們的作用是使蛋白質和氨基酸轉化為葡萄糖;使肝臟將氨基酸轉化為糖原;并使血糖增加。此外還有抗感染和加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②鹽皮質激素如_、_等。此類激素的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抑制對鉀的重吸收,因而也促進對鈉和水的重吸收。
    ③髓質可分泌兩種激素即腎上腺素和甲腎上腺素,兩者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功能也相似,主要是引起人或動物興奮、激動,如引起血壓上升、心跳加快、代謝率提高,同時抑制消化管蠕動,減少消化管的血流,其作用在于動員全身的潛力應付緊急情況。
    3、腦垂體:
    分前葉(腺性垂體)和后葉(神經性垂體),后葉與下丘腦相連。前葉可分泌生長激素(191氨基酸)、促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199氨基酸)。后葉的激素有催產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升壓素)(都為含9個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腦分泌后運至垂體后葉的。
    4、下丘腦:
    是機體內分泌系統的總樞紐??煞置诩に厝绱倌I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釋放因子、催乳素釋放制因子等。
    5、性腺:
    主要是精巢和卵巢。可分泌雄性激素、雌性激素、_。
    6、胰島:
    a細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29個氨基酸的短肽),
    b細胞可分泌胰島素(51個氨基酸的蛋白質),兩者相互拮抗。
    7、胸腺:
    分泌胸腺素,有促進淋巴細胞的生長與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
    7.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篇七
    1、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jié)
    2、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意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jié)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wěn)態(tài):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指的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
    8.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篇八
    一、糖類化學通式:(CH2O)n(水解后的組成單位:葡萄糖(C6H12O6)
    1、作用: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組成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原料
    2、分類
    A、單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質)、果糖、核糖(5碳糖)
    B、雙糖:(兩份單糖脫水縮合而成)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C、多糖:淀粉(植物內糖的儲存形式,人類糖的主要來源)
    纖維素(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原(動物體內糖的儲存形式)肝糖原(與血糖保持動態(tài)平衡)
    3、多糖+脂質=糖脂
    多糖+蛋白質=糖蛋白
    二、脂質:(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機溶劑)
    1、脂肪:(貯能物質;減少熱能散失,維持體溫恒定)
    組成單位: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
    甘油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
    注:組成元素C、H、O
    2、磷脂:細胞膜、核膜等有膜結構的主要成分
    空氣-水界面為單層,兩端為液體的呈雙層
    注:組成元素C、H、O、N、P
    3、膽固醇:調解生長、發(fā)育及代謝(血液中長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
    組成細胞膜結構的重要成分注:組成元素C、H、O
    9.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篇九
    免疫系統的組成
    ⑴、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地方
    ⑵、免疫細胞:吞噬細胞、淋巴細胞等
    淋巴細胞包括:T淋巴細胞:記憶T細胞,效應T細胞
    B淋巴細胞:記憶B細胞,效應B細胞(也叫漿細胞)
    ⑶、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聯系
    ⑴、二者各有獨特作用,亦可相互配合,共同發(fā)揮免役效應。
    ⑵、體液免役主要針對細胞外_,依靠特異抗_完成。
    ⑶、體液免役主要是抗體、溶菌酶等的作用。
    ⑷、細胞免役針對異體組織,或吞噬或消化溶解,或將其釋放到體液中去。
    ⑸、二者共同針對細胞內寄生物時:體液免役先發(fā)揮作用,阻止其傳播和感染。若已經完成感染,則細胞免役將抗原釋放到體液中再由體液免役消滅。
    免疫:是機體識別“自己”排除“非己”以維持內環(huán)境的平衡和穩(wěn)定的一種特殊的保護性生理功能。
    簡單地說就是:機體免除疾病的機能。
    10.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篇十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